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之牛背上的春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故乡情之牛背上的春秋------尧山玉美我的故乡,尧山,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山,因了尧时洪水而名闻天下。那水,因了百万移民的远去,而成了一条维系乡愁的纽带。那草坪,因了朱陈大战而留下了金戈铁马之声。那民风,因了尧王乱世为王而强悍。那渡口,因了日寇登岸而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山,这田地,这草坪己归人民所有。而我也有幸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一次次探古发幽,从田夫村老口中得到一点点代代相传的历史传说碎片。那远去的人物仿佛复活了,一一浮现在我眼前。“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英雄的背影渐渐模糊。我曾经探访过那传说朱元璋钻过的“黄水垅”,并钻进去“体验”一回。却发现它并不像传说中的幽深。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这使我非常失望。我还豪情满怀,准备钻到“光天“那里去呢。原来,理想总是很浪漫,现实总是很骨感啊。在近代,这“黄水垅“还发生过一段悲惨的故事。那一年,发生了大饥荒,久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树皮草根剥尽。老鼠麻雀抓光。人们饿得肚皮贴上了背了。听母亲讲过一个故事,说是她村里有一个人,几天没吃饭,实在受不了,就向干部讨饭吃。那干部很鄙视地说,吃吃吃,一天到晚要吃。你是饿鬼投胎吧!说完他舀了一碗盐给那个人。那人吃了一碗盐下去,死在人家猪圈里。弯成了一只虾子一样。死得极为痛苦!在这无路可走的灾荒之年,人们到这“黄水垅“挖”观音土“吃。这土嫩白而细赋,但吃下去会腹胀而死。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过早懂事了。此后,在外地读书,我成了一个从不浪漫饭菜的人,在别人眼中是个怪物。甚至现在,每逢聚会,看到浪费那么多好菜,就很心痛,就会想到这个“黄水垅“的观音土的故事。在毛主席时代,家乡人民响应伟大领袖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硬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围湖造田,把一片水乡泽国,变成了一个“风吹稻花香兩岸”的大粮仓。以尧山寨上为中心,左边是“塔尧湖“,右边是”丽池湖“,围田上万亩。干旱时节,抽取河水灌溉,极为便利。我的少年,青春时代,基本在这里度过。小时候送饭,走在这望不到边的圩坝上,总也走不到头。我腰酸背痛,肩上破皮红肿,那全家人的午饭仿佛有千斤之重。站在这又高又阔又长的圩坝上,我渺小得象一只蚂蚁。最高兴的事是傍晚,收工时分,走下圩坝,站在河水中洗脚,擦脸,微风徐来,全身舒畅。夕阳西下,晚霞如血。我们拖着长长的身影,推着父亲拉着的大板车,慢慢回家。我有问不完的问题。“爸爸,这圩坝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爸爸很平淡地说:”是人挑起来的”。什么?是人挑起来的?不可能吧?在我眼中,它像万里长城啊!不过,万里长城也是人造出来的。愚公移山听说过吧?中国人民就是一个个“愚公”啊。听老一辈人说,挑圩就像打仗一样。几千人挑着一担担泥,从老远挑来,爬上圩坝,就像蚂蚁一样辛苦。而且吃住在工地,一连几个月。一个个又黑又瘦,像鬼一样。那时没有挖土机,推土机,后八轮……纯手工打造这一条条高二十多米,宽三四十米,长十几公里的圩坝。这就是一个个奇迹啊。听妈妈说,那挑圩的年代是男女齐上阵。真是“军令如山倒“,那一个人敢躲在家里偷懒呢?而我正是吃奶的时候。妈妈一早匆匆忙忙把我放进“箩窠”,喂一口奶,就匆匆走了。挑圩是打工分的,迟到了要扣分。可怜我们这些孩子饿得有气无力,后来连哭都没力了,头歪在一边。妈妈回家顾不上自己的累,赶忙把我从箩窠里提出来,洗脸,喂奶。