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1、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论演说家的培养》或《雄辩术原理》2、斯宾塞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他提出了“教育预备说”,即教育是为未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4、4.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5、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和武士明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6、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也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人力资本体现了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显示的生产力这一经济功能。7、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8、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1)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3)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等的赞许而表现出的把工作或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9、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自谦或自负、利他或立即、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意志特征: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个性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情绪特征: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理智特征: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10、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1)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自己的利益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11、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1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13、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必然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14、液体智力15、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16、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1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19、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20、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展的眼光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一分为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21、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陶冶示范法实践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2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2)问题的特征: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而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3)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4)思维定势: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5)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6)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会影响问题解决7)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23、教育对文化的功能选择、保护、传递、发展24教育目的中对立的两方1)个人本位论:注重教育的个人价值,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2)社会本位轮: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赫尔巴克2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6、教育的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27、1)生产力水平是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教育有经济功能反作用于生产力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也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28、个体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顺序型: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矛盾和任务不平衡性: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某几方面的速度关键期互补性:生理与生理的补偿、生理与心理的补偿启示: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9、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画线、缺点标注、多种感官参与)精细加工(记忆术、编故事、做笔记)组织(图表、框架图)30、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学习理论)正强化:给你想要的,增强行为负强化:拿走你不想要的(摆脱厌恶刺激,增强行为)惩罚:给你不想要的消退:冷处理3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前道德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无道德他律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以结果为导向绝对权威绝对规则自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动机公正道德阶段(公正阶段):公平公正平等32.心理辅导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梳理系统脱敏发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强化法33、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34、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因此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5、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实现到的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官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二者并不完全一致。36、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它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37、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注意到基本教材的实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8、德育原则及要求一、导向性原则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七、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39、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换气学生的信任感接纳与尊重学生: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的溺爱和迁就。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动物教育的区别表现在社会性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3、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课程的基本内容)p5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编写教材的依据。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没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4、课程的类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5、测量的指标:信度:可信程度经过多次测验成绩稳定效度:有效程度一次测验就能够得到6、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掩饰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二、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三、巩固性原则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四、循序渐进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五、因材施教原则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八、量力性原则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7、道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根本标志8、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9、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功能性、整体性1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1、情感的分类:道德感:告状行为理智感:智慧感。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12、德育就是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1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中心环节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辅导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16、直观教学17、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18、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的能力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教育机智19、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2)遗传素质前提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环境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