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区域货币一体化2本章主要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国际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3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需求,各国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以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订的协议、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4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储备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和管理5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原则根据储备资产的特点和汇率制度的形态划分。*储备资产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信用本位制度*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根据汇率制度划分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有时将储备资产和汇率制度两者相结合来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分类。6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一、国际金本位制金币为国际货币以铸币平价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二、国际货币集团货币区英镑集团,英镑区美元集团,美元区法郎集团,法郎区7三、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美元货币体系的内容美元为国际货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汇率制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1、黄金非货币化2、多元化货币为国际货币3、实行浮动汇率制8第二节国际金本位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特点金币本位制的主要特点(1)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铸造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法偿效力的本位货币自由流通。(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同时也可以将金币自由熔化。(3)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本国。(4)流通中其他货币和金币之间可以按法定比率自由兑换,也可以兑换与金币等量的黄金。金币本位制于1880-1914年间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9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了一个永久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要职能是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与经常项目关的支付以及货币的兑换方面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实施监督,向国际收支逆差成员国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等等。102.通过“双挂钩”制度确定了黄金和美元并列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储备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作为关键货币。美元同黄金直接挂钩,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以美元的含金量作为规定本国货币黄金平价的标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以按各自货币的含金量确定,也可以不规定含金量而只规定与美元的比价。11以美元为种行动双挂钩汇率体系黄金美元ABc1盎司=35美元±1%123.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各国货币的平价,必须以黄金或美元来表示,以各国所规定的货币的含金量为标准计算,平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变动。各成员国政府有义务与IMF合作,随时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市场汇率波动幅度保持在平价±1%以内,以维持有秩序的汇134.确定了多种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1)采用由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方式,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当会员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而需要国际储备时,可通过向IMF进行资金融通而加以解决。(2)如里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失衡,则采取调整汇率平价的方式来调节5.废除外汇管制。6.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14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有两个基本责任:一是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15特里芬难题美元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的增长,以保证清偿力的满足;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又会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使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产生动摇。16第三节牙买加协议“牙买加协议”主要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汇率制度,可以采取自由浮动或其他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但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应受IMF的监督,并与IMF协商。2.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的定值标准,特别提款权也不再用黄金定值,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将由特别提款权取代。173.提高特别提款权(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协议规定各会员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交易,而不必征得IMF的同意。IMF与会员国之间的交易以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IMF一般账户中所持有的资产一律以特别提款权表示。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以出售黄金所得收益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以解决它们的国际收支的困难。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18牙买加协议的特点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牙买加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资产并存的国际储备体制心和清偿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2.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能灵活地随经济状况的变动而做出调整,改变了以往汇率制度的僵化局面。3.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调节机制失灵的状况。19第四节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单一指标最优货币理论概述:(一)蒙代尔的生产要素流动性标准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受到对称性影响的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当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劳动力和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可以消除不平衡,而不必借助汇率浮动来稳定宏观经济。达到上述条件的国家之间就可以建立最优货币区。20缺陷:一是,在一个货币区内,劳动要素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和大规模转移,抵消失去浮动汇率机制调节而带来的损失二是,劳动要素流动的速度慢于汇率浮动调节的速度。因此,其流动不能替代汇率机制。21(二)麦金农的经济开放度标准基本观点:在外部价格稳定的基础上,那些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开放区应组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有利于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和价格稳定。22原因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则浮动汇率作为对外经济的调节器的作用会下降:一是由进口价格的变化导致国内价格波动二是进口消费依赖性强,且缺乏需求价格弹性。三是本币贬值会使实际收入下降,工资增加会因成本上升抵消汇率调节的效应。缺陷:外部价格稳定的前提是不存在的。23(三)凯南的产品多样化标准即以高程度的产品多样化作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基本观点:假定,国际收支失衡是因为需求波动导致。当外国对进口品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将越能抵御外部冲击对经济总产出水平的影响。产品多样化国家和不同出口产品的国外需求相互交叉,足以消除国外需求的波动,不再需要汇率的调节。上述观点与麦金农的观点存在矛盾。24(四)伊格拉嫫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基本观点:如果资本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到致利率小幅波动,即会引发资本大规模流动,而不必通过汇率变动改变区内的贸易条件。因此适宜建立固定汇率制。25(五)相似通胀率标准基本观点:各国通胀率的差异,通过影响汇率、利率来影响短期资本流动,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因此,通胀率水平相当的国家组成一个货币区,即可避免汇率波动。总结:早期最优货币区建立标准的论述,普遍存在重视某一面,而忽视其他因素的片面特征,因而在实践中难以操作。26二、最优货币区的综合分析理论GG---LL模型假定条件:货币区规模越大,区内价格水平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越高;货币区内固定汇率的承诺有保证;货币区内各国市场的联系越密切,加入货币区的收益越高。27GG线为收益曲线:一体化程度越高,则获得收益越因为货币区内的固定汇率安排避免了结算、交易成本损失,以及浮动汇率的不确定因素。GGLLE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一体化程度加入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Q收益>损失损失>收益28LL线为成本曲线:一体化程度越高,则成本越低。一国加入通货区的经济稳定性损失与同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成负相关的关系。GGLLE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一体化程度加入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Q收益>损失损失>收益29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以Q点为界当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于Q点时,将决定加入。因为GG位于LL上方,表示加入通货区的收益高于加入通货区所损失的稳定性。当一国在其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Q点,则放弃加入通货区。经济一体华程度小于Q点,LL曲线位于GG曲线上方,加入通货区所经历的产出与就业的不稳定损失高于获得的收益。GGLLE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一体化程度加入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Q收益>损失损失>收益30GGLL’LL参加国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收益与成本QQ1GG----LL’模型:外部经济环境变动影响31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影响一国加入通货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推动LL曲线右移至LL‘,则在同一经济一体化水平上,曲线LL’上的产出与就业不稳定损失比LL曲线提高。因此,决定该国加入通货区的最低经济一体化水平也相应由Q提高至Q1。GGLL’LL参加国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收益与成本QQ132缺陷:忽略了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和财政政策的一致性,而这些因素也对最适度通货去的维持起重要作用。33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内生性检验在最优货币区理论中,一般将各种各样的衡量指标视为外生因素,忽视了有关货币同盟形成的这些“事前”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在货币同盟形成后得到“事后”满足。事实上一些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果由于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的内生性极大地降低了货币同盟的理论成本以及加入货币同盟标准的适用性。欧盟委员会也曾经声明,虽然目前欧元区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但货币、经济一体化将使欧元区在“事后”能够建设成最优货币区。34欧盟及欧元运行欧元运行欧盟东扩美欧经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