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一)教育学基础P4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P4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提出);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P5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性地位);受教育者(主体性);教育媒介。P56.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形功能。7.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具有原始性。授受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P68.学校教育的形态出现在夏代。P79.六艺:(礼)乐射艺书数。P710.宋代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1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P71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想脱离;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P713.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14.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教育民主化,教育主体性。p915.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P916.《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孔子提出“庶”,“富”。P1117.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讽刺,定义,产婆术(体现启发诱导原则);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良体:《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育法论著。18.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卢梭:《爱弥儿》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伦理学+心理学)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杜威:强调(儿童的地位)。P1219.多样化阶段: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P1420.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毛泽东赞誉:“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2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p1722.教育与生产力:p17(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人力资本理论23.教育与科学技术:p1824.教育与文化:p18(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2(3)学校文化: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4)学生文化。P1925.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调控作用。P202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目标。P2027.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20(1)人的全面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28.教育目的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杜威)。P2129.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30.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P2131.素质教育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P213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P2233.学校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关系。34.建立学制的依据:p2335.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壬寅学制”未实行;“葵牟学制”是实施新学制的开端。36.校风,学风,教风属于隐性课程。语文数学属于学科课程。37.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学生。具体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38.课程的具体化:课程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39.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40.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41.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依法执教。42.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是教育民主化与教育主体性。43.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内容;条件;管理;素质。(二)心理学基础P351.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P352.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3.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界的独立宣言—实验生理学;构造注意心理学。P374.华生—实验法—行为主义是心理雪上第一势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上第二势力;皮亚杰—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上第三势力。P375.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别器官)。P386.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阀限—引起差别感觉得最小差异量。都成反比例。P387.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8.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是感知觉。P389.皮亚杰: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310.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多种器官)。P3911.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P401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P4013.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P4114.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初级);有意注意(高级);有意后注意。P4215.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重要指标;分散与起伏[间歇性的]);分配;转移。16.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P45(1)瞬时记忆:0.25-1S;图像记忆为主要编码+声象记忆;(2)短时记忆:15-30s;7+-2个组块(米勒[英]);听觉编码为主+视觉编码。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3)长时记忆:1min以上;意义编码为主(语义+表象);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17.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P4618.识记的种类: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P4619.影响识记的因素:目的;方法;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20.艾宾浩斯(德)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成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便不再遗忘。P472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态度。22.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压抑说(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同化说(奥苏贝尔;高级观念替代低级。积极的遗忘)。P4823.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有效的复习:P49(1)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24.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P4925.想象的形式:黏合(美人鱼);夸张(千里眼);拟人化(雷公);典型化(装饰画)。P4926.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P5027.思维的分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与创新);直觉思维(迅速),分析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是其核心)。28.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P5129.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P5130.概念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内涵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反应对象范围。反比。31.儿童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最基本)。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途径。32.推理:归纳推理(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P5233.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34.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头脑风暴法、分合法、联想技术(定向联想;自由联想)。P5235.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P5336.情绪的状态分类:心境(弥漫性+长期性);激情;应激。37.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P5438.动机斗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P5439.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决定);自制性(任性+怯懦);坚韧性(虎头蛇尾+见异思迁)。P5540.意志品质的培养:p5541.自我防御机制:压抑(选择遗忘)、否认(掩耳盗铃)、置换(迁怒)、文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投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口吃成为演说家)、升华(化悲痛为力量)、退行(嚎啕大哭咬手指)。P55442.动机p5643.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创造力是其表现形式。P574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P5845.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P5946.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气质具有稳定性。P5947.气质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48.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方面,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49.性格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P6050.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检;自我控制。P6151.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权威性教养方式;放纵型;民主型);儿童早期经验;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P6152.问题组成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P6253.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54.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爬山法)。P635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时与功能附着、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原型启发。P6356.创造性: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P645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58.印象形成的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投射效应。P6559.人际关系的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p6560.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P6561.人际吸引的因素:相似性与互补性;个人品质;接近性与熟悉性。P6562.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P65(三)小学教育P681.小学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也称初等教育。2.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校痒序都是当时的小学。3.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首次制定近代学制。壬寅学制未实行,葵牟学制施行标志施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7岁儿童修业年限为5年。壬午学制(民国成立以后)。4.小学教育的特点:P69(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生理特点+心里);发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