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風暴成因之探討指導老師:葉玟琪老師組員:陳珮瑜林秀音孫曉瑩蔡巧巧目錄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前言第二節研究動機目的第三節研究架構第四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第二章歷史上的金融風暴與危機第一節金融的意義與功能第二節「金融業」的角色與沿革歷史第三節金融海嘯中的台灣第三章金融風暴的成因探討第一節金融危機預警理論學說第三節金融風暴的成因分析第四節次級房貸的成因與影響第五節歷史上的金融風暴第四章各類金融風暴探討第一節墨西哥金融風暴第二節東亞金融風暴第三節俄羅斯金融風暴第四節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第五章國內外文獻回顧第一節國內文獻回顧第二節國外文獻回顧第六章結論與政策建議參考文獻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前言第二節研究動機目的第三節研究架構第四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第一節前言在世界經濟自由化思潮的主導下,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包括資本移動自由化,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經濟政策,但孰不知因為這樣過度的自由化影響下,造成了90年代起墨西哥金融風暴、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金融危機以及近年來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第二節研究動機近年來由於全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過度包裝及過度設計,使得期貨選擇權、連動債、保險契約都蓬勃發展,但因為過度發展使得資金流量追不上契約總額,就如同泡沫般爆掉。從80年代起的金融風暴ㄧ直到最近的金融海嘯,影響範圍甚深擴及全球的經濟導致全球失業率上升,故引發本文研究動機。第三節研究架構研究動機與方法介紹歷史上的金融風暴各國金融風暴探討次級房貸的成因與影響金融海嘯中的台灣國內外文獻回顧各類金融風暴探討理論學說成因分析結論第四節研究方法與限制受金融風暴影響的國家太多,本篇專題擷取影響較大的國家作探討,資料來源取自於期刊雜誌及網路,包含次級房貸的金融風暴做比較分析,探討金融風暴的成因與發生過程,以及各國政府的因應策略,本組彙整並提出各個經濟學派的解決之道。第五節研究結果這次的金融海嘯確實重傷各國的金融市場,甚至進一步危害到實質的經濟層面,而各國大規模的拯救計畫也徹底打破自由市場的迷思。而台灣在此全球金融體制瀕臨系統性崩潰之邊緣下,儘管台灣並非金融風暴的中心,然我們絕對不可輕忽信貸危機而起的連鎖效應。第二章歷史上的金融風暴與危機第一節金融的意義與功能第二節「金融業」的角色與沿革歷史第三節金融海嘯中的台灣第一節金融的意義與功能金融市場簡單扼要的來說是從事資金融通或資金融通相關的行為,而金融市場則是提供各種資金交易充當資金供需橋樑的市場。第二節「金融業」的角色與沿革歷史一、金融市場的角色金融體系泛指金融仲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及指導金融資金活動的管理範圍。金融仲介機構金融市場資金剩餘者資金不足者資金存託憑證資金借款憑證資金資金間接金融直接金融二、台灣金融業的沿革歷史第一階段-改組階段(1945—1949年)第二階段─維持穩定階段(1950—1959年)第三階段─發展階段(1960—1983年)第四階段─金融自由化、國際化時期(1984—2000年)第五階段─金融改革之後(2001年—至今)第三節金融海嘯中的台灣2008年,全球股市每日都在創造新低歷史,各國銀行倒閉的聲音此起彼落,而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由美國而起的金融海嘯,其實觀察此次金融海嘯之形成,得追溯自美國銀行業過度的財務槓桿運作。一、當前金融危機對台灣經濟發展之影響(一)、金融面指標1、貨幣市場2、外匯市場(二)、實質面指標1、經濟成長率2、消費3、投資4、進出口5、失業率(三)、台灣的因應措施1、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及降息2、國安基金護盤及縮小跌幅限制3、平盤下禁止放空到全面禁止放空4、近貧補貼方案5、企業紓困方案6、金融機構存款全額保障7、減稅措施8、擴大國發基金規模9、股市融資戶紓困方案10、促進就業方案第三章金融風暴的成因探討第一節金融危機預警理論學說第二節金融風暴的成因分析第三節次級房貸的成因與影響第四節歷史上的金融風暴第一節金融危機預警理論學說以過去各國金融危機的經驗顯示,金融危機的發生並非突發事件,事實上,危機爆發以前即已潛藏各種徵兆。