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怎样理解教育,即对教育有何看法。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耦合的过程,具有动力性,而对于教育来说,它包含教育者和学习者,它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即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育学及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而教育的形态又大致分为三类: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对此农业社会的教育和工业时期的教育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时期的教育要有差别的看待,担负起不同的教育职责。·教育的起源学说,其中哪种是比较科学的。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各个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农业社会: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社会: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我国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学记》·教育科学化的标志:·《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康德《康德论教育》培根:近代实验教学的鼻祖,实验归纳法。·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我国教育目的及历史演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57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1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1982年,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体全面发展。1985年,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1986年,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纳入教育目的。1990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3年,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95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9年,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2001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2006年,义务教育。2010年,促进德智体美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怎样实现教育目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该如何改进?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现行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此,要不断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实践的评估指导。-2-第二章一、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题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四、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a.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b.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1)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五.教育功能的实现1.教育本体功能的形成:(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2)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3)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2.教育社会功能的衍生释放两环节:(1)产品的社会输出(2)产品的社会利用-3-第四章·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双轨制——西欧学制;单轨制——北美;分支型学制——前苏联;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中国。·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当代学制改革的特点或趋势:特点: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从学校教育阶段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趋势: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五章·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门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门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它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不同的特征。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特点: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师生关系: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教师职业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良性师生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假如你是老师、班干部、学生会怎么做?良心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是师生关系建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良性师生关系的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老师: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学生:学会对教师的认识。第八章学生示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较表失范行为类型行为目的行为特征行为举例适用理论目的性失范行为谋取个体或群体的功利性利益理性行为财产型违法犯罪差异性交往论、经济犯罪论、亚文化价值取向性失范行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理性行为逃学、不诚实行为;教师非正常行为亚文化论、控制缺乏说、标签论情感型失范行为满足生理心理需求非理未学生杀人、体罚心理学解释传统型遵循传统习俗、维护传统秩序非理哥们义气、教师非正常行为失范理论、控制缺乏说-4-第六、七章·课程: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课程实施: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定义: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是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安排。·教学策略的定义: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当代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内容: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势结合起来,确立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组织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禁区。具体说来,第一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第二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第三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第四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第五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第六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特点:1.在课程设置上,更强调人的发展。2.在课程目标上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在课程编制上,以社会实际为依据,强调走向社会。4.在知识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联系。5.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当代教学理论的进展?1.学习引进(1949--1958)全面学习苏联;2.独立探索(1958--1966);3.受挫停滞(1966--1976),摒弃传统,拒绝和批判引进,教学理论一片荒芜;4.发展繁荣(1976至今)【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第九章·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律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主任定义: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在班级建设中行使着多种职能,扮演着多种角色。·班级形成的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点,如何构建好的班集体:特点: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师生交往是全面和多方面的;班主任和教师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如何:1.创造性地规划班级发展目标;2.合理地确定血红色呢工资按班级中的角色地位;3.协调好办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放、多维、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