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执政能力建设_____电子政务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能力不仅是继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条件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领域。新时期的政府能力建设应该适应行政环境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要求,根据政府能力的现状,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创新。通过增加宣传途径来展现一个强大的政府,通过先进科技运行控制致力于塑造一个以公共利益依归的民主政府。关键词:执政能力,电子政务,新型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一.前言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自1993年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人们的生活便进入数字化,自动化,效率化.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也不能脱离这历史进步的潮流,一个新的概念进入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中___电子政务,同时"因事设职"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电子政务的出现,一些新的部门也随即设置,政府网站管理与维护,政府信息电子公开,作为政府形象的维护日益重要。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表现是怎样的?由于没有一个确定定义,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比较权威组织中全面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联合国在《世界公共部门报告(2003):处在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务》中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应用,将政府执政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世界银行于2001年11月在一份名为《电子政务与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对电子政务作出了明确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拥有或运行着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政府部门,利用这一系统以改变政府与公民、私营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促进公民的自我实现,提高政府服务的传递能力,加强政府的责任性,增强政务处理的透明度或提高政府的效率。OECD(经济合作组织)定义为:电子政务是指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作为工具来获得更佳的政府。“政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那么“电子政务”简单地来讲就是指运用电子化手段所实施的国家管理工作。具体来说,电子政务指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论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综述主要从“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两个方面切入我们的研究主题。通过了解我国政府执政现状,发现执政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从而继续加强深入政府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二.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一)国际电子政务进展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电子商务、网络教育、在线娱乐、电子政务等信息化普及浪潮如火如茶、方兴未艾。西方发达国家在刚刚过去的10年中己相继步入后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己成为其时代的卞旋律,电子政务己占据其公共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要么迎头赶上世界潮流,要么翘首以待,把赶超时代的重任交给下一代。发达国家呈现“三极”状态2004年后的四五年来,领导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潮流的主要国家分布在全球2个地区:北美(美国、加拿大)、西太平洋沿线(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和西北欧(英国、挪威、丹麦),其中,北美以服务广度、西太平洋以服务深度、西北欧以CRM分别领先全球,形成日前全球电了政务发展动力的“二极”状态。以服务深度、西北欧以CRM分别领先全球,形成日前全球电了政务发展动力的“二极”牵引状态。图1—1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按照国际惯例上把电了政务发展历程划分为“信息发布、单向交流、双向沟通、交易服务、网络集成”5阶段的惯例,这“二极”国家的电了政务水平均处在“交易服务”阶段,日前,在向“网络集成”阶段冲刺。位于这一层次的国家大约有20个。次发达国家紧跟时代步伐,环绕在“二极”周围的国家/地区深受“二极”国家先进电了政务的熏陶,纷纷模仿“二极”国家推进本国电了政务发展,虽然先天性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逊色一筹,但也小成气候。按照国际上的5阶段划分方法,这些国家己经完成了“双向沟通”阶段,目前,步入“交易服务”阶段,并开始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交易服务功能。(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1)“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开展2011年是电子政务规划年。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制的《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已经过多个部委和专家的评议,进入审批阶段。许多省市启动了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的已发布实施,如山东、青岛、郑州、秦皇岛、惠州等。各地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文本普遍强调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普遍提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2)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深入开展200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之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一大批新的领导干部走上了电子政务管理岗位。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举办了多期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干部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电子政务运维管理、电子政务新形势等。通过培训开拓了地方电子政务领导干部的思路,交流了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2011年10月,第九期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在国家行政学院开班,来自全国12个城市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副专员),8个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分管厅局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通信管理局和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共27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山东、陕西、云南、贵州、新疆和田等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培训工作。(3)政府微博成为政民沟通新渠道2011“两会”期间,众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通过微博征集网民对提案的意见,形成了“微博问政”的新气象。2011年,许多政府机构开通了官方微博,成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新途径。在政府微博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由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引发的热点事件也越来越多。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了《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报告》。根据该报告,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务微博总数已达18694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数10023个,公务人员微博数8671个。我国政务微博已颇具规模三.电子政务实施程序(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信息化系统的最底层结构,主要涉及通讯线路的管网建设、通信光缆的铺设、基础传输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与广域网及Internet的互联互通以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作体系来保障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转和升级换代。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政府信息化服务的内容和能力,并对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和收益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容量、所采用的技术以及所采取的步骤上需要采取相当谨慎的态度,并遵循相关方针和原则,以保障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科学有效。作为宽带网络的基本特点,宽带网络必须具备24小时在线的特点,以提高网络的易用性和可用性,较少传统拨号网络中繁琐的等待过程和经常性的掉线、断线和占线故障,积极鼓励政府工作人员使用互联网,提高互联网的使用技能和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搜集和市场研究能力,促成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二)政府内部网建设过去,计算机所带来的办公自动化(OA)仅仅是提高了个人工作的效率,应用主要有文字处理、电子报表,以及进行简单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然而,今天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日渐成熟,对OA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政府办公事务处理需要更多的合作、协调,这就要求办公自动化更多要实现这样“团体工作”的任务,它不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工作组,而是大范围的组织系统。从最底层的科室、办事处,然后汇总到区、县级机构,逐步向市、省等各级汇总,直至到中央总局等,形成庞大的层次结构.图1---2办公处理层次图(三)数据分析系统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符合Internet标准,面向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开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工具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无论是查询、统计还是报表,其处理方式都是对指定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字处理,而不能对这些数据所包含的内在信息进行提取。正是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大型数据库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逐渐应用在电子政务数据分析中来。。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一个多步骤的处理过程,一般分为:问题定义了解相关领域的有关情况,熟悉背景知识,弄清用户要求。数据提取根据要求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数据。数据预处理主要对前一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再加工,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的一致性,对其中的噪音数据进行处理,对丢失的数据进行填补。数据挖掘运用选定的知识发现算法,从数据中提取出用户所需要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用一种特定的方式表示或使用一些常用的表示方式。知识评估将发现的知识以用户能了解的方式呈现,根据需要对知识发现过程中的某些处理阶段进行优化,直到满足要求。(四)电子政务内外网系统电子政务是将政府各级部门的信息发布、办公系统、信息查询等综合事务处理通过内部或公共网络运行操作,我们暂且对这些网络统称为“政务网络”。具体地,电子政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公共网络发布公共信息,收集反馈信息,建立电子政府的形象,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这是电子政务的“外部工程”;二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提供商的通讯线路来实现自己的内部办公网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联和信息共享,这是电子政务的“内部工程”。电子政务虽然体现了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产物,但决不仅仅像政府上互联网那么简单,它包括网上信息发布、政府政策公开等多方面的资源建设,在信息发布上,主要是以建立动态数据库作为服务保障,包括建设一个快速便捷的国内政务信息传输网络系统,还包括建设和完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关键性企业经营所需的国内外基本数据库群,包括国内外企业政策法规、新技术新产品的专项信息、市场信息等数据库,实现与社会科研教育机构、各类企业集团、各级政府、各地商务市场间的网络互联和数据共享等。数据库实时、动态地更新。四.电子政务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建设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而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无论是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实现电子政务长期稳定发展,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创新。第一,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从许多国家的实践看,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是决定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我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对电子政务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指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要求,承担电子政务的协调和推进的具体工作。绝大多数地区和部门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领导机构,这些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要求看,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力,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力度,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推行电子政务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展情况,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