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汇报材料创新模式、关注常态,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南关区西五小学2015年9月百年西五是一所特色鲜明、理念超前的改革名校;是一所生机盎然、希望充盈的绿色教育名校。校园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教师()人,学生1829人。作为这样一所百年名校,我们注重传承百年优秀的教育传统,更注重构建教师专业性学校建设。多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关爱生命·注重发展·彰显内涵”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按照抓“龙头”(名师、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员提高、全面提升)的思路,以“理论学习——来自学术的报告;观课评课——来自同行的经验;现场分析——来自专家的引领;完善创新——来自同行的重建;研究提升——来自我们的实践”为主要形式或内容,为教师的自主发展、综合发展、持续发展营造了现代文化生态环境。使每位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方面得到整体提高。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下面从四个方面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建立组织,健全机制,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1.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科学的三年发展规划,并按计划执行,定期组织学习,开展研讨、交流、实践等学习活动,并及时总结反思。2.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机制作保证,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型学校建设的正常进行。主要机制有《教师教育教学岗位职责》《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方案》《教育科研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将每日的考核与每月的评估和期末的总评挂钩,实现了日常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3.提高投入,以环境文化“外显”和校魂文化“内化”工程促发展。几年来,在我校的积极争取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更新了微机室设备、各班配置了教学交互式一体机、新建高清录播教室,购入了大量教育教学图书,每年订阅教育期刊种类高达100种,校园内实现了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自筹资金购买了160台平板电脑和资源软件,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学习环境条件,为教师的课改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学校也较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学习内化绿色教育其内涵,增强践行内涵的自觉性。校长专题讲座、教师座谈等活动,注重抓好“西五人”对“绿色教育”文化的理论武装和思想认同以及行为践行,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二、网络研修的组织、使用及效果情况三、视阈的拓展和多元化的研修活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1.立足校情,开展小型研讨。多年来,西五立足校情,因地制宜,一直积极探索“4691——111工程”的途径。结合学校校区较为分散,不易统一集中开展校本教研,但又具备各教学研究会建设相对完整,骨干教师能够发挥专业领域,实现同伴互助的师资优势,实施“微课题”“微讲坛”“微创新”“微课堂”“微评价”的“五微”研修策略,构建系统性、立体化的教师研训体系。“微课题”就是将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具有针对性的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周期短、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教师自主发展的“草根”研究;“微讲坛”就是利用短小的时间给教师搭建交流思想、个性发展的舞台;“微创新”就是围绕教学中的一个小主题进行挖掘,使设计内容具有突破性;“微课堂”就是指开发时长为5—10分钟的课堂精彩片段;“微评价”就是学校针对每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多元、多维度的评价。2.主题攻关,聚焦常态教学。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职能,每个月以学年学科为单位以研讨课的形式开展主题教研。研讨主题由研究会会长和学科组长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共同研究制定,主题力求小而精,易于操作和攻破。通过课前集中研讨——课上集体观摩——课后反思评议,达到了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的目的。研讨的形式依学科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而定,可以是“同课研讨”,即围绕问题,组内教师同上一节课,通过上课议课——反思重构——再上再议——反思推进的循环往复的模式,群策群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是同课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处理,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常规教学能力。3.名师引领,打造精品课堂。早在2010年,我校就成立了名师工作站,长春晚报曾以《太阳鸟向着太阳飞翔》为主题对学校师资建设这一新的举措进行了整版宣传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为了充分发挥我校名师工作站十七名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安排他们通过教学观摩为其他教师树立学习和研究的范例,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大开眼界,大家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4.交流互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视阈的拓展和多元化的体验能够提升教师对其职业的深刻理解。基于此,在“全国6+1教育改革发展联盟”以及南关区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多次组织了国内校际、大学区校际教师间的访学交流活动。致力于打破地域间文化交流的限制,跨区域引进外省外校名师来校传经送宝,指导教学;输出学校名师进入异地异校进行观摩、顶岗学习。从2004年“全国‘6+1’小学教育改革联盟”成立至今,每年一次的研讨会为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联盟各校教师的内涵提推行“顶岗访学”教师交流方案,创新了区域外教师教育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截止到现在,联盟体教师交流访学活动已进行了五期,大规模、高效率“顶岗访学”活动,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在各自新岗位中,教学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课堂教学行为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团队得到了均衡发展。除了教育联盟体的教师交流外,我们还深化大学区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2012年开始我们就在学区内进行了“教师校际交流”。交流教师从工作任务、工作量、校务分担,岗位互换,进入真实的角色体验,变“学校人”为“学区人”,教师的思想认识、实践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大学区区内教师交流还是全国教育联盟“顶岗访学”都破解了教师旧有的继教教育研训模式,促使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行为,加速自身专业成长进程。5.普及信息应用培训,让教师手中有技术。我们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实行了“以点带面、分步培训”的培训策略,先后多次举办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翻转课堂全员培训。邀请技术人员分别到两个校区进行数字化一体机设备应用的培训;我校电教主任还为区内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了白板应用的培训,受到好评,发挥了优质资源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聘请专家和学者就《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微视频的制作》等翻转课堂全员培训、名师《自主学习任务单》培训、骨干教师数字化校园培训活动,培训面达到100%。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取得的良好实效在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过程中,我校围绕“发展”两字,做好人的工作,使学校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力争能够推出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同时关注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与提升。造就了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各级骨干教师()名,上学期的长春市教师技能大赛,我校代表南关区参加市里比赛学科涵盖面广,有2个学科参赛人数占全区50%,数学1人、体育2人、品社1人、综合1人、信息2人、音乐1人;在吉林省中小学微课大赛中,我校有30名教师积极参加;在国家开展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有97人参加了“教师晒课评选”,其中30人参加了“名师优课评选”。教师在发展中收获成长,学校在发展中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基地校、中国多元智能试验基地校、吉林省绿色教育示范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省健康教育示范校、吉林省创新教育研究实验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长春市教学质量信得过学校、长春市教师岗位练功优秀学校、长春市“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学校、长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素质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长春市教育科研基地校、长春市信息化建设先进校、长春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等多项殊荣。正是这样一支结构合理、师德过硬、业务精湛、激情澎湃的教师队伍撑起了西五小学枝繁叶茂的绿色教育参天大树。在细致总结和梳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的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为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取得的成就而欣喜,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建设贵在平时和长久。今后,我们将继续打造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有效整合各方力量,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