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3)一、单项选择题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夕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2.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3.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A.榜样示范B.品德评价C.陶冶教育D.说理教育4.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A.推行回归教育B.实施终身教育C.改革正规教育D.发展成人教育7.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道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9.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A.头脑风暴法B.发展思维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11.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13.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1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苒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15.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去玩。这种冲突矛盾是()。A.多重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趋冲突16.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A.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的理论C.发展性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17.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1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19.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0.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A.问题导人B.故事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二、简答题1.简述美育的任务。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3.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4.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材料分析题1.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①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l2元,篮球的单价15元)。②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③探索算法多样化。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生:15x3=师:应该怎样算呢?生1:我用加法l5+15+15=30+15=45(元)生2:我用乘法10x3=305×3=1530+15=45(元)生3:把l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生1:用加法。师:用加法也可以。生2:用乘法。师:好的。④练习70x5=24x2=13x5=31x3=34×2=24x4=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问题:请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2.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问题: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四、教学设计题请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2.【答案】D。解析: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3.【答案】B。解析:奖惩是中小学品德评价的一种方式。4.【答案】A。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5.【答案】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所以教育应该循序渐进。6.【答案】B。解析:学习化社会的标志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这要求实施终身教育。7.【答案】D。解析: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95%P2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接受了合适的教学.就能掌握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8.【答案】C。解析: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9.【答案】A。解析:敢于承担责任是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之一。10.【答案】A。解析:考查头脑风暴法的定义。11.【答案】A。解析: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12.【答案】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这两句话意在强调评价时的基准,属于相对评价。13.【答案】B。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影响。14.【答案】D。解析: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15.【答案】C。解析:题干是典型的趋避冲突。16.【答案】C。解析: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17.【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18.【答案】C。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19.【答案】C。20.【答案】A。解析:考查问题导入的含义。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2.【答案要点】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3.【答案要点】(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4.【答案要点】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5.【答案要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学生的主要职能是学习,就是赋予了他们认真接受教育的社会义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习更具成效。也是在一定情况下使学习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地运用其权威性.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是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三、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在优化算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2.【答案要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在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之间。应该怎样把握。这里,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矛盾,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