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LIDAR技术在山区铁路制图中的应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机载LIDAR技术在山区铁路制图中的应用杜兆宇(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摘要机载LIDAR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应用的新兴科学;本文借助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机载LIDAR技术在山区铁路制图中的生产流程,显著地提高了勘测效率,在地形复杂地区发挥巨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机载LIDAR;点云;POS系统;镶嵌Title:TheApplicationofAirborneLIDARonRailwayMappinginTheMountainDuZhaoyuAbstractTheAirborneLIDARtechnologyisanewemergingscienceinrecentyears.TheproductionprocessofAirborneLIDARtechnologyhasintroducedinthispaper,thoughtsomespecificprojectexample.Ithassignificantlyimprovedtheefficiencyoftheinvestigation,andhasplayedasignificantadvantageonthecomplexterrainareas.Sothistechnologyhasbroadapplicationprospects.KeywordsAirborneLIDAR,PointCloud,POSsystem,Mosaic常规铁路制图方法是航空摄影测量,在山区和沙漠地区等恶劣自然条件下,航空影像的获取和地面控制点的施测会有很大的困难。机载LIDAR技术[1]是一种综合利用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的数据采集技术,相较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更高,受环境影响较小,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等特点。该系统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1机载LIDAR技术机载LIDAR是一种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三种技术于一身的空间测量系统[2]。该系统是将激光扫描仪、GPS接受机、惯性导航系统、数码相机及控制元件等搭载在载体飞机上。它通过主动向地面发射激光脉冲,接受地面反射回来的反射脉冲并同时记录所用时间,从而计算出激光扫描仪到地面的距离,结合POS系统测得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可计算出地面点的三维坐标。2机载LiDAR作业流程LiDAR作业过程分为航线设计、检校场布设及检校飞行、基站布设及联测、航摄作业、数据下载及格式转换、数据处理。2.1航线设计LiDAR飞行航线设计针对ALS6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RCD30数码相机硬件参数[4],以FPES(FlightPlanning&EvaluationSoftware,飞行设计及评估软件,版本号10.1)为主要平台,AutoCAD、GoogleEarth、GlobalMapper为辅助设计工具,以SRTM3地形数据为依据,生成覆盖指定区域的多条航线,以导航文件(.fpd文件)形式导出,用于控制航摄飞行。航线设计包括基本参数的确定、航摄分区、航线生成。①基本参数的确定以相关规范要求为基础,根据现场情况与项目要求,确定扫描角、飞行航速、航向及旁向重叠度、航线高度等基本参数。②航摄分区测区区域划分按以下三个原则进行:首先,区域为不同类型地物的混合,需将其划分为多个单独的面状区域和条带状区域;其次,区域内地形起伏较大,按照单一区域设计的航线无法满足需要,需通过区域划分将该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从而减小同一区域的地形起伏;最后,GPS基线长度对精度的影响。对测区进行划分以避免单条航线的长度超过60公里。③航线生成FPES包含针对两种类型区域的设计模式,即面状区域和条带状区域,各种区域都视为二者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2.2检校场布设及检校飞行①选择检校场LiDAR飞行检校场范围约为3×3平方公里,需包含两条尽量垂直的道路(最好是铺装路面),其中至少一条较直,还需包含一定数量的尖顶房屋。检校场的选址既要满足设备检校所需条件,又要满足机场空域避让条件。②检校场航线设计检校场航线共设计8条航线,其中激光检校航线6条,相机检校航线4条(其中有2条航线为激光和相机检校共用)[4]。激光检校航线要求在两个不同的高度飞行,其中低航高2条交叉航线,相对航高为1350米;高航高为4条航线,包含2条交叉航线、1条反向航线和1条平行航线(30%的重叠度),相对航高为2300米。扫描角为45度。航线示意图如下:图1检校航线示意图相机检校航线要求在同一个航高进行,航线为4条,设计航高为1350米,包含2条垂直交叉航线、2条反向航线,每条航线至少需要12张影像相对。航向重叠度为80%,航线扫描角为45度。③检校场测量点的布设及测量为顺利进行检校和提高检校精度,需在检校场布设控制点。控制点由三部分组成:基站控制点、激光检校控制点和相机检校控制点。基站控制点一般由检校场内或附近的已知点组成,没有已知点的情况下需要在测区内加密已知点,并测量和求解加密点的坐标。测量设备采用GPS进行静态测量,采用CPII观测标准进行测量,观测时间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1个小时,观测卫星数不少于5颗。基线较长时中间应该加密转点或延长观测时间。激光控制点类型包含:直线控制点和零散控制点,激光控制点布设在路面上,且地物材料均匀。避免高低反射率交接地区,避免周围地物遮挡,避免在陡坎和地物过度边界、便道边缘布设;直线控制点布设道路上,每隔5米一个控制点,长度大约2公里,精度5cm。