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教师是知识传授型的,这是在教师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的前提下才有的情况。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学习和家庭,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而且这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更乐于运用的,很多老师没有学生用得频繁,用得充分,已是公认的事实,这种情况下,老师已不是更多知识的拥有者了,相反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知道得更多,这仅仅表现在电脑等应用知识方面,而且表现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如,语文学科,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面,特别是最新出版饿作品,老师往往没有学生接触得早,没有学生接触得多。从这一角度说,教师在拥有知识方面,已不是多知多觉、先知先觉的角色了,即使仅仅做一个知识传授者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我,走专业化的道路,更何况随着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已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授者了,他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充当更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只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教师必由“单功能”的传授专业知识型向“多功能”的创新型过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有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论方面的素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2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组织激励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促进其智力发展,而且要考虑其非智力水平,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林崇德、申继亮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他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等从事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这是一个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专业基础,舍此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部分知识的作用是支撑本体性知识。如果说本体性知识涉及的是教师所教的内容,那么,条件性知识就涉及如何教的问题。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辨证关系,缺少哪一种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如果缺乏条件性知识,就可能难以组织成功的课堂教学。现实中,很多教师是由于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懂得学生的心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被尊重、自我实现需要等原因致使教学失败的,而这正是因为条件性知识的欠缺造成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部分知识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文化知识”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师的知识面问题。3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一再强调,教师要读的书有三类:自己所教学科的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跟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书。从他要求教师所读书的类型看,也是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有关“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的论坛中,教育学家讨论了教师要具备什么知识才能适宜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解决好和教育学密切相关的以下主要问题:(1)为什么而教?(2)教什么人?(3)在什么地方教?(4)教什么?(5)怎么教?(6)用什么去教?(7)用什么评价和怎样评价?(8)怎样改进教学和学习?”尽管大家的表达不尽相同,但内容是大致一样的,我们认为,第一种表达更有利于第一线的教师有意识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的知识结构的网状的,既需要有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条件性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一)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城市学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叶澜老师认为,专业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标准:首先,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这不仅是因为不能把不准确和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因为只有在对知识和技能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事实能4够,教师才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识讲错、习题做错上。其次,教师要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这使教师有可能与传授相关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第三,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这些知识的意义在于使教师能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揭示出来,使科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的愿望。最后,教师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上述四方面的要求都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使教师具有丰富的、厚实的知识底蕴,能在科学体系中把握自己教授的学科,能是知识在教学中不只是以符号形式存在,以推理、结论方式出现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能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及人生的统一,充分发挥5学科知识的全面价值。叶澜老师从学科内容、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系、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本学科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角度等四个方面概括了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就是本体性知识,这些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每一个方面都是需要教师下功夫掌握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都不能忽视,一旦忽视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是必败无疑的。现在我们的教育界存在不重视这部分知识的倾向。从各种调查的结果看都只强调条件性知识的严重缺乏,认为目前我国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我们认为这是与非常匮乏的条件性知识相比而言的,也许本体性知识相对来说好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一线教师的本题性知识不存在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用叶澜老师谈到的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有多少老师可以说自己达到了这个标准呢?就拿第一条来说,“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也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全局的把握,准确地知道每一部分在全局中的地位,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我们接触的大量课堂,很多老师并不能准确地把握所教内容,该讲解的内容不讲解,或者绕了很大一个圈子,却讲不到重点内容,该引导学生深入的问题点拨不到,这都不是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老师对所教内容缺乏准确的把握。我们当前教育界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呼吁了好多年,中小学生的书包似乎并不因我们的好心呼吁而减轻,反而有越来越重的趋势。为什么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固然有6多方面,但原因之一是老师对所角内容把握不准确,不能深入浅出地把问题讲清,学生自然就掌握不牢固,老师害怕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落伍,所以就拼命给学生布置作业,大量的卷子会铺天盖地地压向学生。其实优秀的教师并不需要给学生布置太多的练习,学生照样可以掌握得很好。有一位教委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有的老师搞到一千道题就原封不动地都发给学生让学生做,而有的老师却从中精选一百道题让学生做,结果后者的学生在高考中考了高分,这就是水平。不难看出,这里谈的依然是教师自己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问题。第二条所说的就不仅仅是本学科内部的问题,它要求教师知道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把本学科的内容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去处理所教内容。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科之间就会出现一个良性的整合,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目前的情况是学科之间处于封闭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主要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但各科教师不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更谈不上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现在我们要增设综合课,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缺乏具备综合知识的老师是其主要原因。第三条说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认识本学科与人类的关系,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些了。北京二十二中孙维刚老师用三年时间能教完初、高中六年的数学课程,他每讲一个重要问题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把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学生从他的课堂上不仅学习了一般的数学知识,而且了解了人们创造这些知识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7第四条要求教师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这种眼光是在对本学科的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要的是“庖丁解牛”的那种境界。本体性知识对教师来说,是基础性的,也是根本性的,没有这种知识的准确掌握,其他一切都是空谈。目前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大家在这些方面谈得比较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人因此忽视了教师素质中这个跟本性的问题,甚至误认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似乎掌握得好不好跟教学的成败得失都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新课改不管出发点多么好,也难以保证其成功。现在为什么出现了很多令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反感的公开课?我们不能断言是哪一种原因造成饿这种情况,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其中有一部分课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任课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不扎实造成的。我们以前经常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的教学来不得半点不实在呢?所谓实在就是教师实实在在的知识基础。舍此,一切都是幻想。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舍得下大功夫去做这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学习本体性知识方面,每一个教师可以以此为标准定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每一所学校可以以此制定自己学校的培养教师计划和评价方案。以此为标准的话,假如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在本体性知识方面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恐怕要具备以下条件:了解中外文学的发展历史,熟悉每个时期主要的作品,能够背诵、8理解、赏析其中的精品。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初中的学生背诵古今诗文240篇,这个数目还不包括高中学生所需背诵的数量,中小学语文教师怎么说也得高于这个数字把。至于说古今中外的名著要求阅读200部也不算苛刻把。我国的古籍卷帙浩繁,不可能要求语文教师一一精读;但最主要的文史书籍还是要有计划地阅读的,像一直作为我国古代教材的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主要作品,一些主要的史书也应该持之以恒地读下去。至于当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报刊、网络文章更是要努力多看,而且要看在学生之前。学生看了,老师未看,不管从指导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自身提高的角度都是不利的。有关语文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也是需要经常了解的。了解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主要语法现象,掌握大量的古今汉语知识。掌握400个文言实词,几十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个数字也只是稍高于高中学生掌握的数量。语文老师必须能够借助工具书顺畅地阅读一般的典籍。写作方面,要求学生多写,教师也应该能写“下水文”,这样指导学生才不至于纸上谈兵,老师的文章写得好的话,还可以作为学生的范文,学生还可能因此更尊重老师。假如我一位数学老师或者物理老师呢?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本体性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系统、扎实的境界,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思考,这也是每一位希望成为专业化教师的人必须练的内功。(二)深厚、细密的条件性知识9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教育专业知识。瘟神们教师必须具备教育专业的知识?杜威说:“为什么教师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史和各科教学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种理由是,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观察不出来;另一个理由是,这些知识是别人内用过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杜威所说的两点原因归结起来应该是:心理学、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