青藏高原的形成3惊天大揭秘,今天,如果有人说青藏高原形成于5000年左右,你可能认为他是不可理喻疯子,毕竟大陆漂移理论充斥着整个地理文化市场,这里提出了与大陆漂移完全相反的理论,向漫长的地壳运动提出了挑战。本文奔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探索论证,以事实的证据为依据,揭秘青藏高原形成于约5000年以前。当然,这是一种大胆的推测,实情有待进一步考证,同时,期待更多的读者参与,早日还原一个真实的地质历史真相。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有“世界屋脊”之称,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是以一系列东西横向的高大山脉为骨干的山地性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其南部地区山坡林立,高耸入云。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耸立在这里,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大量的数据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那么究竟年轻到什么程度?它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青藏高原的形成还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对它的形成解释主要是大陆漂移理论;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向北移动、挤压,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运动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使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6000多万年,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以上这些借用了现代理论有关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以上这些年代数据资料似乎缺乏有力的证据,这些数据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根据是什么?比如;南极洲冰雪覆盖了多少年,一开始一些科学家认为不少于一百万年,但是,经过现代科学考察南极洲冰雪覆盖大约在六千至一万年左右,前后误差一百多倍,青藏高原的形成推测与实际很可能有很大的误差。这套理论源于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他于1912年相对完整地提出了这套假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大陆漂移设想最初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大陆与海洋的形成》问世,才引起地质界的震动。魏格纳根据拟合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古地极迁移等大量证据,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这个超极大陆后来分裂,经过二亿多年的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板块理论被公认是20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五大成就之一,它的提出是一次重大的地质学革命。但是板块理论遇到很大的困难,就是版块分裂运动的强大动力来源问题。80年代末,以美国科学家为首提出的大陆动力学计划旨在解决“板块”没有解决的大陆地质难题,如何发展板块理论,使这一学科陷入僵持中。大陆漂移的致命错误就是力源问题,然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在现代强大的科学侦测技术,面对一个强大的、漫长的持续了数亿年的力都找不到,至今未形成科学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大陆漂移与地球地壳结构存在一定的矛盾,从青藏高原地形结构来分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相对零海拔存在每平方米一万吨以上的力量。高原对低洼地带有一个由高向低的能量趋势,这个趋势压力超过了100Mpa,这种力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间里,青藏高原的高度应该呈下降趋势。高原的地壳厚度为70-80千米,是普通地壳厚度的2.5倍,高原是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其边缘地区地壳厚度均在40千米以下,很难想象,薄地壳推动厚地壳做加厚运动,实在是很难形成的理论。因此,这里大胆断定,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应该成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岁月里它的高度将有所降低。在自然界,万物变化有始有终,有终有始,一种变化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种状态的开始。青藏高原的形成也不例外,它也遵循自然规律。地球是圆的,它为什么是圆的?是因为地球引力平衡的缘故,水往低处流,使地球拥有一个圆滑标准的海平面。世界上所有的高原陆地都违背了地球这个规律,陆地是固体,不具备流动性,才有了地球上高低不平的高山大川。但是,高山或高原始终对低洼地带存在一个向下运动的能量趋势。一块石头从高山上滚落下来,伴随着的是石头滚落能量释放,这块石头再也不会回到山上,滑坡、泥石流也是如此,它们都是从高处滑向低处,这种现象不会逆转,除非有其它能量支持。要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首先了解地球的形成史。科学的推测地球诞生于46亿年,它不可能一诞生就是现在这般大小,它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从物质不灭定律角度考虑,地球上的物质不会凭空增长,也就是说地球不会像万物生长那样自己慢慢长大,万物生长对于地球来说物质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那么地球的成长是靠什么呢?是无数的天体物质被吸收到地球上来,这个过程就是无数的小天体或陨石与它结合,这个过程增加了地球的体积与质量。当这个过程出现时,伴随着另一个过程-----天体撞击。今天我们所看到地球上的一切地形地貌,都是遭到天体撞击后经过风吹雨水冲刷形成的结果。地球现在有如此大的质量,正是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太空物质。在扎达盆地、吉隆盆地等发现了趾马动物群化石,进而确定其时代为2-7百万年,这个发现意味着这个时期该地区水草茂盛,生存过大批动植物。而高原地区众多湖泊是已咸水为主,说明该地区是由海相变为陆相,咸水尚未退却。这说明青藏地区经过了陆海-海陆的沧海变化,而且确定2百万年以前该地区为陆地状态,2百万年以后是海洋状态,在以后又变成陆地状态。这些大陆漂移理论无法解释。以下是从网络得到几张古代地图,这几张古代地图与现代地形图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不是现代人搞的恶作剧,可以断定这是史前文明的作品,在告诉我们史前的地理形状,请大家仔细观察,也许可以解开地球近代史所发生的重大秘密。现代地形图恒河上游断流部分古代地图是遥远的古人类遗留下来的作品,与现在版的地图出入巨大,在中国大陆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它的真伪自然受到怀疑。为了探明真伪,笔者仔细研究了这几张古代地图,虽然这几张地图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标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河,即恒河的延伸部分,这是在现在地理环境下绝不可能的。