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美术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叶集试验区三元中学杨友祥摘要:审美素养是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素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大多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很多中学美术课堂是美术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不是美术欣赏教育,这是不完整的。本文通过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揭示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阐明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性,探讨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的方法。关键词:美术教学、正能量、知识目标、人的目标、审美素养、创造力。美术教育的本身决定了它是一门集教育,欣赏于一体的学科,然而认识美是人心理的一种本能,一种人人都理所当然掌握的基本技能,打个比方,我们学习语文数学,并不是为了以后成为作家或者大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语言和逻辑能力,美术也是一样。当今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然而美术教育是中学教育实施这一教育体系最直接的课程,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注重内容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多教师观念陈腐,这使得中学美术教育依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停滞不前,因此,以往那种将审美教育简单地、片面地归结于某一方面的做法,已经不能概括今天如此丰富、如此新颖的美育内涵了,也就是说,今天的美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多元的,它是一个综合有机体。一、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的思考1.课堂教学还徘徊在传统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已经进入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但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课堂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把追求更多技法训练作为主要方法,为应付差事或者应付检查,大多数人,靠临摹、摹仿完成作业,“依样画葫芦”。他们用画得像不像来作为判断学生学得好坏的标准,临摹作品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导致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误区,长此以往,学生只会模仿,没有自主判断事物美丑的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一点点的抹杀,而一位好的美术老师。是应该具备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应该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美学知识而并非简单的美术工作者。传授美术技法是美术课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美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每一个孩子才能有是非曲直,爱憎分明,他们的内心才会充满正能量。2.美术学科仍然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们也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理解,还没有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而不和高考分数挂钩,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根本不需要花时间来学习这些东西,只有把文化课学好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好奇,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偏偏给学生灌输只有考高分才能得到成功的人生这一观点,那些即使对美术有着天分和兴趣的孩子们,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笔墨颜料等工具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材料的费用对于许多的家长都不愿意承担。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也得不到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只能作罢。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大环境下,学校只抓主课教学,教师方面,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匮乏,美术课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语文、数学、体育老师都能上美术课,他们的美术水平可想而知。教师专业水平的匮乏会使课堂变得十分单调,因此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有的老师干脆播放电影,让学生自习或者活动,有的班级班主任权利比较大就干脆改上其他主科,把学生原本用来陶冶情操的时间来提高文化课成绩。3.艺考越来越热在大部分学校猛抓文化课,冷落美术教育的同时,有的学校却搞起了旁门左道,学校领导抓住了美术升学需要的文化课分比较低这一特点,搞起了特色升学教育,试图避开普通高考文化课的独木桥。就拿霍邱县城某中学来说,为了提高升学率,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生源,专门开办了美术班,美术教育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校领导提高升学率的制胜法宝,他们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完全不顾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这是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苦果,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这股艺考之风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更多的高校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盲目开设了扩招艺术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当今中学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短期内骤增,学生们蜂拥而起,离开了学校,奔走各地进行所谓的美术集训,话费一笔相当不小的费用不说,还荒废了文化课的学习,集训之后紧接着的是专业考试,专业考试紧接着就是外省的美术单招,学生们南征北战,时间长达两三个月,有的省统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一个月之内参加十几所学校的单招,劳神伤财。我家邻居的孩子今年为了考艺术,一年就花掉近八万元。美术教育成为高校敛财的手段,文化课差的学生获取高校文凭的途径,完全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不能让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再害我们的孩子,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美术教育培养有鲜明个性、有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真正目标和任务。二、改变美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在关于美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个性获得和谐发展,将来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各类建设人才。社会愈走向文明,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就愈高。当今世界,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脱离审美而存在,审美作为人的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也是造就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呢?1.美术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从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上升到提高审美素养的层面。传统的美术教学以传授知识与技能技巧为主,我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是盲目肤浅的,美术课也一度被简单地称为图画课。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就是要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努力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充实愉快。比如,在学习《剪纸》一课时,我没有过多给学生讲解剪纸的技法、技巧,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题材的示范作品,让他们首先认识到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选择熟悉和喜爱的形象,鼓励他们进行剪纸创作。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兴致,他们通过查找资料、共同谈讨、请教一些民间艺人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大胆尝试,创作出了一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个性化的作品,表达了他们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2.教学方法要“灵活”,课堂中充满乐趣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校园设计》时,我先利用幻灯和影碟并结合课本让学生欣赏了一些中西方不同地域、不同建筑风格的作品,然后带领学生考察了学校的地形、地貌以及周围的环境,又与学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学校及所在地的历史、风土人情等因素。学生们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后绘制完成了一批不同风格极具个性化的母校设计图。这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科学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多媒体进入课堂不仅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创造性,而且将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多媒体辅助美术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优化教学结构,甚至可以跨越时空,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素材,从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尤其是对初中美术教学来说,不仅仅是背诵那些水平测试的题目,更应该理解那些知识点中蕴藏的深刻内涵。通过美术学习,了解美术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作用,将音画作品、动画、影像等素材整合到课堂上,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使那些静态的素材转化为动态的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画长卷的魅力,笔者在网上找到《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的精美画图,拼接完整后,做成Flash动画效果。伴随着优雅的中国古典民乐,学生慢慢走进长卷之中,体会着中国画散点透视特有的审美情趣,渐渐地开始关注画中的细节,不断要求让画面停下来仔细观看,赞叹声不绝于耳。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产生创造,大大优化了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修养。4.美术教学必须面向现实生活、面向学生实际。脱离生活的美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脱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美术教学也是没有前途的。比如服装,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它,看上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教师却可以运用它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上课时,我先请了体型呈高、矮、胖、瘦不同特点的四个同学站出来,让其它同学分析研究他们的体型与他们的着装是否协调,是否衬托了人的气质。学生们凭借掌握的美术知识,凭着经验和直觉,进行了评判。一些同学认为:胖人不宜穿白色衣裤,这样会显得更胖,瘦人不宜穿黑色衣裤,这样会显得更瘦;还有一些同学认为:矮个子的人衣服不宜穿的过长过大,同时衣服上不宜有横向的装饰条纹;高个子的人衣服不宜穿的过短过紧,衣服上不宜有纵向的装饰条纹。我又请出几个着装比较传统和时髦的同学站出来,让学生们评价这些服装与人的性格、气质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以不同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最后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认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季节、场合,包括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体型特征以及不同的审美趣味的人应该注意配合相应款式和颜色的服装才会显得和谐。最后还专门对学生的着装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某些着装怪异,追求时髦的学生进行了批评,同时引导学生既要注意外在的生理美和装饰美,又要注意内在的风度美和精神美。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按照自己的心愿,为学校设计了许多符合学生特点的校服。时代呼唤我们把握有利时机,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树人、育人为宗旨,让学生在教学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规律,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促进全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更多的思考和改变。只有充分认知了美术教育的特有性质和规律性,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本人在此不揣鄙陋,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是我20年美术教学实践中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