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比较喜欢语文也比较喜欢教书,正因为喜欢,所以我常常去揣摩它,研究它。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有关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时曾说:教师搞教育科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上级分配的课题实验,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思考,改进和创造.前者是可以进行管理,监控和成果验收的,而后者则完全由教师自觉完成.那么,教育科研与生存发展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之所以将教育科研与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主要源于一件事情:那就是特级教师应聘南师附中全部'落马';特级教师,既是很多学校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又是众多家长眼里教学高水平的标志.可是,刚刚结束的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招聘教师却爆出了大冷门,各地前来应聘的24位特级教师竟然全部落马.24名特级教师全部落马,我想,这里面可能有其炒作的一面,但教育理念的落后恐怕还是这些特级教师落马的主要原因.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与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爆炸性的增长.现在,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平均每年发表的包含新知识的科学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年有800——900件专利问世.近20年来,每年形成文献资料的页数,仅在美国就有1750亿页.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在12万种科技图书中,自然科学图书有3万余种,技术科学图书有9万余种.今天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信息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生存的首要资源;信息的价值成为物质的价值构成中独立的组成部分;信息传递迅速化使信息价值寿命越来越短;信息覆盖全球化正迅速形成.是这个时代最为基本的特征.当今的教育,也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向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转引自邹进《现代法国文化教育学》,P73)上来.我们的教学再用'老牛破车'式的教学节奏,孔乙己传授'回'字式的讲解,怎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切合时代的需要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在《实现学校创造性转型的时代》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多样化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各国都致力于教师的培养与进修.美国进一步严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英国正在引进按教师能力付酬的制度,俄罗斯则致力于充实教师进修机构,实施5年进修1次的制度.我国的许多省份,如辽宁,安徽都相继取消了特级教师终身制.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学会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各种新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新浪科技曾发表一篇文章,叫《WTO引发教育变革:入世后的网络教育走向》,文中说: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体制的变革.在以学习为基础的经济中,个人的,企业的和国家的成就取决于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教育对现代社会来说,已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是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教师,必须研究时代研究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时效.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指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他认为,科学研究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二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的成倍增长,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教育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发展的要求,但是如何变革,就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教育部《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教师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去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境界.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有求新求变的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主动开展教科研项目活动,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体会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从而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模式,使课堂焕发出所应有的生命活力.搞教育科研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搞好教育科研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我们的许多老师只所以至今还没有加入到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专家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无关,我们一线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二是搞教育教学研究太难了,没有条件.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美国前教育部长里查德·莱利(RichardRiley)在教育反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去的教育改革往往是由专家,顾问和自上而下的领导方式带动着,毫无疑问,他们是认真专注的,但是,这样的改革方式时常与每天教育中面临的困难有隔阂,这样做无法使改革成功……教师成了改革的对象而非参与改革的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想法.(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这一反思说明,没有教师参与改革和研究,教育,教学就难以取得成功.这是由教科研的复杂性的特征所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与人的生命发育,成长联系在一起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各自生命光彩的闪现与碰撞.教学活动本身有多种因素参合,诸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譬如一个教学模式的生成与运作,与社会,学校的教育环境,与教师的个性,风格,与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大至政治风云,小至此时此地的课堂气氛,都会影响到模式的运作.不考虑教学中诸多因素的变量与自变量,照搬教学模式,即使是最佳的教学模式,也会弄巧成拙,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是教科研非线性的特征.教学活动本身不是现成的,确定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持续不断生成的,具有随机的,不确定的特点.譬如教师的一堂观摩课,学生的一次知识竞赛,随时都会产生偶发事件.一个提问的一时闪失,会改变原定的教学程序.随机性本身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不可能防患于未然.这是教科研的生成性.无论是教育,教学规划,还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有阶段性目标,没有终极目标.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受特定的时间,空间所限制的.中国一百多年的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不管你的教育科研有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在全国推广.为什么某项科研成果在农村中学适用,在城市中学就不一定适用;在重点中学适用,在普通中学就不适用.这是教科研的时空性.教科研的复杂性表明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为我们身出教学第一线.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专家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无关的观念.二,了解过程,积极实践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运作阶段和结束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包括若干环节.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课题研究过程.(一)启动阶段——准备课题的启动阶段共包括三环节:一是确定研究课题;二是论证研究课题;三是设计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虽说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却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决定了成果取得的社会价值.因如,科学方法论史家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要从一大堆课题中挑选出带有实质性的课题来,而不能把它们同非实质性的课题混杂在一起.(《科学研究的战略》)贝尔纳从科学学的角度分析了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1)课题的来源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十分广泛,但相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讲,恐怕途径只有两个:一是从国家,省市研究课题中选择一个子课题,做一个主课题的积极参与者.例如,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选择;二是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自行研究.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矫正,现阶段各级学校思想品德状况,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品德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与转化,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幼,小,中衔接的研究以及有待扩展和深化的社区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等等.(2)课题的选择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从狭义上讲,选题应注意五方面问题:①问题必须有价值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它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方面强调的是课题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题范围要广,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这方面课题一般较专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和建树,或有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全部总和,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种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事例的做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是完全起相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大处着眼,用综合的普遍联系的全面观点去分析研究个别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对选定问题的价值不应作狭隘的理解,不能以一个课题在研究中的成败来判定它所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原因在于,人们正是从错误问题所导致的失败中长出许多重要知识,从正反对比中得到经验教训.②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具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论证.③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统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韩非子在《喻老》篇中指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是说,要从小处着手.④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是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