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北京培训和江苏山东参观学习的一点体会王元锋今年5月份,我先后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黄冈名师培训班和中教服组织的“271高效教育实施”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感受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走进了名师的课堂,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领教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分享了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硕的办学成果,让我们深深的折服。对我们每个成员来说,无异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一场头脑的风暴和一次情感的碰撞。返校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思考不少,感慨颇多。现就其最主要的一点体会——“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一道参观学习的同仁作一交流。一、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理念的产生我们这次无论是在北师大培训,还是在江苏、山东参观学习,当他们得知我们是来自湖北黄冈时,先是赞许,后是惋惜。当时,我没有理解他们这种神情的意思。后来,北师大的赵希斌教授在给我们讲课时作了解答。他说,我是抱着黄冈资料长大的,在我读书的时代,很迷信黄冈资料,很敬重黄冈的老师,我很崇拜黄冈教育,黄冈的高考和奥赛怎么那么厉害?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包括我读书时代和现在教书生涯的一、二十年间,再也没有感到黄冈学生的明显优势,什么创新精神,科研成果,名人大师,还不如其他地方的学生,这不是我一家之言,很多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有同感。究其原因,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过去,以应试教育为特征,黄冈教育的方法,黄冈的教辅资料,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现在新课改,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原来的“黄冈神话”就不灵了。事实证明,任何学校如果只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注重眼前,不注重未来,那么最多只有暂时的辉煌,不会有有持续的发展。就象有的作物,开始长势很好,枝繁叶茂,但最终不结果实或者挂果率太低,这是因为除了种子的品质以外,还存在没有给这些作物所必须的土壤、肥料、阳光、水份、温度、湿度、气候、农时、微量元素、培育方法等合适的条件。教育同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都有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投机捡巧,舍本求末的作法都是行不通的。正是因为他们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在充分肯定我们黄冈过去取得成功基础上,非常中肯地指出了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所以,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黄冈教育怎么办?蕲春教育怎么办?我们三中怎么办?我想,我们只有把多年形成的具有黄冈特色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传统作法,与西方的、国内成功名校的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去伪存真,才能重振黄冈教育的雄风,才能重塑蕲春教育的形象,才能办出我们三中的特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只能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那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必须坚持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教育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源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提法阐明了学生“现在”与“将来”的联系,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如果把内容与目的统一起来理解,我们可得出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给我们讲课的楚江亭教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人之一,他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诸多的思考,他说:当下,社会上不少人都在讨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当然不完全是教育的问题,但是教育有很大责任。为了培养杰出人才,就要解放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使他活泼主动地发展。我完全赞同楚教授的观点。山东昌乐二中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把不同的学生变成更加不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我推崇备至。有的学生天生就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读书的料,为什么要他在教室里、课堂上备受煎熬呢?说不定他在另外某一方面更有天赋,更有兴趣,更能取得成功。所以学校的重要职能就是要为学生将来的成功搭建好发展的舞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现在的学生将来必将成为社会的主体,社会需要的是有竞争能力的主体。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一个只讲政治的单面人,也不是缺乏道德的专家,而应该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更是一个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力的人。任何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发展着,我们的社会在发展,作为社会的主体也在发展,我们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发展就意味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改革要着力于学生的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就要发挥教育系统中每个要素的潜能。如要做到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具体到一个班,就要做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教育相互配合。从教育的内容上看,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重点是观念与教育方法。要教给学生最新的观念、最佳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新观念―—新方法―—新行为,构成了一个崭新的主体,它是一个持续发展人才的基本特征。三、教学改革是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保障教学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会停留在政治至上的层面上,也不会满足于分数的多少、文凭的高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是有竞争意识的创新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就得在教会学生认知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相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照搬了苏联的教育模式,采用了凯洛夫的教育理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很多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表现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师一味地讲解,忽略其他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的运用,从而导致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无形地设置了障碍。