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4页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滴定法学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执教人张树华授课班级14食品1班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课时2课题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型新授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1、使用教材《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王充、李银花主编,科学出版社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分类及应用实例三部分,其中教学重点是氧化还原滴定法应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是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授课时根据学生构建知识的思维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相关知识点,并结合难度适中的例题进行难重点突破,让学生掌握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滴定操作和误差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对学习基础化学有一定的热情,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的能力较弱;2、学生“听”的能力较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但喜欢动手操作,习惯于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3、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三、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能熟练地进行结果计算;3、熟悉几种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重点掌握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应具备的条件;难点: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五、教学方法课件演示、视频演示、板书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第2页共4页七、教学设计思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八、教学内容及过程时间分配方法手段氧化还原平衡一、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其中,氧化剂在反应中夺电子,还原剂失电子。其反应方自由电极电位决定:电极电位高的物质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低的物质的还原态。二、氧—还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对氧—还反应,多可表示为:其中:O1—R1:物质1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O2—R2:物质2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显然:φO2/R1>φO2/R2对物质1: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O1+n1e-R1,对物质2: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O2+n2e-R2,当所给体系处平衡时:Ci=[i],其电极电位为:平衡时,因有φ1=φ2,由此可推得:此常数可通过()(即条件电动势)计算,,故称条件平衡常数——因考虑了反应体系各项条件的影响(如离子强度、酸度、络合剂、沉淀剂),故用K’处理氧—还平衡问题比用Φθ算出的K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犹如络合反应中的K’MY。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酸碱的复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不同,氧—还反应并非通过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后重新组合,而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实现,此转移往往受到各种干扰(如溶10min5min课件演示课件演示第3页共4页剂和各种中间体),故反应速度往往较慢,需通过控制条件增大速度,其方法有:1.增大反应物浓度:但决非增大被测物浓度,如:(被测物)增大酸度Cr2O72-+6I-+14H+2Cr3++3I2+7H2O2.升高浓度:促进各反应物分子运动,增加接触机会,通常没升温10℃,速度增大2~3倍(但有些反应不能随意升温,如I2参加的反应易造成I2的挥发,Sn2+、Fe2+易被空气中O2氧化)。3.加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指示剂按变化原理不同,可分三种:1、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滴定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故此类指示剂存在两种不同状态二氧化态和还原态,二者可互相转化:Inn+(色1)+ne-In(色2)(二状态颜色各异)按能斯特方程:Φ=+lg显然:当CInn+/CIn>10→溶液显色(1)CInn+/CIn<10→溶液显色(2)变色范围:0.1≤≤10此范围对应的电极电位:△ΦIn=±当CInn+=CIn时,Φ=,此时的Φ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各不同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其不同,相应的变色点之Φ也各异,详情参见P272表8—2,使用时,应使所选指示剂的变色点与计量点的电位Φsp尽量相近。2、自身指示剂:利用反应物在反婴中自身颜色的变化指示终点的指示剂。如:KMnO4滴定Fe2+(酸液中):KMnO4(紫红)→Mn2+(无色)终点时,滴入的KMnO4不变色,使溶液微呈红色。特点:反应物(滴定剂或被测物)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颜色略显不同。3、专用指示剂:自身不发生氧—还反应,但能与某中反应物或产物作用生成特殊颜色的物质。