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考试复习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考试复习内容1.主要研究方法(1)地质填图是最基本的方法(2)应用力学原理鉴定构造的力学性质,分析构造变形的作用力、性质、大小、方向及其过程(3)应用逻辑思维对地质构造进行历史分析(4)物理模型(5)数学与计算机的应用2.应力是作用在岩石内部任一截面上的单位面积内的附加内力。35.合力可以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分解为两种应力。正应力:与截面垂直的应力。剪应力:作用于截面上并与其平行。4.主应力:在外力作用下,于岩石内部,与外力作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只产生正应力,不产生剪应力。这种与外力作用方向平行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与主应力垂直的截面称为主应力面或主平面,在主应力面上只有主应力而无剪应力;主应力面的法线称为主应力轴,它代表了主应力的作用方向。5.应力集中现象:当受力岩石内部存在孔洞、缺口、微小裂隙等缺陷时,就在这些缺陷部位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大大超过应力的正常值,使岩石沿着这些应力集中部位首先遭到断裂破坏。6.韧性强的岩石,容易适应塑性变形,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脆性强的岩石,不易适应塑性变形,就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岩石产生断裂破坏。7.线应变:岩石受力发生线变形以后,所增加或缩短的长度与变形前的长度的比值8.泊松比:对同一均质的岩石试件来说,当受到单独的压缩或拉伸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横向线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是个常数,称为岩石的泊松比。9.剪应变:岩石在剪应力或扭应力作用下,使岩石内部原来相互垂直的两条微小线段所夹直角的改变量。13.在三向应力状态下,于岩石内部任意点上,定可截取这样一个单元体。即在这个单元体中的三个相互垂直的面上,只有线应变而无切应变,岩石表现为单纯的拉伸或压缩,这个线应变称为主应变;该三个相互垂直的面,称为主应变面;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变方向,称为主应变轴。15.岩石受力变形过程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20、剪裂角:岩石发生剪切破坏时,最大主应力轴与剪破裂面之间的夹角21.应变椭球体:设想岩石在受力变形前内部某个质点上有个均质的1小圆球体,受力变形后变成了一个椭球体。椭球体各个方向的线变形程度,如果是用其线应变度量的22.递进变形:在岩石受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初始形态变形为最终形态的过程,是由一系列连续发生的瞬间无限小应变的累积过程。增量应变指岩石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任一瞬间发生的应变。全量应变指岩石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从开始变形至任一瞬间时为止所有增量应变的总和。31.岩石的蠕变和松弛现象:岩石的蠕变:当作用于岩石的应力保持长期不变时,岩石的应变会随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岩石的松弛:在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中,若待应力和应变达到一定值以后就维持应变量不变,则所需的继续作用的应力值会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这称为岩石的松弛32.面向是指成层的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33.判断沉积岩层顶、底面和层序的原生构造:1.粒序层理是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流体(通常是浊流)逐渐衰减而形成的一种沉积结构。2.斜层理:倾斜的细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一侧是指向老岩层的一方;被主层理截割的一侧是指向新岩层的一方。3.对称型波痕:尖棱的波峰指向新岩层的一方,圆滑的波谷指向老岩层一方。4.冲刷面:在靠近冲刷面的某侧沉积岩层底部含有另一侧的岩石碎屑或角砾时,则表明是新岩层的一方。5.古生物遗迹和化石的埋藏状态:在一些石灰岩层中,常可见到由某些藻类形成的叠层石,外形有锥状和向上分枝的柱状,内部有类似层理向上凸起的穹状生长层,分枝和穹状生长层凸起的方向均指向新岩层一方。一些古代群体珊瑚的根部和羊齿、苏铁等的根系,都是指向老岩层的一方。39.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倾向: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倾向线,其向岩层侧倾的一方所指的水平方位即倾向。40.(真)倾角: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在垂直于该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称之为(真)倾角。41.当观察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43.倾伏向(指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侧伏角:当线状要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该平面上的侧伏角。倾伏向就是构成上述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44.1、真厚度(h):岩层顶、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2、铅直厚度(hg):岩层顶、底面间的铅直距离。同一岩层,只要产状不变,在任何方向的剖面上的铅直厚度不变。3、水平厚度(hf):岩层顶、底面之间的水平距离整合接触:当某个地区在某一地质时期内,地壳处于连续下沉,或者虽然是在上升,但没有超过水下侵蚀基准面,致使这个地区的地壳升降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连续进行。形成的上下两套新老地层在岩性和古生物演化上基本上是连续和逐渐过渡的,在产状和构造形态上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样一套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47.沉积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即先后沉积的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这种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48.假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相互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地壳瞎讲并接受一段时间的沉积之后;地壳又平缓上升,已沉积的地层遭到较长时间的剥蚀,出现了明显的沉积间断,但没有发生明显的掀斜、褶皱和断裂变动;后来,地壳又重新下沉,接受新的沉积。特点:(1)在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在岩性和古生物演化上具有一定的突变现象,缺失了某些时代的地层。(2)在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区域较为广阔的剥蚀面,称为假整合面。(3)假整合面及其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都是平行一致的。49.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了部分地层,产状又相互不同。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而下伏较老地层的层面与不整合面则相截交。