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而这条河的上游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下,严重违反了自然规律。因此,证明这几张古代地图的真伪关键所在是这条古河道是否存在。于是,笔者利用现代卫星技术,在青藏高原到塔里木盆地地带,反复寻找着南北流向的河流痕迹,经过几天的搜索,毫无所获。直到有一天,笔者将搜索目标转移到塔里木盆地西侧偏远山区时,才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个山区处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交汇处,中国境内的阿克塞钦西南,即帕米尔高原地区,此处山岭重叠,存在大量的雪原冰山,在这群山峻岭当中,终于找到了无名河存在的痕迹。这段古河道可以辨别的全长约700公里,有500公里是通过依稀分辨古河道遗址形式辨认的,包括堰塞湖班公错,班公错其实就是古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由于巨大的地质变化,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由于地质变化大,下游河道很难在通过卫星观测分辨出来。可以清楚分辨出来的有200公里,位于印度的克什米尔东北,它的上游有两条较大的分支,分别是50公里和130公里。这条古河道痕迹保存的非常良好,轮廓清晰可见,从轮廓上分析河流的原始流向正是由北向南,符合古代地图标出的无名河的特性。下面是河道测量数据;河道南端,即A点,河床海拔3610米,宽1600米。B点,河道交汇处,河床海拔3120米,由于这里是交汇处,宽6000米。C点,古河道上游,河床海拔5200米,冰河宽度2000米。D点,古河道分支末梢,河床海拔2980米,河床宽度200米一下。根据自然常识,河道形成河床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河水要有一定的宽度及坡度缓和,水流速度迟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泥沙沉积,否则形不成河床。因此可以判断,A点所处的位置曾经处于河道的下游低洼地带,才形成了河床。就现在的地形结构,A点比B点高将近500米,比D点高600多米,就现在这种地理形状情况下,A点无论如何是形不成河床的,相反,河床要被这种地质结构形成的流水侵蚀、破坏。按照古地图所画,这条古河道,原来地质结构北高南低,是南北流向恒河的一部分。由于地质大规模变动,恒河上游被切断,只留下上游今天看到得部分,下游则地质结构大逆转,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理形式,恒河上游断流,流向逆转,现在已成了印度河的发源地。这条古河道的发现,圆满解决了古地图的真伪问题,它描绘了史前地理情况,这个时期没有喜马拉雅山脉,没有青藏高原,没有长江与黄河……这几张古代地图是古代史前文明的产物,描绘的是史前地理情况确凿无疑。要知道,我们本次文明史绘制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也不过是最近五六百年的事情。古地图真伪得到了证实,下一步就是确定古代地图的年限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地图是描绘的是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地球上的地理情况,这些说法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理由大约只是呼应青藏高原的形成史,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保持严格的一至,青藏高原是漫长大陆漂移的产物,古地图描绘的是史前地理形状,自然也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年前的事情。但是,这种假说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些古代地图在这几十万年中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首先确定,它不会保存在民间,民间对地图来说毫无意义,人们不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用不了三年五载就会遗失掉。它只能保存在皇权贵族手里,这东西对他们来说有现实意义。地图是文明的产物,只有拥有一定的社会文明地图才有意义。问题又出现了,这几十万年的其它人类文明活动痕迹为何成为真空状态?只有这几张地图得以侥幸保存?无法解释。试问,在我国二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文物以视为珍宝,上万年的地图得以保存,它的成功保存率几乎断定是不可能的,而且几个版本同时得以保存,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按几率来分析,超过十万年前的概率微乎其微,一万年前的概率小于10﹪,只有5-6千年的概率大于90﹪,因为在这个时期伴随着许多世界文明遗迹,况且,一连出现几个相似版本,简直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它是史前文明的产物,这个可以确凿无疑。埃及的金字塔,玛雅文明曾经造就了一个时代的辉煌,那个时代的文明技术就现代发达社会都自叹不如,因此这几张古代地图应该是这一个时代的产物,即五千年以前,六千年以后。当然,这只是推测而已。古地图的出现,在告诉我们一个惊愕的事实,我国的地形结构形成于5-6千年左右,青藏高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个结果连本人也不敢相信,毕竟形成时间离现在太近了,而现在社会上又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信息。于是,笔者奔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仔细甄别探索关于中国地形形成的蛛丝马迹,结合近五千年左右地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变化,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在世界上,我国是唯一历史记载最长连续不间断的国家,最长时间也不过五千年。根据现在的考古学研究,约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现的仰韶文化,这个时期已具备使用红陶、彩陶以及食用粟米和畜养家畜的特性。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在浙江省东边出现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边出现的良渚文化、山东省的大汶口文化等。这些文化遗址都深埋在土层中,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深埋地层?成为史前文化。华北平原的形成,它是古代洪积的产物,面积30万平方千米。在它下面3-10米的位置有一条生物层(沿海地区约3米,中部地区5米以上),也就是说有植物生存过的痕迹,简单计算冲积平原吞土量超过1500立方千米。准确的说,这1500立方千米黄土是突发事件冲刷到华北平原上来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在这个生物层以上找不到任何植物生存过的痕迹。简单的说;华北平原上一个植物生存界面,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泥沙所覆盖,在以后的若干年里,这种洪水泥沙冲积一直持续着,中间未形成陆生植物生存所具备的条件。3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突然一下被洪水泥沙吞没,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古地图与现代地行图,古地图描绘的是史前地理情况,与现代地理情况差距巨大,最具现代地理标志的长江、黄河及喜马拉雅山脉等统统没有,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世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面对古地图与现代地图,仔细分辨着地图上的地质变化,终于有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