测量方式采用GPSRTK测量。零散控制点在中心区域均匀布设15-20个控制点,精度2cm。测量方式采用GPS静态作业模式测量,观测时间为15分钟。激光控制点在测量的同时,基站控制点的GPS要一直进行测量。以参考站作为已知点,其它的零散控制点作为未知点,利用LGO解算基线,国内的网平差软件进行坐标求解[5]。相机控制点在重叠中心区布设5-10个控制点,在航线四个边缘区域总共布设5-10个控制点,精度5cm。相机控制点要求选取地物特征点,点位辨认精度同常规像控点,并做好点之记和控制点照片存档,测量方式采用GPS静态作业模式测量,观测时间为15分钟。相片控制点在测量的同时,基站控制点的GPS要一直进行测量。以参考站作为已知点,其它的零散控制点作为未知点,利用LGO解算基线,国内的网平差软件进行坐标求解。2.3地面基站布设及联测当测区采用LiDAR系统开展航摄任务时,为配合航拍时飞机上惯导和GPS的工作,在航摄飞行的同时,需分别在机场以及距离测区30公里以内的指定地点设置GPS基准站,基站布设需使所有航线不超过其50km范围[2]。基站观测应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双频GPS接收机,其精度应达到5cm。地面基站GPS采样率设置为0.5秒,卫星截止高度角设为10度,测量并记录仪器高。地面基站可以架设在国家A、B级GPS控制点上,也可自行布设基站点,与已知点进行联测。2.4航摄作业①天气及卫星情况要求LiDAR航摄作业要求天气状况良好,飞行高度与地面之间范围内无云或浓雾,能见度大于3公里。为确保飞行的有效性,规定一般情况下,当PDOP(卫星数量参数)值≤4的时候才能进行航摄飞行。②航测飞行当飞机达到航线的飞行高度时,打开扫描仪下端的机舱盖(如果有的话),在该高度下通过FCMSRCD30进行试拍,自动选择合适的曝光和增益。在FCMSALS中点击选项“ExecuteFlight”,选择所要飞行的航线。系统会引导进入航线,根据制定的飞行计划自动控制激光发射与相机曝光。在临近测区3-5分钟左右,需要做8字飞行,以便提高IPAS的精度。进入第一条航线,通过FCMSALS进行导航。保证一次回波率在90%以上,底视距离(当前AGL)等于设计的AGL。与飞行员进行协调,保证飞行的高度和航线偏离在允许范围(RangeGate)内。飞行过程中,需要尽量保证飞机的平稳运行,要求飞机在飞出航线至少500米后才可以进行掉头,调头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飞机机身的水平,不要产生大的侧偏。执行其余的航线直到所有航线执行完毕。在飞离测区3-5分钟后,进行8字飞行,对准IPAS的精度。在飞机降落后,进行至少5分钟的静态观测,保证DGPS的精度。也可以在天上做至少4分钟的动态GPS观测。③基站同步观测在有条件架设地面基站的前提下,地面基站需在飞行起飞至少半小时前开机,飞机降落至少半小时后关机,期间不得间断,数据读取间隔为0.5秒。2.5数据下载及格式转换①数据下载飞行结束后拆下激光数据硬盘和影像数据硬盘,将数据下载至移动工作站中,数据包括原始影像数据文件、相机参数文件、曝光数据文件、原始IPAS数据文件、原始激光数据文件、ALS预览影像(webcameras)文件、ALSlog文件。用U盘将FCMSALS中执行后的飞行计划文件导出[5]。地面基站GPS数据,基站架设高度等,由测量人员发送给数据预处理人员。②影像数据转换采用framepro软件将原始影像数据.raw文件下载转换为tiff格式,转换数据为8bit,RGB三通道[6]。在转换过程中通过framepro对影像清晰度、有无阴影等进行快速检查。③飞行导航数据处理采用IPASPro软件将原始IPAS数据解压成快速航迹文件.rnv、机载GPS数据.gps文件和机载IPAS数据.imu文件。在GrafNav软件中将机载GPS与基站GPS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无地面基站应采用PPP模式解算),生成航迹位置文件.lat[5]。将航迹位置文件导入回IPAS,与IPAS数据的联合解算生成航迹文件.sol。④点云数据预览与检查由快速航迹文件与激光文件生成点云预览数据,打开点云预览数据,对点云密度、飞行重叠度等进行检查。2.6数据处理LiDAR数据处理基于LiDAR航摄采集数据,以Terrasolid为主要平台,生成DOM、DSM和DEM产品,主要流程如下:图2数据处理流程图①点云数据分块对点云进行裁剪、截块,绘制裁块后的点云block块。导入航线数据,将点云数据与航线进行匹配。采用宏命令提取groud类点。②制作粗imagelist运行宏命令提取model_keypoint,从采集的camera文件中制作粗imagelist,对imagelist进行编辑,删除多余影像号,并对影像编号进行编辑。③数据预处理将点云数据与imagelist转换至制定坐标系中,提取model_keypoint,对imagelist进行编辑,删除多余影像编号,用国家85高程水准拟合模型对imagelist进行高程系转换,从WGS84高程转到国家85高程[3]。导入原始影像,生成粗DOM。④点云分类对点云进行精确划分,将点云划分为Ground、Mediumvegetation、Highvegetation、Building、Bridge等多个类别[5]。⑤生成DEM、DSM由TScan导出中间格式(grd)文件,使用GlobalMapper软件将grd文件进行批处理,选择转换源数据格式为“SurferGrid”,对grd文件进行格式转换,生成DEM。在导出grd文件时需要选择Ground、Mediumvegetation、Highvegetation、Building、Bridge5类,并将导出的grd文件在GlobalMapper以相同方式进行格式转换,生成DSM。⑥空三加密对model_keypoint进行裁剪,对imagelist进行编辑,加影像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对各个区域影像分别进行空三加密,加密方式可采取手动、半自动或自动的方式进行。对精度较差的坏点进行剔除,将每个分区的空三加密成果集成在一起进行整体处理,并对结果进行保存。依据空三加密结果对imagelist进行修正,生成精确的imagelist,并对结果进行检查。⑦生成DOM在精确分类后的点云中重新提取model_keypoint,在Tphoto中生成DOM,可采用手动和半自动的生成方式。对生成的DOM进行裁剪,在不影响DOM精度的情况下,对DOM中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