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作用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学案作品结构及作用类题目体验高考•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②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有变化。高考回眸•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听朗诵》(2012年全国大纲卷)•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6分)《耳边杜鹃啼》(2012年湖北卷)•3.文章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大河家》(2010年全国卷Ⅱ)•5.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谈静》(2010年江苏卷)课堂探究•例1、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梦——实现——再寻梦,按着意思归纳整理即可。•答案:(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2)“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方法归纳对点练习•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例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找到从开头到结尾有哪些地方写了“杜鹃啼”,再分析各处的“杜鹃啼”在构思方面的作用。•答案: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归纳•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1、设题方式:A.某某某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B.简要分析某某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答题模式:点明某某某是文章的线索,指出其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分析。•3、答题模板:线索+作用+分析(内容结构主题)。对点练习•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答案】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例3、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试题解析】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去思考。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需注意杜甫的身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试题答案】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方法归纳对点练习•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①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②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例4、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穿插性材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引用“姑嫂鸟”的故事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也引发读者美好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从全文结构看,这一传说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答案: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方法归纳•分析穿插性材料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知识链接】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其作用:1、衬托突出主体;2、对比凸显主题;3、伏笔铺垫,引起下文;4、欲扬先抑,引出主体;5、前后照应,呼应主题;6、渲染感情,烘托气氛,深化主题;7、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8、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9、使文章内容更丰富.•1、设题方式:A.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写……;B.文章要表现的不是某某某,却又从某某某写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C.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某某某?D.作者在写某一事或物时插入了某某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答题模式:指出或概括题干中所提到的事或物,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3、答题模版:事物+作用+分析。对点练习•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当堂检测•1、“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②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意思对即可。)•2、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