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余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道路交通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牵动你我他们,是一项事关民生,事关改革开放,事关社会稳定的群众性工作,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道路交通管理新途径、新办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指出:目前各地交通事故呈高发态势,道路交通管理形势十分严峻。诸如: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横穿马路等“六大交通陋习”随处可见;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越中心实线逆向行驶;机动车涉牌涉证等“八大危险驾驶”也不在少数。资料显示:每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0万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已难以估算。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调查中,我们发现:除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外,主要原因有四:一、警力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回升,道路交通运输日益增长,同时小车已进入千家万户,道路交通管理难度加大,交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据调查,某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500KM(其中国道1条,省道3条,县乡道95条),各类机动车达44851辆,而在编民警只有54人,一线民警31人。他们除了对路面管控,查违纠错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外,还有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挂牌,办证,驾驶员审验等业务,有时还参与抗洪、抢险,救灾等“危、难、险、重”任务和安全保卫工作。显而易见,人、车、路的矛盾十分突出,民警每天超负荷工作,不仅影响工作质量和效能,连健康都令人堪忧。二、经费严重短缺。现行的管理体制财政不出一分钱,其招聘的协管员和工作人员工资,阳光补贴,日常运转支出,科技设备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靠自己“找米下锅”。即罚款收入返还。这入不敷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加之有些城区规划相对滞后,造成停车难、人车分流难,因而构成一幅人车混流,车、人交织穿行,极不和谐、文明的交通图。三、管理手段滞后。物防、科防是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有些地区已走在前面,但多数地区仍以人管、人防为主。管理手段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罚款上,不仅损害了警民关系,也影响交警形象。特别是有些地方民风强悍,对交警执法对抗情绪很大,一旦发生死亡事故,都抱着“死者为大,法不责众”的心理,为自己诉求最大利益,动辄几十人或者上百人,抬尸闹事,堵塞交通,冲击交警,向政府施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四、管理机制脆弱。现行的管理体制,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是行之有效的,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加之其他因素的作用,“老办法”已经不灵了。同时相关部门没有恪守职责,交警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缓解,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形势与社会期望值形成巨大反差,综上所述,可见改革创新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为此建议: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民生为己任,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能束之高阁。要充分发挥县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的作用,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把道路交通管理列入“十二五”规划,由政府研究,各单位设立专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各乡镇、村委会、村小组配备一名专职交通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单位或本区域交通安全工作,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全方位防控体系。二、多管齐下,解决警力不足的矛盾。一要坚持向素质要警力,加强干警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效能;二要向科技要警力,加大科技投入;三是政府在人员配置上,应因情制宜,适当补充警力;四是整合和借助社会力量。成立道路交通管理协会,广泛团结和吸收交通、城管、保险、安监、客运、驾校及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志愿劝导和服务,,三、千方百计提供经费保障。一要增收节支,广开渠道,减少压缩非建设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政府在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应适当划拨或在罚没收入增加返还比例;三是整合社会资本。与公司、企业密切合作,鼓励他们在广告上录入交通法规或安全提示等,使之相得益彰。“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有提供经费保障,才能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科技管理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