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X05066构建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此课题是市级课题《创建学校“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中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将管理纳入到能够影响师生课堂效率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它表现为在课堂管理活动中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率所付出的努力和活动。“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研究是通过采用“课堂教学诊断”的方式达到目标的实现,即以“预防为主”,通过指导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望”、“闻”、“问”、“切”,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全过程的精细诊断。课堂教学诊断始终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要根据不同需求、不同时段进行诊断。有目标式诊断、主题式诊断、综合性诊断、分类性诊断以及各种诊断相结合的不同内容的诊断,使每次诊断的目的性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有效地为执教者提供指导与帮助,追求了更周密、更精细、更互动、更准确的个别化服务。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已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构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模式及评价机制,剔2除了课堂上一些无效教学的泡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尊严、智慧、生命,并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发展学生的身心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基石。“精细化的教学管理”研究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不断追求教学上的精益求精,是教学主体进一步自觉的体现。同时,这样一个探索与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们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自觉追求过程。教师借助诊断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本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高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增强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学科测评及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师们关注全体学生,倡导“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理念的支持下,随着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带动另一学习主体——学生的自觉主动发展。在充满“平等、合作”的氛围中,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精细化课堂教学”的体现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既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布置,也有课堂中的有效调整实施,还有课后的补充延续。在精细化教学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此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了师生的精细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达到学校倡导的“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目标。3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学校在进行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过程中,向全校师生提出了“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口号。即强调师生的行事方式,要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但学校目前部分管理还是粗放型的,称不上精细化,部分教师还没有“精细”的意识,忽视教学全过程的精细,忽视课堂效率。例如:课前的教学准备预设不够充分,课堂中缺乏有效灵活的教学策略,课后的练习设计不够精炼,有针对性或延伸巩固不够等等。提高教学质量,一味靠加班加点,搞应试教育。显然,通过加班加点消耗时间来提高成绩,这是不讲成本,不讲效率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进入低效劳动的恶性循环,阻碍了师生可持续发展,阻挡了学校的良性发展。课堂是师生产生相互教育教学行为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因此,关注课堂更多的是需要对课堂中的师生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进行研究,并为他们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服务,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采用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就能比较有效地改变上述现状。精细化在实施之初,更多的是一种规范与引导,久而久之,约束之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而一旦所有的日常管理精细化的自我管理的习惯,自然就减少了非制度化管理所必需的人为监控,届时精细化管理的成本会降低,管理效率就会提高,这无疑从根本上节约了学校的资源。二、研究的内容(一)研究的前期准备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前的精心预设的策略”、“教学中的有效控制实施策略”、“课后进行有效补充与延伸设计策略”研究及校本教研建设这几方面着手研究的。课题组开展了以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首先,我们进行了师生关于“精细化课堂教学”的问卷,了解师生的最迫切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课堂教学”等书籍、论文,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帮助教师4树立和内化精细教学的理念。第二,进行了“三级”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要求教师以“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申报上课。就2005学年学科带头人进行示范课84节,骨干示范91节。要求全校教师在听了骨干示范课后或结合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和“无效归因”调查研究。(从教师们的调查表反馈情况看,研究涉及面较广,有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反馈的,有从某一学科共性现象谈的,也有从全学科现状来研究的,罗列了课堂种种有效的表现,也归纳了一些课堂无效的原因,)应该说有部分老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导致课堂教学无效的“病根”。第四,在深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教师撰写了“教学感悟”。课题组欣喜地看到许多教师通过认真的反思,找准了问题。能对准“下药”,共同将“课堂无效教学”的因素消除在预防之中。2006年3月,课题组撰写的论文《精细化课堂管理行为下的“课堂教学诊断”的实践研究》获区第十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同年,《关注细节,对症下药----精细化课堂管理行为下的“课堂教学诊断”的实践研究》获区“现代学校发展创意设计”一等奖。(二)对师生“课堂教学精细化意识”的调查与分析1、师生调查问卷分析从师生问卷调查中反馈出,教师和学生对进行“精细化的课堂教学”持有的是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大部分教师对怎样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实践操作无从下手,缺乏进行精细化教学的操作策略。