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影响和陶行知的超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杜威的影响和陶行知的超越对于考生来说,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从做中学”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亦是杜威学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看起来十分相似,只是前后顺序有所颠倒,他们俩的观点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其实,陶行知的观点是在批判杜威的观点上建立的,所以看起来有着相似之处。至于两位教育家的观点到底有何异同,本文会详细来谈。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针对当时美国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状以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的主张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主张。杜威提出该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思想,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从做中学”等主张。这些思想,曾对改革美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起到过积极作用。这些教育主张对批判与改造我国传统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毕竟是针对美国的,中国的教育现状与欧美有很大差异,并且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它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危机深重,经济相当落后,文化教育不发达,新式学校数量不多,而且基本上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不能真正克服传统教育脱离人民、脱离社会、脱离生活的弊端。陶行知经过认真调查中国教育的实际之后,开始怀疑杜威的教育理论,找出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将其“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提出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学说”。关于两位教育家观点的异同比较,现整理如下:杜威的对教育的许多论述,现在看来,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借鉴作用。因此,我们还是要有目的地学习杜威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简明、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与教育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理想。两位教育家的思想均对对当前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有多借鉴地学习、取其精华之所在。在中公教师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样一种组织策略,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系统有效地编排,相信不管是杜威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都能够让考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中公资深讲师陈妍解析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