看着孩子饿软了,心疼得流泪。我们这些孩子当时都是又瘦又小,营养不良。那时是生产队时代。上百户人家结成一个生产队。男人也很辛苦。农闲时,到街上买粪,用自己队的船。那时候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一条大船。我最喜欢上船玩了。后来那船没人管理,也毁掉了。那时候,街上管厕所的人也很“当红“,竞争也激烈。乡民还要暗暗送礼呢。所以后来我爷爷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女儿们都嫁到街上去。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找个街上管厕所的也比乡下好一万倍”。乡民在街上挑粪,只能晚上偷偷进行。城里人很鄙视这些乡下人。现在没人挑粪了。那些东西都通过下水道流到河里去了。现在乡下人种田用的是肥料。男人们第二件要事便是到草坪上打草。住在草坪,一个多月。他们有锋利的草刀,一个圆弧一个圆弧划过去,那草整整齐齐倒下。那声音“唰唰“地很优美。然后一担担挑出来,用船装过河。又用牛车拖回来。一担担挑到地里铺开。种西瓜,种棉花……都少不了这草。铺在地上,烂了是上等肥料,平时能涵养水分。这样的土地,是黑黝黝的,翻开来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坪是乡民们的大宝库啊。一代一代女人走上这芳草萋萋的大草坪,她们讨猪菜,搯藜蒿,掐水芨子做粑……我记忆最深的是奶奶带着我姐到草坪上讨猪菜。她们一人一担,累得满身是汗。那时家家养猪。一只猪就是一家人的“银行”,寄寓了无限希望。过年的菜,孩子的学费,新衣服,娶媳妇,做房子,人情来往,都靠这点钱撑着呢。奶奶和妈妈总是把讨来的野菜放在大脚盆里剁碎,再放点盐。煮熟后装进大缸,慢慢喂猪。可以省些粮食。猪宝宝就是吃这些纯天然食品长大的。不像现在,统一在养猪场,吃的是饲料。据说还有人偷偷放什么“瘦肉精”呢。那时候,妈妈从草坪上掐来的藜蒿是原汁原味的。和大棚里的蔾蒿比,它香味浓烈,野性十足。我也是草坪的常客了。因为我家养了生产队的两条牛。所以一旦草坪上有草,就要放牛。清早把牛赶过那条河,它们自己会泅过去。别看牛笨头笨脑的样子,游泳却是高手。它们把头高高昂起,象离弦之箭,很快登岸。上岸后,稍微停留,全身一抖,头一甩,那水就甩走了。然后欢快地扑向这大草坪。不要多久,肚皮滚圆,毛皮发亮。或躺下休息,慢慢咀嚼。或两牛抵角,切磋“武林秘笈”。或追逐母牛,来一个“霸王硬开弓。有时,母牛在草坪产下幼崽,回来时,一个变俩。给人意外惊喜。如果傍晚没接到牛,就要过河去找了。我就多次过河找牛。走进这茂盛的大草坪,我变得更小了。我一边走,一边呼唤。那牛儿也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忘记归家了。但小主人的声音它是熟悉的。它会凝神静气,抬起头来,扇扇耳朵,眨眨眼晴,甩甩尾巴。我走近了。它也欢快地向我跑来。我拍拍它的头,责怪地说,“你怎么忘记回家了?害得我好苦啊。”它摇摇头,扇扇耳朵,好像不好意思,好像说:“小主人,对不起哟。下次再不犯错了。”我骑上了牛背。踏着暮色归来。这是一段物质虽然贫穷,但精神上很富足的时光。大家一起劳动,和睦相处。现在田地分到一家一户,很多人外出谋生,把田地荒芜了。现在人种田也不用农家肥了,也不用再到草坪上打草了。也不用去讨菜喂猪了。也不用到草坪放牛了。但我们发现,土壤越来越板结了,因为缺少有机肥料。粮食有太多的农药残留,不安全了。猪肉吃起来不香了。更要命的是,草坪被挖得坑坑洼洼,倒像月球表面了。他们把泥拖走,制砖烧窑。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煤燃烧后的毒气,使人呼吸艰难。河水浑浊了,鱼儿越来越少了。水中有“迷魂阵”,有“电网“。草坪上有“毒药“,有“滚钩“。鱼儿一网打尽。鸟儿插翅难逃……能走的都走了。在外面有了车子,房子。留下的是老弱残兵。今日的乡村正逐渐成为一个空壳。传说中的故乡正越来越遥远了。新新人类正逐渐成为没有故乡的人。在家乡他们不适应。在城市不被认同。他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什么,请看下集:《车轮下的乡愁》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