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发展及启示的研究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4-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发展及启示的研究综述郭勇 刘婵婵(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南宁530021)摘要:本文首先从消费需求的过度膨胀、经济增长的过度虚拟化、金融监管的缺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滞后,以及新自由主义的体制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方面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其次探讨了未来经济的走势,并从消费与储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平衡发展、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归纳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最后在总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启示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77(2009)12-0024-05自2007年初,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危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回顾了理论界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需关注的问题,对于我们把握未来金融危机的发展,判断此次危机对我国可能的冲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对于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做了不同的分析与解释。(一)过度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水平吴晓求认为,美国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脱不了关系,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外过度举债发展,向内过度贷款消费,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和赤字政策最终给本国及全世界酿成苦果。汪利娜指出,此次危机其本质是美国实体经济扭曲的增长方式“低储蓄、过度负债”所致。余永定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鲁比尼早就指出:60%-70%的美国人实际工资下降,靠借钱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20%的美国人靠借款维持超出其收入水平的生活水平。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负债的最常见形式是住房抵押贷款。在此基础上,通过再融资,美国居民进一步扩大了负债。储蓄率的下降和负债率的上升,意味着风险的提高。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只能转移风险,并不能减少风险,更不能消除风险。美国货币当局无法令利息率无止境地下降,也无法令住房价格无止境地上升。当贷款者们最终无法偿还贷款(付息)之时,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日。余永定还进一步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无论政府执行何种政策,无节制的负债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刘旭东从西方福利模式转换角度出发,指出当前西方社会特有的消费模式和文化模式,是西方国家福利模式由财政福利转变到信贷性福利后长期积累的一种社会负效应,是由实体福利转向虚拟福利所衍生的后果。(二)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杜厚文等认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产生的资产泡沫终将破灭,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杨圣明指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吴晓求指出,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但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时就会导致危机产生。未能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林毅夫认为,美国未能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问题,而是用降息刺激房地产,从而造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随着这一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发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ofRegionalFinancialResearch2009年第12期(总第444期)No.12,2009GeneralNo.444收稿日期:2009-11-05作者简介:郭勇(1971-),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刘婵婵(1980-),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25-展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巴曙松指出,此次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监管的放松和经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下的监管不到位,助推了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周宏认为,金融监管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对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和抵押贷款经销商的有效监管;第二,缺乏对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第三,缺乏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管;第四,缺乏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第五,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金融监管失效。究其产生的根源,有的学者指出金融监管缺失是美国自由价值观的体现;而有的学者则强烈反驳“这次金融风暴是自由市场的失败”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次贷触发的大灾难,不可能单由自由市场引发的,人类的自私既可以带来繁荣,但也可以增加交易或社会费用,人类的自私衍生出来的制度及行为,可以毁灭人类;还有的学者认为,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受利益冲突的证券评级等,才是这次危机的主因。在美国的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上,由于所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太长,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其隐含的结构性系统风险总有一天要爆发。(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滞后吴晓求指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货币体系会带来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的不稳定,美国的GDP在全球份额中所占比例不足25%,但美元却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凭借这一特殊地位,美国可将国内危机转嫁给世界。周小川同样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而其内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内政策与储备货币本身应该具有的性质相矛盾。段炳德认为,全球化在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呈现阶段性加速的特征,全球化快速发展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滞后构成结构性矛盾,导致小的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和本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因虚拟经济本身的滞后性、制度安排的不完备、世界经济的不平等而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发展进程。