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矿产品交易现状攀西地区地质构造上属华力西—印支期古裂谷带(即攀西裂谷)和凉山褶皱带。埋藏有多种矿床,已探明有大型钒钛磁铁矿、铜、铅、锌、锡、煤等54种矿产,其中铁矿储量约达60多亿吨,为中国第2大铁矿基地。铁矿中绝大部分为钒钛磁铁矿,属多金属共生矿。除铁外,还有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钒及铬、钪、钴、镍、镓、铂等12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会理、会东、甘洛、宁南等地的铜、铅、锌、锡储量也大。贵金属黄金也有较好远景。此外,非金属矿产中,石灰岩、白云岩、硅石、大理岩、石墨、水晶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探明的煤矿储量达10亿吨,煤炭品种较全,含磷、硫和灰分较低。攀西地区水力资源丰富,附近的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水力蕴藏量达4003万千瓦,约占中国的6%,具有建立钢铁与冶金基地的能源条件。1、攀西地区钒钛、铬等其他矿产分布及现状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72亿t,大型矿床主要有三大矿区,从南至北依次为:攀枝花矿区、红格矿区、白马矿区。其中攀枝花矿区与白马矿区已列入国家规划矿区。钒的综合利用方面,攀钢已形成了转炉提钒工艺、五氧化二钒生产工艺、三氧化二钒生产工艺、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氧化钒清洁生产新工艺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和竞争力在国际上领先。现已经开发出钒渣、高钒铁、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年产钒渣29.6万t、V2O5、0.82万t、V2O3、1.44万t、FeV80、0.82万t、FeV50、0.76万t、钒氮合金、0.23万t的生产能力,钒资源利用率达到60%(原矿―钒渣)。钒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较强的钒资源开发技术优势。铬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钛磁铁矿中,分布于其他矿物很少。因此,铁精矿回收铁的同时,铬也随之回收。Cr2O3与V2O5的赋存、分布以及冶炼过程中的走向都是一致的,综合回收利用二者可一起考虑。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曾采用钒铬铁精矿造球-回转窑预还原-电炉炼铁-双联法吹钒铬-炼钢;湿法提取分离钒铬,取得48.40%的V2O5和49.03%的Cr2O3产品。钒铬分离技术工艺流程虽也打通,但工业实施尚需要深入研究,需寻求更经济合理的综合选冶工艺。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中,与钒钛磁铁矿共(伴)生的多种有益元素中,以钴、镍、镓、钪的经济价值较高,仅以攀钢每年采原矿1300多万t计算,每年钴要流失1300t,镍要流失2700t,钪要流失290t,镓要流失200t,攀钢在选钛工艺流程中将粗硫钴精矿加以回收利用,但由于精矿品位偏低,市场滞销,现已停产。而对于其他有价元素,除了在实验室进行一些回收试验外,基本上未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2、攀西地区钒钛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攀西在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积累了巨大的优势。矿山采选技术不断进步。开发了安全高效的采选技术,攻克了钒钛磁铁矿选矿、冶炼和钒钛分离提取及综合利用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钒钛磁铁矿入选品位逐步降低,剥离矿岩、表外矿和尾矿开始得到有效利用,资源综合回收率得到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掌握了从提钒到钒氮合金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钒产业技术,初步形成以攀钢为龙头的钒产业集群。钛渣生产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基本形成钛原料—钛冶金—钛化工—钛金属加工的钛产业链,钛白粉生产企业基本实现废酸浓缩利用,龙蟒集团实现硫磷钛综合循环利用。3、攀西地区钒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国家出台的一些鼓励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在攀西地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对钒钛、稀土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也不够。近年来,由于国内钢铁过剩,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尽管以富含多种稀贵金属而有别于普通铁矿,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而且由于受国家钢铁调控政策限制的影响,钒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受到制约。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瓶颈制约严重,科技支撑能力相对不足。