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的选取与使用案例教学法是指籍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载体,设立一个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分析,集体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择典型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因而达到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使用四个案例:1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这一案例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2昆明周边地区农业发展作为案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例探究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太湖地区农业发展变化作为材料,针对变化利用已学知识讨论变化原因。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越加开放,便于学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中获取知识,从理论走向实践。把各种抽象的原理、概念融合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达到巩固知识、能力培养、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春芳老师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学,贯穿课堂。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并未统一,通过查找和筛选,引用《高师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综述略》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原则。地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典型性、教学性和时代性。依据此原则对陆老师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1.客观性。客观性即案例的基本材料来源于客观事实,具有科学性,不含有设计者的个人观点。视频中教师所用案例均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文现象,是我们熟悉的地理实物,常识性知识。2.典型性。典型性即案例能体现同类地理事物的共性特征,隐含基本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此外,案例还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区域差异,能在共性中彰显个性。陆老师所选案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太湖平原、东北地区是典型的南北方的农作物种植区。3.教学性教学性即案例为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服务,要求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思考,除文字描述外还应采用图像、视频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无锡辅仁高级中学位于太湖平原,老师以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状况作为案例,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知识。案例材料丰富,问题设计合理,逐步深入。让学生可以顺利进入情景。4.时代性。时代性即案例应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且案例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具有生活性。随着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农业生产面临新问题,大量农用土地被占,劳动力减少等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陆老师以太湖平原为例正反应了这一问题。二、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如果只在素材和内容上引人案例,而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沿袭传统模式,必然进人一种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讲”和“授”变得不再重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所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换。(1)开放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精选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在案例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为多数情况下,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之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而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果,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解决方略: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辨,一方面自己要思索,运用“知识群”的相应理论,就学生观点进行研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即所谓的“教学相长”。陆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整节课,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不同案例、不同情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地理知识,梳理知识体系。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2)学生自主学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采用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能把课程中相互分割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看到其内在的联系,透过表面现象探寻其本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透彻并能灵活运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表达意见的机会。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最后总结归纳。学生的参与程度极高,对知识的理解夜更深入,课堂效率高。(3)问题的探究。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沦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地理结论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出下一个教学内容。“问题”贯穿于教学始末。(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规律的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学时,应把原理的学习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以东北地区为例,研究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是主要目的,实质上是为了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为分析太湖平原农业生产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以作为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三、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关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颇多,而案例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却少有文献涉及。仅据艳丽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一文中明确给出案例设计的理论依据,即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系统论等。目前,案例设计理论基础的核心理论尚无定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值得重视。2.学生参与案例设计研究缺乏从收集的相关文献反映出,涉及学生参与案例设计的研究偏少,仅有个别文献提到从学生这一开发主体的角度探讨案例设计策略,认为了解开发主体是开发的必备起点,并提出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和智能结构等。因此,探讨让学生真正、广泛参与案例设计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3.高中地理案例库建设滞后不少文献都提到案例库建设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意义重大,但是少有学者将案例库建设作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探讨。原因可能在于案例库建设不仅需要地理教师的积极投入,更需要师生、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还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共享机制。4.地理案例设计评价研究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文献探讨地理案例教学的评价研究,缺少针对案例应用效果的研究,缺少案例设计评价体系和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的研究等。因此,应加强案例设计评价及实施运作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设计出渗透课程标准理念、适合地理新课程教学、具有创新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