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心理学问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心理学问答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③人的心理在实践中发展。2、教学媒体选择时需考虑哪些因素?(1)教学情景(如全班、小组和自学);(2)学生学习特点(如阅读、非阅读、视听偏好);(3)教学目标性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的特性(如静止图像、动画、文字、口语)等方面的因素。3、感觉的基本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1)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2)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某一特定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一般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5)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6)感觉代偿:某一感官的感觉能力受损或缺失可以通过提高其他感官的感觉能力得以补偿。4、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从知觉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2)知觉的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时,知觉者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5、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激发观察的兴趣。(3)制定周密详细的观察计划(3)作好必要的观察准备(如相关知识)。(4)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注重观察的训练。①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任务,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方法或观察顺序。②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参与观察的感官越多,效果越好。③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5)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巩固观察效果。6、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感知觉能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直接的知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只有在获得有关事物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进行直观教学,重视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1)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教师的音量、板书、教室光线等应保持适当的强度。(2)运用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律。绘制图表、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演示直观教具;讲授、板书等重点突出,形象鲜明。(3)运用对象的活动律。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卡片、活动画板、活动模型及现代化视听工具。2(4)运用知觉的组合律(整体律)。教学手段的运用应便于学生整体知觉,防止破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同时应注意相对独立的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适当距离,以免混淆。(5)正确利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6)正确运用社会知觉,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①正确对待第一印象②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③消除刻板印象④重视运用近因效应。7、简述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的特点并比较优劣。(1)机械识记是指不求理解,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主要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对事物内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2)机械识记一般对于无意义材料的识记有意义;由于意义识记总是与思维相联系的,以理解为基础,找到新村料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或赋以人为的意义,所以通过意义识记记下的材料往往在全面性、速度、精确性和巩固性方面优于机械识记。8、影响识记的条件(因素)主要有哪些?(分析影响识记的条件,谈谈如何才能搞好识记?)(1)识记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4)识记方法(5)识记态度和识记时的情绪状态9、影响信息保持的因素有哪些?(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材料的意义及理解程度(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主要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5)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减弱以至消失。(6)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能防止遗忘。(7)主体的动机和情绪状态。(8)提取失败。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怎样运用这个规律组织有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曲线要求: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方式多样化。11、如何根据记忆的规律组织复习?(1)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任务,在学习时就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记忆效果明显。(2)复习要及时。遗忘进程先快后慢,要在大量遗忘前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可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3)经常复习。一般说,最初复习时,各次复习的时间分布应密些,因为材料的初步识记所保持的时间较短;以后各次复习的间隔可逐渐加长,每次复习的时间逐渐减少。(4)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顺序。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5)把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6)复习方式方法多样化。要重视记忆材料的性质转化和数量简化,重视学生复述和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3(7)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8)主动调节自身的身心状态。要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境。(9)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12、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知识、经验与策略。(3)定势作用。(4)原型启发与联想。(5)功能固着与变通。(6)迁移的作用。(7)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8)动机与情绪的影响。(9)个性的影响。13、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如审题技艺等。(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将教师的经验外化出来,示范给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内化于学生。(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14、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1)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2)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生思维活动;(3)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4)加强语言交流训练,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5)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激发个体的创造意识。(3)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4)培养发散思维,发展直觉思维能力。(5)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6)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7)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提供创造性的榜样等。16、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积极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4)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4(6)发展想象与培养良好的个性相结合。17、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③刺激物的运动变化。④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状态。③知识和经验意。④期待中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18、唤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有意注意的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②合理地组织活动。③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④用坚强的意志同各种干扰作斗争。19、简述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20、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无意注意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上注意的分散,也可以借助它顺利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紧紧地把握住那些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注意的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干扰因素(2)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富有吸引力(3)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4)教学环节组织严密(5)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感染力(6)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不能只凭兴趣,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对学生的要求适当,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5)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三)利用注意转化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使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集中。教学中,学生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难以长时间地坚持学习。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而且不是都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这就必须通过需要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的参加,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积极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促使学生乐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节奏地相互交替着,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不易疲劳,从始至终地保持一定的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5果。21、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动机功能。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2)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3)适应功能。情绪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生活、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4)组织功能。正性情绪情感起协调的组织作用,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作用。(5)健康功能。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22、简述个性的基本特点。(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独特性与共同性(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个性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3、如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适当的诱因,以唤醒学习需要,使其成为当前优势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②教师还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的智力水平,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③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各个教程之间和一个教程的开始、进行中或结束时都要注意贯彻。④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亦可以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应用。2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原因和动力。(1)学习动机的性质和类型影响学习效果。如正确的学习动机比错误的学习动机更加稳定,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比成绩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学习。学习活动中的主客观条件,只有与学习动机的性质基本上相适应,才会使学习动机与学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