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方案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的紧迫性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专业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机电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促使专业改革根据我们对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任何一家企业,他们不想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对刚毕业的学生进行培训,这是因为有的学生经过培训之后,掌握一定的技术,却“跳槽”走之,使企业“哑巴吃黄连”。3、学生本身的素质促使专业改革从历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高考成绩在二三百分,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学起来较难的专业,如果不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较为吃力。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培养出适用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三、机电一体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3-5年内使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并达到在校生500人的办学规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任务为:1、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形成新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2、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新的培养模式,并以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高效、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3、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按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课程设置4、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专业仿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5、改革单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采取口试、实际操作、小创造小发明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四、专业基本情况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生266人,专业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讲师4人,8人具备“双师”资格,1人具有硕士学位。专业拥有数控仿真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公差与配合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钳工实训室,电工实验室,1个校外实训基地——牡丹江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五、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一)建立“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依据,确定了优化后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发展方向:数控加工方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1.培养目标——社会紧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人才规格——具备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知识、能力的技能型紧缺人才。2、以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高效、实用的培养方案高效——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课程之间不得有重复,以形成能力的最有效途径确定教学方案;实用——所有教学科目、内容都是形成岗位综合能力的直接因素;提供行业内多个职业岗位方向供学生选择3、以服务于行业为目标,建立有行业参与的教学体制目标——直接向机械加工企业提供应用技术人才体制——有行业参与制订、实施教学方案的教学机制(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抓住高职教育的特色,理论教学充分体现以“够用”为度。即:“原理”少讲,调整和侧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特色为主线,专业基础课程强化基本知识的掌握,专业课程强化职业能力的掌握。采用针对性、实用性、适当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CAI教学、专业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新体系。(三)课程体系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根据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组或整合。主要对专业课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整合为新的《机械设计基础》;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整合为《电工电子》;将《液压与气动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整合为《机床控制技术》;《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整合;将《机械制造技术》分解为《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包括普通机床工艺和数控工艺)两门课程,增加《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取消《C程序设计》。重组和整合后的课程更好地体现了学科和技术的内在联系,并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专业方向产生了外延(模具方向)。(四)教学方法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改变注入式“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专业课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核心专业课之一——《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采用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教学软件实现仿真演示教学;《机床控制技术》以日本三菱PLC为教学样机,现场教学,边操作边学习;《单片机应用技术》以DVCC——52JH++为样机,学生可以一边编程一边调试,实现对单片机的开发利用;《AutoCAD》、《Pro/E》等操作性软件,实现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边上机边操作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专业课的教学是在实践中进行,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了教学质量。(五)考试方法的改革在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方面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例如:《AutoCAD》课程可以采用上机绘制零件图的考核方式;《Pro/E》采用上机形式,完成某种机械零件的计算机编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的考试方法,可以采用对一个产品的零部件进行工艺设计、编制程序、上床加工的一条龙的考核方式;《单片机应用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课程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进行产品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进行考核;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考试方法多样化,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课程建设1、精品课建设建设精品课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选用优秀的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最新的教学内容,优秀的教学手段,创最佳的教学效果。机电一体化专业拟定《机械设计基础》与《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为精品课建设课程,负责人与完成时间见下表:课程名称负责人完成时间机械设计基础石晓波、蒋光玉2007年9月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毕既华、王海2008年3月2、教材建设为了更好地处理好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的关系,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的力度。在今后3年内,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并编制出新教材;(2)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整合为《电工电子》,编制出新教材;(3)将《液压与气动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整合为《机床控制技术》,编制出新教材;(4)将《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整合,编制出新教材;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一)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等三个层次,不包括实验、见习和生产实习等。基本技能训练作为最低层次由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达到这一阶段的考核要求;专业技能考核作为第二层次的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系组织统一考核;将集中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作为最后阶段最高层次,由技能鉴定部门组织考核,让学生最后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最终达到培养目标。(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以机械加工、设计过程为主线,分阶段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学规范、实训考核标准、题库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精工艺、善编程、懂数控、会操作为目标,制订各层次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与要求。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采取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在时间安排上,实训室白天晚上均要开放,随时有实践指导教师值班,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甚至交给学生自己管理。打破传统的学生按照教师事先布置好内容和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训项目和设备进行实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基本技能要能满足未来岗位群的最低要求,专业技能必须得到全面训练,要能适应其就业的广泛性和可选择性,专业实践必须在与实际工作环境基本类似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最后,在一专多能的前提下,确保学生获得综合性训练。(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突出实训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实训指导书、报告、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材料,应包括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技能训练指导书、实训项目报告、设备操作手册,以及音像、计算机软件等。七、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一)实验室的建设针对目前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现有情况,需扩建的有:1、数控仿真实验室(与数控技术专业共享)现有的数控仿真实验室,有教学型数控车、数控铣各一台,上海宇龙仿真软件20节点以及20台计算机。预期建成上海宇龙软件41节点,计算机41台。2、公差与配合实验室(与数控技术专业共享)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较少,在学院迎国家教育部评估时,专家组曾提出过意见和建议,需增加技术测量的相关仪器设备。3、单片机与PLC实验室(与数控技术专业共享)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是20套,预期建成40套。需建设的实验室有:自动检测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AutoCAD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均与数控技术专业共享。(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数控技术专业共享)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如果走与企业合作的道路,是很困难的。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机床设备价值较高,担心学生误操作,损坏设备;2、生产任务忙,没有时间接待;3、企业得不到经济实惠,与学校合作不感兴趣;4、学生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操作,也不能为企业服务。针对以上情况,走“学校办企业,企业靠学校,企业创利润,学校企业共双赢”之路,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解决方法,即学校建立一个小型机械加工厂,拥有普通机床设备和数控设备,在工厂对外承揽机械加工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学生实训时的材料问题,还能够为学校创造经济利益。八、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1)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2)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队伍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4)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尤其是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5)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教师结构规划序号结构内容人数比例1学历结构硕士520%本科2080%2职称结构高级1560%中级1040%初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