个别教师因为自身的业务水平限制了能够达到精细的要求。很多教师都希望借助不断学习培训或学校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达到精细化的教学。学生反馈出问题是,都希望课堂上老师教学准备是精心的,课堂上设计的每个问题都是有效的,能够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还希望学生最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足的探究时空”,“能鼓励他们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预料课堂中发生的一切。”课后布置的作业有趣精炼,能够对自己有一定挑战性的。2、确定跟踪对象,展开具体分析我校四年级语文的现状是:由于以前三年执教过的教师多为低年级5教师,相对低年级教材较熟悉一些,加上有些教师未有过“大轮回”的系统教学过程,因此在年级转折交接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不够,知识的衔接上也不够扎实,特别是反馈语文学科特点的阅读理解与作文能力的薄弱。面对底气不足的四年级师生,我们以四年级为实验年级,以师生为实验对象,开展“精细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进行针对性研究。旨在希望通过为师生提供优质、完美的“零缺陷”教学管理服务,发展师生个性,达到质量目标。(三)具体研究操作1、落实“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实现“精细化的教学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将管理纳入到能够影响师生课堂效率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是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支配的课堂上的外显活动,它表现为在课堂管理活动中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率所付出的努力和活动。(1)以“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夯实校本教研1)采用“精细化教学管理”专题研究的形式,逐层推进研究校本教研是立足于每一所学校实际,解决的是每一学校比较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开发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和办学校特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是教师成长中离不开的摇篮。首先,从管理层做起,做到“精细化的管理”。由原来仅注重事前的“布置型”转变为事后的“反思型”。我们将预设、生成、提升有效得结合起来。每次安排任务之前,我们通过精心预设,将任务交代清楚,安排到位;在实施过程中,与教师不断沟通协调,针对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或调整;在上下互动、动态的研究过程中,提升教研组研究能力。接着,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再细化研究制度,将日常管理研究与“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努力做到精细、有效,保证每次的教研组活动实效。然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与反思,针对教研组问题、学科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从校长室——质量管理处——质量监察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常常会认真做好相关分析,层层反思,环环相扣,有效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6最后,我们又将各个教研组中的研究成果或策略以“讲座”的形式,在全校进行交流与推广,将优质资源辐射到全校。2)改变管理层对教研组建设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a.由原来只关注研究“量”的达成转变为关注研究“质”的内在提升原来在进行教研组活动时,作为管理层我们比较关注的是每次的教研组活动正常实施了没有,完成我们预定的任务了没有?但对每次活动中老师个体质量提升了多少,缺少细致地跟踪与关注。对教研组建设管理也显得“粗线条”了些,比较注重事前的认真布置工作,对后续的研究缺少连续性完整的研究,造成对教研组团队研究的发展状况了解不深,发展的轨迹不够熟悉,对部分老师教研能力针对性指导不够,提升不快,影响全组发展。通过研究,让我们有意识地关注到组内每个成员及组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提高程度和发展趋势;关注到在以课题引领下的专题研究中,教师、组长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进展;关注到整个教研组在研究进程中,它的整体团队力量已发展到了哪个层次,面临什么问题,还缺什么?因为有了这些关注与思考,所以管理层也有了对学校教学和对教研组建设的有效调控。b.由原来侧重考评教研组的常规指标走向考评教研组的文化创建原来在对教研组的考评中,我们比较注重对教研组的一些常规工作的考评为依据,而比较忽略教研组在建设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教研组内的文化。通过专家引领及实践研究,我们的研究能力有了不断提升,研究中增加了组员间的凝聚力,提高了集体战斗力。以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教研组只单纯靠完成一些规定工作,缺少对成员的向心力,缺少本组创新特色,最终教研组发展会滞后,甚至走入枯竭。于是在考评导向上,我们注重了对教研组文化性、创新性的考评。我们增加了对组长除月“常规考评”之外的月“特色考评”,即,本组在本月教研组建设中的创新工作或特色,增强了组长的创新意识和角色意识;我们设计了以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在大组活动中轮流进行“新教材的解读与设计”的交流研究,以此提升教师个体及备课组研究能力。在期末对教研组考评7时,除注重教学质量,更注重教研组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全体成员发展、承担研究任务的绩校及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综合评定。我们强调的是教研组成员思想、精神、情感上的真正凝聚,要求体现的是团队的合作力量,要使每个备课组、教研组是支撑教师研究、合作、发展的有力平台。2、实施“课堂教学诊断”,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以课堂为抓手,进行了精细化课堂管理行为下“课堂教学诊断”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诊断”,是指导者(这里所讲的指导者主要是指研训员、学校领导和同事等)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现场管理策略,它综合运用教学论、心理学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的方法于课堂教学指导中进行高度个别化的在职教育活动。“课堂教学诊断”通过指导者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望”(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闻”(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的思维激活状态)、“问”(课前课后与教师访谈,了解其执教意图、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与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习得和内心的感受)、“切”(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老师的教学经验、特色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出“诊治良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供执教老师反省内化。因此,精细化课堂管理行为下的“课堂教学诊断”追求的是更周密、更精细、更互动、更准确的个别化服务。(1)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步骤精细化课堂教学管理行为下的“课堂教学诊断”是以“预防为主”,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全过程的精细诊断。具体步骤为:1)预诊:这一阶段的诊断任务是看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到位,包括对先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