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第五章一、教育的定义、教育要素及教育形态:(一)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要素:1、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2、学习者特征: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⑶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需要的帮助也不同。⑷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三)教育形态:1、定义:是指由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2、划分标准⑴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⑵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⑶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3⑴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⑵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⑶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⑷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⑸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从其外延上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的类型。⑹社会传统的教育:是指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教育性。人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国民性主要就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风尚所塑造的。二、教育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过程:(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2、生物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4、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农业社会的教育:(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工业社会的教育:(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3、信息社会的教育:(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都散记在他们的哲学著作和语言记录中。例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和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在人类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过的《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学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系统的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学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实证主义者斯宾塞。德过的拉伊和梅伊曼。19世纪末20世纪出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创立,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四、教育功能及类型(一)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定义: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教育功能的表现:对内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外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个体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本体功能、固有功能。(2)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衍生功能、工具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⑴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⑵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2)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把性质(方向)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性正向功能,隐性正向功能,显性负向功能,隐性负向功能(2)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负向功能。五、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个体发展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实现个体社会化: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以,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的弊端)(1)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3)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4、如何客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⑴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⑶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⑷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行为。5、“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人看作是具体的能动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人格,满足他们的需要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言以蔽之“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需要当作是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1)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教育对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与这些功能相比教育对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表现的更为直接,在当代也更为突出(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影响:①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有两种形式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在时间上的延续;横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通常是a.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中的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b.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c.按照学生发展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再对这些文化进行教育学意义上的改造。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吸收是对与教育同向的文化因子的肯定性选择。排斥是对与教育异向的文化因子的否定性选择。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a.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b.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④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a.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判断和融合,使文化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b.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c.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②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⑴、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⑵、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①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⑶、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出现的失调乃至冲突的状态,它是教育外部环境的异常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结果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起到一种“损害”性的作用和影响。六、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功能(一)含义: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测实现的结果。狭义: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二)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①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②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③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①通过价值的方式。②通过标准的方式。③通过目标的方式。(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七、教育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人体本位和社会本位(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二)人本位价值取向1、含义: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2、特点:①重视人的价值、个性、需要;②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③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