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战略与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分析及其实施王幼敏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具有前瞩性,实现战略目标需要分区域指导;在战略目标实施中需厘清对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的认识,进而从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建立民办园师资保障机制、变化监督管理手段等方面实施战略目标。关键词:战略目标;学前教育;分区域指导;实施学前教育是十五年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目标,促进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见。我国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设专章阐述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并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的战略目标。这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非常振奋人心。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分析(一)战略目标具有前瞩性1.提出到2020年分阶段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规划纲要》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国务院已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党中央国务院也已充分认识到,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亦会越来越强烈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将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具体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之一: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并提出了分阶段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2.到2020年可以超过转型国家2007/2008学年度的平均水平。从表中世界平均水平来看,2007/2008学年度较1998/1999学年度,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07/2008学年度,OECD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基本都在90%以上,德国、法国和韩国均超过100%;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人口大国也超过50%;世界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平均1作者简介:王幼敏(1980—),女(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2为44%,发达国家平均为79%,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9%,转型国家平均为65%。2007/2008学年度,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为44.6%,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低于转型国家平均水平,要低20.4%,而我国提出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0%,要超出2007/2008学年度的25.4%,可以超过转型国家2007/2008学年度65%的平均水平。表1部分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二)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分区域指导1.教育部要承担分区域指导的责任。应该说,《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导向性作用有了好的目标,落实是关键,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才能保证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实施部分提出了“各地要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笔者认为,各地区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不仅要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而且为保证各地学前教育实施的具体方案紧扣《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达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还需要有一个中间环节,也就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所说的: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那么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的具体行政职能部门,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应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区域特点,出台有助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实现的分区域指导的指导性意见,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进行分解,将其细化、可操作化。2.分区域指导有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情况也相差很大,因此不能用划一的标准提一刀切的要求,而需要分区域指导,对不同地区分层次提出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而保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说来,东部地区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绝大部分地区已完全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中规定的未来十年的发展任务,也就是其201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实现或超过2020年目标,因3此发展目标定位应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高标准普及全方面普惠,建立高质量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同时又能使底层百姓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和东中部相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地的入园率参差不齐,有的省份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很低,有的甚至只有11.7%,未来十年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难度较大鉴于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更多地体现为中央政府主导。中央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使中央政府的支持最终转化成地方政府的行动力,进而促使学前教育在西部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达到“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战略目标。各地有了这种分区域指导的战略目标实现的指导性意见,有助于各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供可供参照的具体依据,保证2020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做到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内涵相统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保证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实施中需厘清的几个问题《教育规划纲要》中有关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会使公众据此认为中央政府正在致力于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的“三为主”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这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来说,实施起来有难度。(一)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艰巨性1.2020年较2010年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总量需翻5倍。依据《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路径选择——以浙江省安吉县为参照标准》一文中财政投入测算,到2020年幼儿园达到基本质量,按在编教师比例为55%,生均成本为4554元政府分担成本为54%的标准,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总投入=生均成本4554×在园幼儿人数4000万人×政府成本分担比例54%=1010.71亿元,与2010年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总量进行比较,是2010年的4.18倍。2.学前教育在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中存在很大缺口。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中所占比率一直偏低,2004年最低,仅占1.27%,42010年由于《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学前教育经费在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中所占的比率上升到1.52有悖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初衷%,是这10年中比率最高的,但仅约是中学、高等教育的1/19、约是小学教育的1/17。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发达国家和一些快速上升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重视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入。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也使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要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政府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如果学前教育能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的6-9%,那么学前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完全有可能,但现实情况是学前教育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中所占比率偏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要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存在很大的经费缺口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以地方政府为主,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必然要削减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而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法》第45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如此法律形式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而且要做到“三个增长”在政府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确实是一个难题。(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不是以公办幼儿园为主1.政府财政没能力支付公办幼儿园巨额的开办费。从历年的幼儿园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看,主要用于事业性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比率很低。2.有悖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初衷。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年我国共有幼儿园13820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26958所(占19.5%),集体办幼儿园17542所(占12.7%),民办幼儿园89304所(占64.6%),其他部门办幼儿园4405所(占3.2%),民办幼儿园的比率高于公办幼儿园,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文本中不断宣称要使公办幼儿园占据50%乃至更高的比重,使新建、改建、扩建的幼儿园都转变成公办幼儿园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提出未来十年政府要增加15亿元投入兴建300所幼儿园,保证90%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属公办幼儿园。如果小区配套幼儿园中90%为公办,只有10%属民办,那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机会就变得很小而且这15亿元用于兴建300所幼儿园为公办幼儿园只是一次性投入,而如果真的都办成公办幼儿园是要长久投入下去的。这种政策偏向与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也不完全吻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既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又为民办教育留出了适宜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政府主导并非“政府全包”,还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调5动各方积极性,甚至不排除在适宜的区域内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最终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三)以公办教师为主受工资待遇和公办编制等因素制约1.教师工资待遇等难以保证。2.公办编制难以保证2009年教育部门办园专任教师才265950人,这些教师是有公办编制的,还有大量的是非教育部门办园专任教师,也即是民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专任教师,除此之外,还有代课教师兼任教师等,这些教师都没有公办编制如果新配备的270万教师全是公办编制教师,一是对已经工作多年的民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专任教师代课教师兼任教师及教育部门办园的代课教师兼任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公正的待遇,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另外,编制不仅仅只是教育部门内部的事情,还涉及到编办等多个部门,需要核定编制等,国家是否有那么多的编制提供给教育部门还是个未知数,应该说难度也很大。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的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时间跨度大,从2010年到2020年,整整十年,因此“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建立民办园师资保障机制、变化监督管理手段等措施保障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一)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实践表明,保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是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应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首先,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单列学前教育经费,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确保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其次,地方政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建立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支持与转移支付制度。最后,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的物价财政部门积极改革幼儿园的收费制度以幼儿生均保教成本为核心指标,分析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购买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二)规划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各地在明确了经费投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