經濟學者莫不致力於發展並建立一套在金融危機迫近時,能提供訊號的預警系統。此系統能提供政府決策者或金融管理當局在危機爆發前,掌握關鍵時刻,及時採取必要的適當措施解決金融困境,使金融危機消弭於無形。(一)Frankel和Rose(1996)使用了1971至1992貨幣資料變數,建立了一個可以用來分析金融危機的模型。(二)Gonzalez-Hermosillo、Pazarbasioglu和BILLINGS(1997)研究主要是藉由經驗性的檢定,來論述銀行的脆弱性是由銀行的特殊要素、總體經濟條件和潛在的傳染效果所決定的。(三)Demirguc-Kunt和Detragiache(1998)使用多變量模型,依此建立了一套金融危機預警模型。(四)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1998)將一般文獻常用的105種指標歸納為10類,找出了16個最能在危機發生前顯現異常現象的指標。(五)Radelet和Sachs(1998)設定了一個解釋變數模型,也可用來觀察金融危機的發生,變數包含了經濟產結構產的因素。(六)Hardy(1998)沒進行實證研究,但他指出了構建金融危機預警系統的方向。(七)Aziz、CaramSalgado(2000)以大量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總體及金融資料,去尋找和辨識貨幣危機的特徵。第二節金融風暴的成因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經濟學家們統計過去三十年來,世界各國發生343次金融危機。這次金融海嘯主要是美國房貸市場、股票市場、新興市場和衍生性金融商品四大泡沫同時崩潰。1987年和這一次的災難,則是衍生性商品的氾濫有關,前者是牽涉六百億美元投資組合保險,後者是估計達數十兆美元的次貸相關衍生性商品。第三節次級房貸的成因與影響(一)、何謂次級房貸次級房貸,係指美國抵押貸款業者以較高的利率,提供貸款給信用較差或信用歷史不夠的民眾購屋貸款。(二)、次級房貸風暴之成因美國聯邦準備銀行因應科技泡沫化在從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共降息13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0%,在資金成本低廉下,市場流動性大增美國房地產市場活躍,其中有些信用不佳、低收入戶者因無法由正常管道向銀行申請貸款,則透過次級房貸取得購屋資金來源,但聯邦銀行2004年以來連續17次升息,使得聯邦基準利率升至5.25%,借貸成本大幅攀高,違約率也就同步攀升,而次級房貸違約率攀升的幅度明顯高於一般房貸的幅度如下圖:第四節歷史上的金融風暴歷年來世界上發生了許多金融風暴,我們舉出下列七類發生較為嚴重的金融風暴作歸類。(一)1907年:美國銀行危機(二)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三)1987年:美國股災(四)1994年:墨西哥金融風暴(五)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六)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七)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第四章各國金融風暴探討第一節墨西哥金融風暴第二節東亞金融風暴第三節俄羅斯金融風暴第四節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第一節墨西哥金融風暴(一)墨西哥風暴成因主要是銀行放款壞帳太多,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所致。(二)墨西哥金融危機始末1、貿易開放程度快速提高2、經常帳失衡3、披索快速貶值4、經濟成長率下降5、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6、物價膨脹率劇升(三)墨西哥金融危機結語1980年代早期墨西哥引發第三次世界債務危機,墨西哥金融風暴,從基本面來看,是墨國政府咎由自取,一個國家政治動盪不安,加上長期乎略經常帳赤字,卻又試圖全力支撐匯率,自然難以持久。第二節東南亞金融風暴東南亞風暴的遠因東南亞金融風暴近因1、泡沫經濟2、韓國產業政策失調3、在風暴前熱錢大量流入4、外匯存底、外債與經常帳的波動5、銀行金融體制有問題6、外在環境的改變1、房地產出現泡沬現象,導致泰銖劇貶2、東南亞各國貨幣連番貶值(四)東南亞金融風暴對東南亞各國影響1、泰、馬、菲、印尼四國在幣值均採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在美元成為強勢貨幣的影響下,四國幣值均呈現高估2、南韓、日本兩國在東南亞投資、貿易上的密切關係受到的連動影響外,最大的因素應該還是來自於日、韓兩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失當所致。