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职业道德(题型:单选、简答题、论述题、案例题)2013单选:1.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礼记》。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反映了韩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4.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蔡元培。5.创造性地发展了西方社会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里程碑式人物是德国教育家洪堡。6.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第9页)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2次)8.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梅贻琦。(3次)9.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0.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2012单选: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2次)4.确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5.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6.“吾日三省吾身”的提出者是-孔子。7.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是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3次)。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2011年单选:1.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的社会责任、专门业务和主要生活来源。2.《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有教无类。2010年单选: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不是善恶)。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第一章)3.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5.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的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模式。2009年单选:1.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2.教育对象的向师性要求教师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3.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代际关系、朋友关系和代际-朋友关系。第一章导论1.职业道德: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2.职业道德的作用/意义(2次)①职业道德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存条件③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④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4.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调节)方式。(4次)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5.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道德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6.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2次)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7.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有哪些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②注重礼仪,遵守公德③尊重家长,团结协作④热爱学生,严谨治学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二章教师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4次简答+2次案例)①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②教育劳动的诸多要素千差万别,教育教学无固定程式可以套用,必须进行创造性劳动;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④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保持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教师享受教育的乐趣;⑤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但不能把规律教条化,必须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②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③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3.如何理解劳动对象的向师性①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②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模仿。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具有不同的特征。④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的精神;②独立自治的精神;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④开拓创新的精神;⑤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和内核。(3次)2.弘扬大学精神对师德修养的意义①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②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③树立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④具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4次案例+1次简答)①教书育人原则(传道授业解惑)②为人师表原则(言传身教)③教育公正原则(一视同仁)④依法从教原则(遵规守法)⑤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人权)2.如何理解教书育人原则(资料:教师自身要素质过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光有知识还不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师不能忙于自己的事务而疏于对学生的管理)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3.如何理解为人师表原则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①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②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③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4.如何理解教育公正原则(资料:招生中违背教育公正原则的问题)(4次)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②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③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①坚持真理;②办事公道;③一视同仁。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教育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材为目的的一种关系。①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最高层次)②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核心)③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重点,与④并居于第三层次)④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条件)⑤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可分为:冷漠型、紧张型、关注型和密切型。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①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②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③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④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3.如何调节师生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2次)(1)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资料:献血与学生权益)(2次)教师是担任教育责任,具有主导性的一方主体,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的承受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活动起了重要的外因的作用,但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是他自身的内因。所以教师都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教育目的。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悉心指导,真正把学生置于教育主体的位置。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合理要求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做到教书育人。(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学生成才地重要前提,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地需要。①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地基本要求。教师应当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学生的专断蛮横发号施令。②对学生个性(心理、性格、气质和专业特长的独特性)的尊重。尊重学生个性,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①关心学生应既关心学生学业,关心其思想道德,既关心其交往和活动,也关心其生活与健康。关心学生是教育和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②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③应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3次)①严格教育的出发点是爱护学生,这又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高度忠诚所产生的对工作对象的一种极端负责的感情。从学生角度,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②原则:严而有理(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严而有度(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应有一个正确估量);严而有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办法促使学生乐意去接受,确实执行);严而有恒(长久坚持)。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是一种真实的集体。(2)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3)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依赖于个人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2.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①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保持以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和气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为了保持既有的表面的和谐关系,有意见不敢或不愿意提出,反而使矛盾日积月累。②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侪之间为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在当面,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3.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同行之间的有益竞争(2次)(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①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③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2)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2次)①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勇于竞争)。a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改革,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b高等学校培养新型的大学生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来创新教育模式。c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需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②竞争手段必须符合道德。③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良性竞争)。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①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其鲜明特征: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学要求的全面性。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③提高教育专业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