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已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体会、吸收并创新方法。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理解、应用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已的主观能动性。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应用,山东昌乐二中的导学案的推行和“271”高效课堂模式,都充分地体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的持续发展关键要靠自已的主观努力。因此要培养学生有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要让学生真正懂得现在所学的基本知识、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所形成的基本思维方法、所养成的基本习惯、所锻炼的身体素质等,都是将来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基础条件。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对任何一件小事要有认真的态度,对家庭、学校、社会既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爱心,对前途有信心,对自已为之奋斗的理想有恒心。四、满足需求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多样性。千校一样,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的学生几亿人,一个学校的学生几千人、几百人,他们的基础、智力、情商、爱好、天赋、秉性、习惯、追求、目标等不可能一样,就是同一个学生的需求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求知的需求、交往的需求、个性的需求、创新的需求、成才的需求。其中,成才的需求是最主要的需求,也是学校的最终需求。学校是以人为对象的加工厂,但不是以同一张图纸,同一种生产工艺,生产出同一规格的产品,而是培养具有不同风格、不同特色、不同品牌的鲜活的人,就是“把不同的人变成更加不同”。因此,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现实中,由于高考制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很多教师并不想了解学生过多的需求,也没有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把高考作为第一需求,为此,往往控制学生的交往,剥夺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不愿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把那些敢说“不”的学生当做另类。我们的教学往往是围着高考转,哪门学科高考所占比例最大,花在哪门学科的时间就最多,学生购买的书籍都是与高考紧密相关的。可是一旦高考结束,这些书籍往往被当作废品处理。可见,这些书原本不是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的。必须从学生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逐步把学生以高考为第一需求转化为成才为第一需求。牢牢记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求学主体,更是走向成功的主体。我们这次参观的几所名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较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体育锻炼的有打篮球的、打排球的、打乒乓的、跳绳的、踢毽的等,搞文艺的有唱歌的、跳舞的、吹笛的、拉琴的、弹奏的等,在图书室有看小说的、有看科普的、有读人文的、有抄写经典作品的等,在公共场合有抹桌子的、有扫地的、有修剪的、有办墙报的等,每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个性在张扬,爱好在发展,素质在提高,生命在闪光。他们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所形成好的习惯、好的品质,对于将来的持续发展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五、我县教育持续发展正在上路,但任重道远我们蕲春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教育局新的班子,以阔斧之力,雷霆之势,锐意改革,例如调整学校布局,清理岗位编制,整顿中考、高风考风,推进高效课堂,招聘新机制教师,加大学校建设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广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组织学生体育竞赛,开展文艺会演等,这些举措,对于我县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方向来看,无疑是正确的,而且实践证明,已初见成效。但是,过去长时间形成的惯性思维、心理定势和传统作法,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甚至是教师自己,要从根本上转变是有过程的,要取得明显成效也是要有一定周期的。我们的邻县黄梅,已成为教育强县,可是他们最初的改革也曾矛盾重重,议论纷纷。但最终达到了在争议中实现了认同,在阵痛中实现了创新,在曲折中实现了跨越。我县教育系统现在进行的诸多改革,正是他们几年前所做的工作,某些地方、某些个人的暂时利益可能受到影响。所以人们的关注,社会的议论,甚至少数人非议和反对,是很正常的。坚信到了那一天,人们看到改革的成果,分享到改革红利的时候,一定会赞成和拥护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教育是政府的教育,走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单靠教育自身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人民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只有多头并举,合力推进,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例如还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杜绝买卖生源;大力优化办学环境,减少各种处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等。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我国今后较长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我认为县委、县政府也应参照国家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力量,迅速制定出能指导我县教育工作的《蕲春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总之,走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实现蕲春的教育的腾飞任重道远。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三中的必然选择我们三中,近些年在蕲春县、在黄冈市的普通高中中,获得了教学质量“优秀奖”或“特别优秀奖”,看起来,似乎很不错,但是,我们整个黄冈的教育质量在下降,我们是低质量下的优胜者,最多是算一个没有老虎情况下的“猴子”。我们老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时间加汗水仍是主要作法,课外活动较少;大班额教学,平均每班65人以上;师资短缺,按国家编制标准,缺员50人,达1/5;实验设备落后,不少实验不能完成,图书量少,不能满足师生课外阅读;食堂落后,宿舍紧张,供水不足,学生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空间狭小,场地不足,道路不平,排水不畅,环境不美。更重要的是理念不新,思想不高,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