国际金融危机是旧国际货币金融制度框架难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危机是全球化成长的代价。(五)新自由主义的体制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国纪平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这一体系形成了极大影响,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茨认为,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里刺激了高利润和促进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导致了不平等日益扩大、金融部门越来越专注于投机性和风险性活动和一系列大资产泡沫的出现等,正是这些因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丁为民提出,此次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是通过大幅降低利率,增加家庭和政府负债以及制造房产泡沫所掩盖和推迟的新自由主义体制下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激化和显性化的结果。张宇认为,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泛滥成灾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深化和集中爆发,是当前这场危机爆发的最深刻的根源。这场危机机制体现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深刻的内在矛盾以及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危机事实上宣告了支配世界30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发展理论和发展政策的终结。以白暴力、卫兴华等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学者更进一步指出,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危机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此外,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危机的集中强烈爆发。此次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观念,必将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产生抑制,并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未来经济的发展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何时实现反转及反转的形态有不同看法,争论主要聚焦在二个模型上:“V”型和“W”型。(一)“V”型反转乐观派认为,全球经济2009年下半年见底,其发展轨迹是“V”字形。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财政预算和经济展望》中预计2010年GDP增长率将达到3.5%,国务预算办公室也预测2010年GDP将增长2.9%,显示官方对经济实现“V”型反转具有信心。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9年8月在美联储年度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说,在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全球衰退后,美国和世界经济已处于复苏的边缘。9月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表示,最新的一系列迹象表明,全球经济的走势好于此前外界的普遍预期,同时,全球性的经济稳定也有望在近期实现。国内乐观派经济学家也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走出V型反转,并能够带领全球,率先复苏。巴曙松认为,从2009年1-7月的经济增长《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区域金融监管-26-趋势看,中国经济已走出V字型反转,这显示已有的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开始产生积极效果。从全球的经济状况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格局应当基本可以确立。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经过这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复苏快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各个地方的经济增长格局看,地方政府通过金融危机时期资源价格较低的时期加大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危机的一个增长亮点。全年经济将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全年GDP增长有望实现年初预定的8%的目标,全年V字型反转没有疑问。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波动,但再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很小;他进一步指出,2009年经济的强势启动主要靠政府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支出的方式支撑了GDP约3%左右的增长,虽然明年随着政府支撑力度的减少、政府财政支撑力度会降到1%左右,GDP的增长将出现2个点左右的缺口,但在房地产投资、企业投资、出口拉动等积极因素的拉动下将会保证GDP2%左右的增长,2010年8%的增长是有保证的。(二)“W”型双底悲观派认为,全球各主要大国都在大幅降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全球经济可能会很快走出低谷,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有可能使旧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给将来累积新的问题,全球经济在新一轮扩张后,还会再次下滑,各国再共同采取新的举措应对,经济才有可能出现新增长,其发展轨迹是“W”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经济复苏仍将疲弱,最近美国经济数据令人乐观,特别是房地产、服务业和就业数据,但消费者支出强劲回升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近期美国消费不会出现持续复苏,长期内美国经济面临低增长,经济可能出现“双谷”衰退;东亚经济正在快速复苏,但还不足以成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的基础。爱德·麦凯维指出本轮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几个方面的结构性因素,使得本轮经济复苏不会出现V型走势:第一,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将抑制房地产投资的周期性反弹;第二、居民提高储蓄率的努力,将会限制其在耐用消费品及其它商品上的消费;第三、美国企业的用工模式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在经济复苏初期雇佣意愿低落将对复苏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与国内乐观派学者不同,刘锡良认为中国经济率先回暖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我们整个消费需求不足,消费能力不足;第二,我们整个微观经济主体投资欲望并不强;第三,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经济萎缩,需求下降的环境中,中国想一枝独秀,那是很困难的;第四,去年以来,我们大量倒闭的企业是不可能复原的;第五:中国经济要率先回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根本,而这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一)合理掌握消费与储蓄的适度平衡彭兴韵指出,美国居民债务负担率不断上升的反面,是它的储蓄率不断下降,这在微观上使得美国居民的偿债能力非常脆弱,在宏观上增加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这又加快了危机的全球性扩散及加重了它的全球性影响。作为金融稳定于安全的重要衡量指标,应当密切关注国民债务比率的变动趋势,并提早采取防范措施。刘旭东认为,我国现阶段国民福利提高的过程中,信贷消费是提高人们福利的途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