3、台灣、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受創較輕微的四個華人經濟實體共有的特色是在經濟基本面上,有良好的表現,但在經濟區域相近的因素下,亦遭受投機客的攻擊,導致匯率下滑、股市走軟。第三節俄羅斯金融風暴(一)俄羅斯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政府宣布暫停中央公債交易、盧布貶值,實際是宣布國家破產,受到國內經濟政治因素、國外經濟因素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俄羅斯政府的債信受到市場質疑,於是引發連鎖效應,加上政府干預市場失敗,終於導致匯市和股市相繼崩盤。1.政府無法償還國庫券債務2.稅收不足、預算赤字3.企業體質不健全4.政府缺乏徵稅的能力(二)金融危機發生的經過-1997至1998年1998年初-國際油價大跌,石油出口收入減少以及拖欠稅收的情形日漸嚴重。1998年5月-俄羅斯政府提出修正案,再削減非利息支出742億盧布(相當於GDP的2.6%),並且以取消減稅及加強課稅的方式增加政府收入1356億盧布。1998年5月中旬-受到印尼5月暴動以及日圓持續貶值的影響,使得國外投資人擔心俄羅斯政府無法償還短期債務以及維持匯率穩定。1998年7月-俄羅斯政府達成與國際貨幣基金的226億美元的紓困協議。1998年8月-國庫券殖利率飆漲,盧布亦面臨強大的貶值壓力。(三)俄羅斯結論俄羅斯本身並不窮困,如果採取適當管制措施,建立有效的行政體系與經濟金融制度,俄羅斯政府應不至於四處舉債。俄羅斯已經決定繼續其經濟改革與向新制度靠攏,問題在於是否應當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包括其財政金融制度。第四節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一)起因次貸產品協助所得家庭一圓成家美夢,但隨利率上漲與房貸下跌,欠缺還款能力的貸款戶選擇拋棄房屋所有權,而房貸證劵化市場則隨之崩跌,牽動相關衍生商品價格,引發投資人信心潰散,並導致各項金融工具市場流動性匱乏,繼而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二)過程1、次貸危機初期(2007年1~7月中)2、流動性緊縮(2007年8月)3、金融部門遭遇全面性壓力(2007年9月~11月)4、信用危機進入高峰(2008年3月中~10月)(三)各國政府大致狀況1、歐盟為了力挽經濟蕭條,歐洲央行宣布降息2、英國英國政府63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3、韓國政府宣布,政府支出將增加14萬億韓元,以刺激下滑的經濟,幫助低收入家庭渡過金融危機第五章國內外文獻回顧第一節國內文獻回顧第二節國外文獻回顧第一節國內文獻回顧(一)于宗先(1999)「東南亞金融風暴中政府應扮演的角色問題」(二)許嘉棟(2008)「次級房貸風暴與中央銀行之角色」(三)靖心慈(2008)「次級房貸透過金融創新產品拖累全球經濟」(四)楊雅惠(2008)「省思國際金融危機-從次貸風暴談起」(五)關德安(2008)「亞洲二次金融風暴即將誕生?」第二節國外文獻回顧(一)Frankel和Rose(1996)使用了1971至1992貨幣資料變數,建立了一個可以用來分析金融危機的模型。(二)Gonzalez-Hermosillo、Pazarbasioglu和BILLINGS(1997)研究主要是藉由經驗性的檢定,來論述銀行的脆弱性是由銀行的特殊要素、總體經濟條件和潛在的傳染效果所決定的。(三)Demirguc-Kunt和Detragiache(1998)使用多變量模型,依此建立了一套金融危機預警模型。(四)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1998)將一般文獻常用的105種指標歸納為10類,找出了16個最能在危機發生前顯現異常現象的指標。(五)Radelet和Sachs(1998)設定了一個解釋變數模型,也可用來觀察金融危機的發生,變數包含了經濟產結構產的因素。(六)Hardy(1998)沒進行實證研究,但他指出了構建金融危機預警系統的方向。(七)Aziz、CaramSalgado(2000)以大量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總體及金融資料,去尋找和辨識貨幣危機的特徵。第六章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