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班级:科目:地理任课老师:峗丽珍课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课时间:2014/4/28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新功能。3.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以及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生物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生物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型:授课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教具:PPT一、讲解老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们主要是从它的三个表现来讲述。首先,我们来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第一个表现——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桂林的一幅图片,大家告诉老师这幅图上有什么。学生回答。老师:不错,从这幅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貌、地形等,这些在地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自然地理要素。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的,他们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不过没关系,下面我们以生物循环作为例子来讲解一下地理要素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大家先看这张图片以及旁边的文字说明,并进行小组讨论,等一下老师会叫三个小组派代表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学生讨论。板书:老师: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了。第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来,没有同学主动老师点名啦,xxx同学你来。(学生回答)回答得很不错,请坐。下一个问题就由xxx同学来回答吧。(学生回答)嗯,没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水循环的一些环节,对吧。最后一个问题xxx同学来回答一下。(学生回答)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综合三个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从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上面这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接着我们认识一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二个表现——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就像我们刚刚讲的生物循环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对吧。而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下面我们通过书本上的藏羚羊的活动来认识一下平衡功能。同学们先阅读以下这段文字材料,并试着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如果看不清的话也可以看书本。好了,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当周围环境良好例如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时,藏羚羊数量怎样变化?(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藏羚羊数量增大又会给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导致环境恶化——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环境恶化又会给藏羚羊的数量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藏羚羊数量减少后又会使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又影响藏羚羊数量,多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使得藏羚羊的数量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干扰情况下,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三个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我们以黄河的水土流失为例,同样的同学们先阅读以下这段文字,并思考这两个问题。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吧。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从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破坏植被,导致黄土高原(被流水侵蚀),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方面,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形成沟谷地貌,这样又会使得人类为了开发肥沃平坦的土地而破坏植被,进一步加剧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使得河道(淤高),甚至形成地上河;或者使得河流(改道),进而形成(泛滥平原)即河漫滩的地貌。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大家看,人类破坏黄土高原上的植被,即生物要素,这一过程也改变了黄土高原上的水文、地貌、土壤要素,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一是: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我们再返回来看这个关系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起因是(人类破坏植被),从而导致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一系列的变化,这说明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好了,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三个表现)是哪三个表现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通俗的来讲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学习本节课又有什么意义呢?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X分钟)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