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指导教师:李华平准考证号:082202100010考生姓名:李再刚广元市(地、州)青川县(市、区)工作单位:青川县建峰乡中心小学校写作时间:2011年7月30日1目录标题……………………………………………………………………………1内容摘要………………………………………………………………………·1关键词……………………………………………………………………………1一、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背景………………………………………………·1二、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2(一)民主性………………………………………………………………·2(二)尊重学生………………………………………………………………3(三)确保主体性……………………………………………………………41、加强语文知识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2、给学生思维空间,让其发现问题,解答疑难……………………53、让学生在比较、分析、概括等训练中积极思维,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54师生换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6(四)突显个性化……………………………………………………………6(五)注重情感性……………………………………………………………71、情境再现法…………………………………………………………82、角色扮演法…………………………………………………………93、重点品悟法…………………………………………………………10三、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101、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校氛围………………………………10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103、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11参考文献………………………………………………………………………112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青川县建峰九年制学校:李再刚摘要:学生人格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包括师生关系在内的隐性课题。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有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和发展,要真正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个关系,就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突出民主性,确保主体性,突显个性化,注重情感性.[1]“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教师人生的幸福。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努力学习,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和谐统一。构建新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教育观,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理念,要加强新时期学生文化研究,在积极交往与导向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词:建立1;现代2;师生关系3;一: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背景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地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分,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①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写过作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创新吗?这就更是我们①方方,《学校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转载《浙江教育报》,1998年4月21日第8期。3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的严峻性,新型的师生关系多么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问题,建立现代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讨:二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一)民主性[2]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但在教师眼里每位学生的地位也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3]方方老师在《托起明天》一文中就提出了“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的观点,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案例一:设计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应该师生互动起来。新课程提倡重视学生的学4习过程和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②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心境;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感悟,要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例如教学《观潮》时,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读,老师闭上眼睛放电影想像潮来时的美景,看看老师的电影怎样,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投入地朗读,读后睁着眼睛,张着嘴巴问:“老师,你看见了什么?精彩吗?”、“要不要我们再读一遍?你再放一次?”……这种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或一场紧张却兴奋的小组竟赛;可以是你的平等和蔼或一回有情景设置的朗读表演。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和谐了。经验告诉我,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其基础是依靠学生,只有师生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其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指向学生的发展;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专注听教师的课,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学生思考教师的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主学习以及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成为有贡献的人。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二)尊重学生。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②李吉林,《情景教育:促进学生的完善建构》,载《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9月12日第四期。5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③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和爱,会是另一种情景。[4]意大利教育家亚米契斯曾说:“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案例二有一位同学,他从别的学校转入我刚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那个班。经多次观察,我发觉他表现异常突出。上课时自己便便便不但不听课,更严重的是左右捣乱。有一次课上,他又捣乱了,我一怒之下,便把他的座位从后面调到第一行,并让他自己单独成行,成了众目睽睽的受管分子。可这节课,他根本没听,下课铃声一响,他便溜了。他的这一做法使我冷静地想了想,发觉自己这种处理的方法太简单了,直接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不利。于是我想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没想到接到电话的正是他本人。我先向他表示歉意,讲了课堂上不妥的处理方法,然后请他回校。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他答应我立即回校。于是,趁热打铁,我同他谈了整整两节课,分析了他的行为和思想,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应该向前看·····过去的事让它成为一种深刻的教训,只要你勇敢和自己的过去告别,抬起头来朝前走,老师和同学会用新眼光看待你的。一席话,③陶行知,《关于教育的体会》,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15日,第26页。6触动了他的内心,他听着,眼眶都红了。经过一个阶段的帮助,这位同学转变了。学习认真了,纪律明显进步,是非观念也逐步清晰,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三)确保主体性。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思考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案例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好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志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方法,揭规律,促转变,即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使之借助于已掌握的读写知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1、加强语文知识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实际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的正确的学生观的问题。初中一册中知识短文《文章的阅读》,并无深奥的知识,也缺乏趣味,根据这一教材的实际,教此短文时,我设计教学的过程是先读懂课文,列出重点部分的提纲,再让学生运用本文的阅读方法进行语段训练。我指导学生根据“理解——揣摩——阅读”的顺序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并划出中心句,关键词,再列出“理解”7部分的提纲。如选取《大自然的语言》中第七自然段指导学生作语句理解的练习,有了范例后,学生又自选了其他语段,做语句理解的训练,都能较好地完成,学生在上述训练过程中,既读懂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又进一步掌握了理解文章语句的一般规律,也尝到了运用学过的知识自行阅读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