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锋同志在汕头市迎接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正式实施干部大会的讲话(2011年4月27日)今天,我们召开迎接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正式实施干部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奋力实现思想观念大转变、经济发展大飞跃、体制机制大转型、城市面貌大变样、开放水平大提升、人民生活大提高,谱写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新篇章。刚才,宗泽同志宣读了《国务院关于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下面,我就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批复精神,讲三点意见。一、深刻认识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重大历史意义,增强加快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性3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把加快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再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央立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汕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重大事情,为我市在新的起点上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国务院批复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全力以赴把经济特区建设事业推上新的台阶。首先,要深刻认识国务院批准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战略意图和重大意义,坚定加快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国务–2–院在批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为进一步加快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解决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特区发展空间局限和‘一市两法’等问题,同意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汕头全市”。在我们迎来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开启“十二五”规划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国务院正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这为汕头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对我们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解决“一市两法”、城乡二元分割和城市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积极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还是对我市进一步凝聚人心侨心,激发海内外潮籍乡亲爱国爱乡的热情,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幸福汕头,推动粤东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始终牢记和坚决贯彻中央创办发展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倍加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进一步强化特区意识、弘扬特区精神、焕发特区活力,努力把汕头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推向新阶段。第二,要全面把握做好特区范围扩大后统筹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肩负起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重任。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做好特区范围扩大后统筹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五句话:核心是加快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使命是进一步发挥在改革开放中“窗口”和“试验田”作用,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重点是按照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做好特区城市管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工作;目的是改善民生,为推动粤东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合作交–3–流作出新的贡献。这五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走出科学发展新路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自觉履行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以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再创特区新辉煌。第三,要以特区扩围为契机,更广泛地汇聚各方面力量建设幸福汕头。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喜讯传开以后,我市上下反响热烈,广大潮人欢欣鼓舞。这表明,国务院的批复充分反映了民意,凝聚了侨心。令我们特别感动和振奋的是,在扩大特区范围的报批过程中,中央、省有关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关心、支持和指导。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还专门来汕头就经济特区立法、财税政策、对外开放、管理体制等方面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务院侨办、法制办,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对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前不久,我们到北京、广州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很多领导都说,现在汕头应该到了大发展的时候了。可以说,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获得批准,确实来之不易,既显示了中央对汕头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厚望,又显示了中央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巨大魄力。这既是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成果,也是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和历届市领导班子探索奋斗的结晶;既是我们以建设幸福汕头新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汕头广大干部群众和海–4–内外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上级领导和部门、海内外充分肯定汕头发展态势,看好汕头发展前景的体现。我们要倍加珍惜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支持,汇聚各方力量,不断拓展国务院批复的政策效应,推进汕头又好又快发展。第四,要清醒认识汕头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看到汕头在新的起点上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我们还要把汕头放到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审视,跳出汕头看汕头。应该说,去年以来我们提升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神提速,奋力赶超进位,取得了很大成绩,变化有目共睹。但与经济特区的地位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比,我们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总量偏低,增长速度较慢,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还比较弱,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统筹协调的进度比较缓慢,对粤东地区和周边相邻区域的辐射、带动、服务不够显著,对全局发展的贡献还比较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投资发展环境不如人意等,这些都困扰着汕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变成了普惠政策,但汕头作为特区,如何先行先试、善破善立,推进功能创新,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任务非常紧迫。而目前我们不少同志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视野、境界、胸怀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能力、素质、责任感还不能适应新任务的需要,一些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公正廉洁形象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些同志片–5–面认为扩大特区范围就能给汕头带来土地、财税和工资收入等实惠,存在借此“捞点干货”向上级要更多优惠政策,而不是首先在办好汕头的事情上下硬功夫的不正确认识,这些都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特区的厚望不相适应。对上述存在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加以解决。总之,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汕头特区新辉煌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更要看到完成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和压力,做到冷静清醒、审时度势,乘势而上、迎难而进,把全市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特区的新使命新任务上来,决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汕头经济特区的希望与重托。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全面开创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新局面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既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更要狠抓落实、见到实效。要把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和今年工作的各项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办好经济特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增强汕头的城市综合实力。(一)紧紧抓住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难得机遇,努力实现思想大转变、精神大振奋。机遇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有利条件。面对新机遇、新使命、新任务,“我们准备好了没有”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如果我们的思想、视野、眼界和改革创新精神不能随着特区的扩大而提升,拿不出新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特区扩大范围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就无法把国务院批复精神真正落实到位。可以说,只有真正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解决思想的问题,才能有真正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具体到每一个区(县),每一个部门、单位来讲,都要有全新的理念来思考特区扩围后能干–6–什么、要干什么,深入讨论研究,提出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金平、龙湖、濠江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积极谋划城市形态、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切实做好城市管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工作,强化集聚辐射功能,率先加快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走出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澄海、潮阳、潮南和南澳三区一县要自觉树立“特区人”的意识,主动把自身发展融入大特区发展格局,在大特区的坐标中认真谋划定位城区形态和产业形态,在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创新,切实把新城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新城区建设一片、繁荣一片、兴旺一片,真正适应扩大特区范围的要求。各地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上下功夫,在规划统筹、明确方向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在真正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上下功夫。只要我们全市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干劲、提升人气,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作风、精神状态、工作效能的问题,我们就能形成齐心协力、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就能牢牢抓住扩大特区范围的重大历史机遇,就能干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汕头”的新天地。(二)坚持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大飞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经济特区。扩大特区范围固然为汕头未来的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但也给特区发展提出了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新要求。特别是扩大特区范围之后,如何把经济总量这个蛋糕做大,加快推进经济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尤为迫切。去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为1203亿元,增长13.7%,–7–总量在全省排名第10位,比前年前进了1位,但是增速排名却退后了;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经济特区的地位很不相称。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走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内在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努力做到产业结构与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做到既要化解“转”和“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又要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更要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研究实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路径,把握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城市形态,以项目为抓手,选择和聚焦一批攻坚项目,加快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蓝色海洋产业为新亮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汕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去年以来,我们注重发挥央企和国内外大型企业、本地民资和海内外潮商“三种资源”作用,引进中信、中核、中交、中航、华润、TCL、创维、万国数据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目的就是把优化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下一步,我们仍要紧紧抓住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件大事。比如,加快中国锆城建设,以锆相关产业作为一个链条,培育高附加值、没有污染的产业,努力打造集新兴材料生产、加工、培训和市场等的一个新兴城区,精心培育诸如此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谋划建设“数据特区”,充分利用国际海缆登陆站的独特资源,积极引进以万国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的企业和单位来汕投资建–8–设“数据特区”项目,大力推动现代信息外包服务产业发展,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优势地位,提升汕头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又如,我市民营企业有大量处于产业发展低端的传统产业,是全市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要从产业政策、技术服务、财税金融支持、土地利用、人才引进等方面鼓励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