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认识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⑴场独立型:对客观世界作出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⑵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直觉倾向于一万步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一句,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⑶场独立型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①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②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⑴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即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⑵避免失败者则更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适当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③在教育实践中:⑴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及其妻学习动机⑵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是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的方法⑴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⑵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奖惩④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4.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尝试记忆的特点⑴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⑵容量:短时记忆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容量很大⑶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现征比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言编码,又可以用形象编码。、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⑴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⑵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①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②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③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结构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⑶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心向和定势常常是直筒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歉意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发生6.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⑴指导教学模式⑵程序化训练模式⑶完形训练模式⑷交互式教学模式⑸合作学习模式7.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⑴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⑵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8.简述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⑴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尝试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性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饼干预学生的行为⑵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持续性的研究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⑴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⑵动机与目的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⑶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10.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随同食物反映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只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油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映的刺激相结合,从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内容。11.问题有几种类型?分别是什么?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限模糊的问题⑴有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问题的答案。这种问题有两个特征:①问题有明确性,即问题的目标很明确,解决者知道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条件也很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可以对应起来。②解决的稳定性,即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得到答案。⑵无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与要等到的目标比较含糊,问题的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以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也容易使人感到困惑,这些问题一般都是重要的,担忧无确切的、唯一的正确答案。12.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与性格进行教育?⑴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⑵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⑶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⑷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⑸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⑹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3.简述也克斯——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⑴学习动机的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⑵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⑶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上咸亨为也克斯——多森德定律,简称倒U曲线14.简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⑴发现问题⑵理解问题⑶提出假设⑷检验假设15.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⑴信任对不信任(0~1.5岁)⑵自主对怀疑(1.5~3岁)⑶主动对内疚(3~6岁)⑷勤奋对自卑(6~12岁)⑸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2~18岁)⑹亲密对孤独(18~30岁)⑺创生对停滞(31~50岁)⑻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16.简述有效自编测试的特征⑴信度:指测量的可靠性,即多次测试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⑵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一个低效的测试,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⑶区分度: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度或鉴别能力。(区分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学习能力)17.简述智力的的个体差异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⑵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⑶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18.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⑴正常的智力水平⑵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⑶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⑷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⑸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19.简述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⑴使学生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⑵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⑶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支援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20.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⑴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⑵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⑶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⑷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21.简述遗忘的原因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消退和干扰。⑴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的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⑵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解除,记忆可以恢复。①前摄干扰: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②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学过的旧信息的抑制作用⑶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信息间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来说,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接近,干扰作用越大。⑷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如何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干扰,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是值得考虑的。22.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⑴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⑵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为提高阶段练习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④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23.非测验性评价技术有哪些?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情感领域的教学评价,教师采用非测验性评价技术⑴案卷分析: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⑵观察:观察不只限于智能的发展,还包括学生心理、社会和情绪的发展⑶情感评价:借助已有的量表,也可以鼓励教师自己编制量表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建构主义重视个体已有经验对学习的作用,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观点是:⑴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达,他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他不能准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有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⑶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25.简述动机的类型⑴根据需要起源: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⑵根据与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⑶根据地位和作用的大小: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⑷根据动力来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⑸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26.简述遗忘的规律⑴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⑵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⑶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27.应当如何理解品德的含义⑴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⑵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征,是将外在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⑶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⑷品德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时的自觉行为也就是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28.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⑴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道德规则阶段。⑵权威阶段(6~8岁)他律道德阶段。⑶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⑷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29.知识保持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⑴提高学习的的自觉性⑵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⑶科学使用各种方法⑷合理组织复习30.简述技能的特点⑴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⑵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有意系类的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⑶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31.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对教育有何意义?⑴中学生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