沉积过程:下降、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次下降、再沉积特点(1)在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区域较为广阔的剥蚀面,称为不整合面,并有明显的沉积间断。(2)不整合面上下两套新老地层的产状是不一致的。(3)在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中,不可能见到不整合面形成之前的岩浆岩体,它与围岩的接触面常被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覆盖和截割。(4)有时可以见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新老地层的变质程度差异很大。50.不整合研究的意义不整合从一个方面记录了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不仅体现了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时间上的发生顺序。意义:①地质发展史:研究古地理环境,鉴定地壳运动②岩石地层学:划分地层单位③矿产:不整合面及其上下易形成沉积矿床、内生矿床,同时有利于油、气、地下水储集。1.节理的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如果所受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断裂,出现新的断裂面,失去连续完整性,总称为断裂构造。被断裂面分割的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的量很小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4.按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根据岩层的产状和节理的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节理:岩层走向和节理走向平行或大致平行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大致垂直,即与岩层倾向一致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呈斜向相交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的岩层平面平行,有时层面本身就是节理面2)根据节理产状和岩层褶曲轴迹方位的关系分类纵节理:节理走向有所在的褶曲轴迹方位平行或大致平行横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的褶曲轴迹方位垂直或大致垂直斜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的褶曲方位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呈斜向相交6.节理组:指的是同一时期内,同一方向、同一性质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力学性质相同、产状基本一致的一群节理7.节理系:指的是同一时期内,同一方向、同一性质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学性质相同的节理组所构成的节理群8.节理分期的标志:错开、限制、互切、利用追踪和改造9节理配套:是指对节理进行力学性质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节理的分期、节理组和节理系的划分,把同一地点、同一时期、同一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节理配成套,利用他们与主应力的关系来确定和恢复局部的或区域的古构造应力场褶皱构造:岩层或岩体,在各种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波状弯曲,但仍然保持着它们的连续完整性。褶皱要素:核部和翼部、转折端、枢纽点和枢纽、轴面和轴迹、脊点和脊线、槽点和槽线褶皱的形态:在横剖面上:○1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扇形褶皱、平卧褶皱、挠曲○2协调褶皱(平行褶皱、相似褶皱、顶薄褶皱)、不协调褶皱(层间小褶皱、底辟褶曲)在地质图上:水平褶曲、倾竖褶曲、倾伏褶曲、双倾伏褶曲同沉积褶皱特征:顶部岩层层数少,厚度薄,岩性颗粒粗;两翼岩层层数多,厚度大,岩性颗粒细。穹窿:无定向的枢纽、轴面和轴迹,岩层倾向指向四周外侧呈穹状隆起的双倾伏褶曲盆型构造:无定向的枢纽、轴面和轴迹,岩层倾向指向四周内侧呈盆型下凹的双倾伏褶曲复背斜: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背斜的核部收敛,呈扇形复向斜:次级褶皱轴面常向该复向斜的核部收敛,呈倒扇形次一级褶皱形态,大多是比较紧闭的斜歪、倒转褶曲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褶曲所组成。背斜紧闭、向斜开阔者为隔档式背斜开阔、向斜紧闭者为隔槽式全形褶皱是强烈水平挤压作用的产物,是地槽区的典型褶皱形式断续褶皱是和缓的地壳运动的产物,是地台区的典型褶皱形式褶皱的形成机制有:纵弯、横弯、剪切、柔流、压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弯滑褶皱作用:在纵弯褶皱作用中,岩层的弯曲是通过层间滑动发生的弯流褶皱作用:岩层的弯曲是通过顺层流动和顺层剪切作用发生的横弯褶皱作用:岩层收到由上而下的挤压应力作用而发生褶皱剪切褶皱作用:岩层沿一系列与岩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剪切面,作有规律的差异性滑动而形成的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高韧性岩石或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的岩石,受到应力作用产生塑性流动变形,形成复杂多变的褶皱岩层在顺层挤压作用下,引起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的缩短和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的伸长,即为压扁作用。主导层:粘度相对较大的脆硬性岩层,在褶皱发育生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褶皱主波长的大小,决定于主导层的原始厚度T以及它的粘度与其余韧软性层的粘度之比岩层经历的地质环境对褶皱发育的影响:○1岩层经历的地壳运动次数越多,褶皱的形态越复杂,故不整合面以下的岩层褶皱要比不整合面以上的复杂。○2岩层在地壳中埋藏深度不同,所受的温度和围压也就不同,势必会直接影响岩层的力学性质,产生不同的褶皱作用。○3盖层褶皱的产生、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有时会受到基地构造,尤其是基地断裂的控制。断层: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因地壳运动而产生断裂面,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发生显著地位移。总断距:指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真正距离。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层面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水平地层断距:在断层两盘对应层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落差和平错:在与断层走向垂直的剖面上,倾向断距的铅直分量为落差,水平分量为平错断层效应:由于岩层与断层复杂的交切关系,断层两盘的滑动常常引起标志层在平面或剖面上的视错动,难以根据标志层的相对视错动判定断层两盘的真实位移和滑动方向,也就难以判定断层的性质。这种由于断层两盘标志层的视错动形成视觉上假象的现象,称为断层效应。构造窗和飞来峰:如果在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中,因差异侵蚀,局部露出下盘的较新的原地岩块,这种构造称为构造窗。相反,如果由于强烈侵蚀,上盘的外来岩块只局部残留于较新的原地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飞来峰。断层面上的特征:擦痕、纤维状晶体、阶步和反阶步构造岩:断层带中的破碎岩石,若被进一步研磨、搓碎,甚至重结晶,重新固结形成的岩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