钒钛磁铁矿和稀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一方面,在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上,近年来虽然有利于大幅度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直接还原新流程取得快速突破,但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还急需攻克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综合回收铁钒钛铬、钒钛磁铁矿高效清洁选矿、大型密闭矩形电炉冶炼高钛渣、硫酸法钛白清洁生产、金属钛低成本提取、稀贵金属提取利用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攀西在资源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上明显滞后,钒钛产品多属中低档次,附加值较低;航空航天级钒铝合金、新型储能材料钒电池等含钒功能材料新品种少;高钙镁钛原料的高端利用、大型氯化法钛白、海绵钛、钛粉及其钛合金、高档专用钛白产品仍需进一步突破。稀土永磁材料、贮氢材料、功能器件等稀土应用关键技术专利绝大多数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手中;稀土功能材料研发滞后,很多稀土应用技术虽然已在实验室内获得突破,但产品中试甚至小试都难过关,大规模产业化更是步履艰难。技术瓶颈的制约导致攀西钒钛稀土产业初级化、产品低端化严重,没有高资金、高智力的投入攻关,难以在短期内突破这些关键技术瓶颈。但与之相对的则是科技支撑力量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试验区有限的研发力量与钒钛、稀土资源开发的较高技术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从事产业链下游高端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的科研人才较少,研发能力极其薄弱;三是缺少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缺乏能对产业发展起核心支撑作用的国家级行业研发平台。4、国内钛产业的交易现状自2012年以来,我国钛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2013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国内化工、冶金等行业对普通钛产品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从国际形势上看,2013年,虽然美国经济已步入缓慢复苏阶段,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逐步弱化,但是欧美市场实体经济依旧疲软,全球经济增速总体呈下滑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态势,全球钛工业的需求持续低迷,国内钛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格局。2013年我国海绵钛的产能与2012年基本持平,总产能达到15万t。实际在产或调试中的产能为12.7万t。生产海绵钛8.12万t,同比降低0.34%;生产钛锭6.22万t,同比下降4.2%;生产钛粉0.26万t,同比下降15.0%;生产钛材4.45万t,同比下降13.8%。在国内外钛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我国钛产业发展陷入步履艰难的境地。2013年,我国钛产品继续保持较大的进出口量。海绵钛作为钛产业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钛材、钛粉及其他钛产品的原料。据统计,全年海绵钛的进口量为427t,同比增长228.7%,出口量为4026t,同比下降11.1%;钛加工材的进口量为4050t,同比下降19.2%,出口量为9997t,同比下降18.9%。其中高端钛材进口量最大,例如钛合金薄板、钛焊管等,出口量最大的是钛板、钛棒等普通钛材。可见,我国钛产品出口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5、我国钛产业面对的问题总之,目前我国钛产业发展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内生产的钛产品以中低端为主,无法满足高端钛产品市场的需要,仍需依靠国外进口;另一方面是化工、冶金等民用中低端钛材产能过剩。钛产业发展总体存在“大而不强”的通病,钛产品制造业供大于求,终端消费需求增长较为缓慢。虽然我国是钛材生产大国,但是钛金属制品和钛白粉等深加工技术环节的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钛产业发展极不平衡、产能过剩成为制约我国钛产业发展的难题。由于国内外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已经对上游的钛矿、中间产品海绵钛、四氯化钛以及下游的钛白粉和钛合金的价格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产品价格下滑,市场疲软。2013年,钛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全线降价,钛行业全面亏损。之前,钛矿产量中60%以上用于家装行业的钛白粉涂料,其余主要用在钛材领域。由于家装行业市场萧条,钛白粉涂料供大于求,钛矿价格下跌30%以上。同时,下游钛产品需求低迷导致海绵钛、钛材的价格也全面下跌。价格大幅度下降,不少生产企业和矿商表示在此价格压力下无法继续生产,很多商家因为无利可图而难以支撑,整个行业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钛产品价格下降导致钛市场低迷的现状,与当前国家大的经济环境有关,国家总体“调结构、转方式”,减少新立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导致钛产业发展的增速减缓,对钛产品的需求减少。此外,我国钛行业自身的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钛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