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InternationalFinance)邹薇zouswei@yahoo.com.cn,8293479绪论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货币金融视角下的开放经济中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经常项目的跨时均衡分析新的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一、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工具与运行背景二、内外均衡问题的产生三、内外均衡的含义与关系,政策工具及搭配四、国际协调努力与安排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制度国际储备理论国际金融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开放经济:商品、资本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各国间经济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导致了内外均衡的相互矛盾的产生。国民收入账户和国际收支账户是对开放经济进行描述的两个基本会计工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国民收入封闭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C+I+G=Y=C+SP+T(1.1)I=S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Y=C+I+G+X–M(1.2)TB=X-M(贸易账户余额)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GrossDomesticProducts(GDP)GrossNationalProducts(GNP)GNP=GDP+NFP(1.3)NFP: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付给工人的净报酬、净投资收入(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还包括一国向另一国无偿捐献的现金或其他实际资源。国民收入中因经济开放而自外国获得的部分由TB与NFP构成——CA(CurrentAccountBalance),即CA=TB+NFP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分析1.CA与进出口贸易CA=X-MNFP=0时(下同)2.CA与国内吸收(domesticabsorption,A)CA=Y-A3.CA与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IIP)CA=NIIP-NIIP*4.CA与储蓄、投资CA=S-I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国际收支的概念(balanceofpayments)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原理将国际收支根据一定原则用会计方法(复式记账法)编制出来的报表。一笔贸易流量对应一笔金融流量,使同一行为在不同账户被记录两次。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IMF《国际收支手册》(1)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2)资本与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3)错误与遗漏账户:人为设立的,抵消结账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表1-1六笔交易构成的国际收支账户(单位:万美元)项目借方贷方差额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收入经常转移1000+5030-100100+60-150--890-30+150-100经常账户合计1180310-870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7540100251000-30+4040+925-40-30+15资本与金融账户合计2401110+870总计142014200国际收支账户的记账规则记入借方的账目:(1)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2)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记入借方的账目:(1)表明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2)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例:进口商品——借,出口商品——贷非居民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借;本国居民为非居民提供服务或从外国取得收入——贷;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单方向转移——借,收到——贷;本国居民收到外国资产——借,外国居民获得本国资产或对本国投资——贷;本国居民偿还非居民债务——借,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贷;官方储备增加——借,减少——贷国际收支账户分析(1)贸易账户余额: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差额。(2)经常账户余额:贸易账户、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综合反映一国的进出口状况。(3)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KA)CA+KA=0CA与KA之间存在的融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关键)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可以在各国间自由流动,则利率水平是影响资本流动最主要的因素。(见图1-1、1-2)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小结:(1)国际收支账户是衡量经济开放性的主要工具,它系统反映了一国与其他国家的以货币纪录的交往情况,这种交往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该国的宏观经济运行。(2)国际收支账户在总体上是平衡的,这一账户的不同内部结构则反映出一国不同类别的对外交往状况。(3)当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与政府追求的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时,会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对原有的国际收支进行调整——国际收支调节问题。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进行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外国金融市场(foreignfinancialmarket)欧洲货币市场(Europeanfinancialmarket):在岸交易、离岸交易外汇市场第一节外汇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外汇与汇率的概念外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升值与贬值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单一汇率与复汇率实际汇率与有效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外汇市场交易活动银行同业市场——主体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市表2-1外汇交易行情国际资金流动根据资本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的关系,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金融性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金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而与实物经济越来越相脱离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表2-2两种类型资本流动的区别8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特点:1.国际资金流动规模巨大,不再依赖于实物经济基础(见图2-1)2.国际资金流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横向流动:资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流动纵向流动:资金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及衍生工具市场的流动3.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金流动的主体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管理的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会、捐款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第二节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第三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汇率决定问题概述一、货币制度的演变1.货币制度史的发展是一个纸币不断取代金属铸币的过程。2.货币四大职能中最主要的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取代黄金的过程是从流动手段职能的扩大开始,逐步实现的。3.纸币相对于金币具有天然优越性。表3-1各阶段货币制度的特征二、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问题1.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以铸币平价为基础,因供求关系而围绕其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汇价=铸币平价+(-)黄金运送费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以法定平价(纸币所代表的金量之比)为基础,因供求关系而围绕其上下波动汇率稳定程度下降,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维护汇率稳定3.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以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第二节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他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一、一价定律1.某一商品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前提: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价格可灵活调整,不存在价格粘性。例1:某品牌电视机,甲地价3000元,乙地价2500元,交易成本100元例2:住宅,甲地价每平米4000元,乙地价每平米2000元例3:理发,甲地价10元,乙地价5元可贸易商品不可贸易商品(不动产、个人劳务)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其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较小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2.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间的关系区别:(1)商品价格必须折算成统一的货币(2)进行商品买卖的同时,还须进行不同货币间的买卖(3)跨国间的套利活动存在许多特殊障碍交易成本更高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3.1)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理论根据资本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的关系,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金融性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金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而与实物经济越来越相脱离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80年代以来,国际资金流动的特点:1.国际资金流动规模巨大,不再依赖于实物经济基础2.国际资金流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横向流动:资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流动纵向流动:资金在外汇市场、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及衍生工具市场的流动3.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金流动的主体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管理的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会、捐款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麦克杜格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规律假设各国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资本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和预期利润之间的差异,资本的流动是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可以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国际间接投资理论1.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托宾-马克维茨模型投资者的愿望主要是追求高的预期收益,但一般都希望能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投资者的目的是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从资产组合理论角度看,国际资金流动发生的原因在于投资者为了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因地提高利率可以通过影响投资者资产组合的调整而带来资金一次性的流入本国。(资产组合再分配效应)WilliamF.Sharpe的CAPM模型StephenRoss的APT模型2.钱纳利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解释发展中国家利益外国资金弥补国内资金的必要性3.债务周期理论从动态角度分析了一国国际借贷地位发生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并论证了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项目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发生在国际间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资金流动,主要形式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国际银行贷款,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与股票并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证券投资活动。影响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中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风险状况。相对稳定,能为一国在较长时间内使用,从而更深入地介入到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一国宏观经济发挥持续影响。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际上是利用对资金的使用与偿还之间的时间差异,对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进行跨时期优化。由于偿还期较长,存在清偿风险,也就存在发生偿还外部债务困难即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消费性贷款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利用资金提前消费后,国民收入未能有预期的增长—利用资金未能熨平消费而是加剧了消费的时间波动生产性贷款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资金借入时用的是浮动利率贷款,在贷款使用期间其利率大幅度上升超过投资收益率水平。–从资金使用角度看,利用资金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水平。–资金市场运作中出现的低效率。–如贷款使用者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外汇比较稀少,贷款必须用外汇偿还,出口下降常常会形成贷款偿付困难。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它不能按期履行偿还外债义务。随后,一系列国家相继宣布无力清偿外债,世界性的债务危机就此爆发,并从急性危机演变成持续于整个80年代的慢性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外债情况–特点:»债务增长速度快,债务规模比较大。(70年代末约为500亿美元,80年代末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债务以浮动利率负债为主»债务以向私人贷款者为主,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商业银行借款,官方贷款比重小,在70年代成强化趋势。债务危机爆发原因–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外汇冲击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状况:1979年石油价格的第二次上升198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未能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存在失误资本外逃现象严重对投资项目管理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