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使用、处置并获得收益等一系列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所有权: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产权:产权是权利人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控制权、收益权、处置权及其他与财产有关的各种权利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产权的功能:第一,财产约束功能。在产权多元和产权界定的条件下:资产归属权主体可以通过产权约束经营者,保障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所有者利益;资产运营主体可以通过产权激励利益动机,保障企业利益的实现。第二,维权功能。产权一经确立,其对财产的归属或运营就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他人不得侵占。第三,资源优化配置功能。通过以产权转让为基础的企业间的资产联合、兼并等重组形式,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营。第四,市场交易规范功能。产权制度规定了各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促使各产权主体依法交易,以促进产权市场的顺利运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如何决定的?(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决定的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第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第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可以更好地引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总体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受到生产资料数量的约束。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扩大全社会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基本保证。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客观上要求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所有制关系。第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微观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含义。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的所有制形式,前者构成全民所有制,后者构成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第二,公有制内部成员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支配关系上拥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四,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方式,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和其他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第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第三,是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劳动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劳动者以完全平等的方式共同参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重要保证。如何理解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第一,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第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第三,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坚定不移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一,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关键是把握好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的制度。简述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要求简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第一,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财富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每一个社会追求的经济目标。这就要求承认这些要素的市场价值,对存在不同利益诉求的要素所有者进行激励,这种激励就体现为根据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及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所有制形式有所不同,经营规模和行业也有差异,并且存在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这就要求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方式,以激励企业各成员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对其拥有的要素都有明晰的产权,取得收益权是拥有产权的主要目的。应该使收益与贡献相适应,通过让要素所有者取得报酬的方式激励他们把其拥有的要素提供给社会,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