如:I2+2Na2S2O3=2NaI+Na2S4O6(连四硫酸钠)反应中I2能使淀粉变兰(包含物),I2被氧化后,兰色消失——由此可指示终点(此处的淀粉即为指示I2的专用指示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一、KMnO4法1、原理:5min5min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课件演示第4页共4页KMnO4为较强的氧化剂,在不同的介质中与还原剂作用,其产物不同:由于褐色的MnO2和深绿色的MnO42-均会妨碍终点的观察,故KMnO4滴定均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但应用H2SO4而不能用HCl、HNO3(否则会干扰反应)。2、滴定特点:优点:①.氧化性强——可与许多还原剂作用,故应用广泛;②.自身氧化态和还原态具不同颜色,故滴定中不需另加指示剂;缺点:①.试剂常含杂志(MnO2),故不能直接配制,只能间接配制;②.配制溶液时,因蒸馏水中常含少量的还原性有机物,此物与KMnO4会发生缓慢反应,故溶液浓度不太稳定(解决方法:将配好的煮沸一小时,将杂质氧化,再对浓度标定);③.∵氧化性太强,易发生干扰(解决方法:除去干扰物)。3、滴定条件(三度一点):①速度:该反应室温下反应速度极慢,利用反应本身所产生的Mn2+起自身催化作用加快反应进行;②温度:常将溶液加热到70~80℃。反应温度过高会使C2O42-部份分解,低于60℃反应速度太慢;③酸度:保持一定的酸度(0.5~1.0mol/LH2SO4),为避免Fe3+诱导KMnO4氧化Cl-的反应发生,不使用HCl提供酸性介质;④滴定终点:微过量高锰酸钾自身的粉红色指示终点(30秒不退)。4、应用示例:高锰酸钾法可用于测定过氧化氢、铁、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某些有机物,间接法还可测钙离子,使用比较广泛。例1:高锰酸钾法测钙(间接法)Ca2++C2O42-→CaC2O4↓→陈化处理→过滤、洗涤→酸溶解(热的稀硫酸)→H2C2O4→滴定(KMnO4标准溶液)均相沉淀:先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NH4)2C2O4,然后滴加稀氨水使pH值逐渐升高,控制pH在3.5~4.5,使CaC2O4沉淀缓慢生成,避免生成Ca(OH)C2O4和Ca(OH)2。得纯净粗大的晶粒。例2:返滴定法测定甲酸有些物质不能用KMnO4溶液直接滴定,可以采用返滴定的方式。例如在强碱性中过量的KMnO4能定量氧化甘油、甲醇、甲醛、甲酸、苯酚和葡萄糖等有机化合物。测甲酸的反应如下:5min5min10min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例题讲解第5页共4页2MnO4-+HCOO-+3OH-=CO3-+2MnO42-+2H2O反应完毕将溶液酸化,用亚铁盐还原剂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MnO4-。根据已知过量的KMnO4和还原剂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甲酸的含量。二、K2Cr2O7法:2、滴定特点:优点:①.K2Cr2O7为晶体,易提纯→含杂质少,故可直接配制;②.∵氧化性非太强,副反应较少,干扰小,且溶液稳定。缺点:①.∵氧化性非太强,应用范围不很广泛;②.∵K2Cr2O7本身颜色较浅,需用指示剂——常用二苯胺磺酸钠二苯胺磺酸钠:(具一定还原性)遇氧化剂(K2Cr2O7),将发生转化:二苯胺磺酸钠苯联苯胺磺酸紫(无色)Φ‘In=0.85(紫红色)特点:消耗重铬酸钾较多,壶在被测物含量较少时,应做空白试验(以确定指示剂所消耗K2Cr2O7的量)3、应用实例:例1.K2Cr2O7法测铁矿中Fe含量K2Cr2O7法的实验实际应用中,铁矿中Fe含量的测定是较重要的一种应用示例:滴定中的酸化条件是硫—磷混酸:H2SO4作用:使溶液呈较强的酸性,防止Cr2O72-→CrO42-以降低氧化能力;H3PO4作用:降低突跃范围的下限,使指示剂的变色点位于突跃范围内;原理:反应中Fe2+为还原剂,故突跃下限由Fe的条件电位决定:Φ下=+0.059×3若不用H3PO4,Φ下=0.86V,而二苯胺磺酸钠的变色点Φ’In=0.85V→由此滴定误差太大(>0.1%),加H3PO4后,∵Fe3+与H3PO4络合(Fe2+无此反应),[Fe3+],使ΦFe(为0.64V),从而提高了滴定结果的准确性。例2.废水中有机物的测定•化学耗氧量(COD)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反映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常用K2Cr2O7法测定。•测定方法是在水样中加入过量K2Cr2O7溶液,加热回流使有机物氧化成CO2,过量K2Cr2O7用FeSO4标准溶液返滴定,用亚铁灵指示滴定终点。5min5min10min课件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例题讲解第6页共4页•本实验必须对酸度、加热时间等的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属条件性的指标。三、碘量法:1、原理:利用I2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分析。I2的氧化性:I2+R被测=2I-+O被测直接碘量法∵I2的氧化性弱,与之反应需具较强的还原性,故应用较少。I-的还原性:2I-+O被测=I2+R被测;再用Na2S2O3滴定析出的I2:I2+2S2O32-=S4O62-+2I-。间接碘量法连四硫酸钠2、【说明】:在间接碘量法中,不能通过I—与O被测的第一步反应确定O被测的量。原因:a.反应速度慢;b.缺少合适的指示剂(虽然I2可与淀粉形成蓝色包合物,但因一有反应即有I2,故不能指示终点)。所以须用第二步:Na2S2O3滴定生成的I2。3、【注意】:①注意控制酸度:不管直接或间接碘量法,都只能在偏中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在强碱性条件下,I2要发生歧化反应,产生干扰(I2+H2O=H++I-+HIO);在强酸中:a.直接法中的I-易被溶液中的氧气(O2)氧化为I2,影响反应;b.间接法中S2O32-要发生分解:S2O32-+2H+=S+H2SO3。②注意掌握条件,减少误差。碘量法的误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a.I2挥发;b.I-被空气中的O2氧化(见P280)。4、应用实例:例1.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返滴定法)葡萄糖分子中所含醛基,能在碱性条件下用过量I2氧化成羧基,其反应过程如下:I2+2OH-=OI-+I-+H2OCH2OH(CHOH)4CHO+OI-+OH-→CH2OH(CHOH)4COO-+I-+H2O剩余的OI-在碱性溶液中歧化成IO3-和I-,3OI-=IO3-+2I-溶液经酸化后又析出I2IO3-+5I-+6H+=3I2+3H2O最后以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例2.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间接碘量法)用碘量法测定有效氯,是在样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KI,析出与有效氯化学计量关系相当的I2,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Cl2+2KI=I2+2KClI2+2S2O32-=2I-+S4O62-小结5min5min10min5min课件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演示学生讨论例题讲解课件演示100%Gm%Cl2Cl2100%G1000MVC212322322ClOSNaOSNa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