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工作悠闲为何取得成绩却很突出??德国rostock上某论坛,看到有人发这样的帖子,《德国人的工作似乎很悠闲,为什么取得的成绩却很突出呢》每次我家小谢回来,就老唠叨着他的德国同事,天天那么悠闲,没有啥压力,日子过得那么爽,国家还那么发达!这价值怎么创造的!!一直想写一篇,但个人观点很单一,今儿看到这样的帖子,而且有几个评论诺儿非常认可,说得很有道理!以下诺儿总结论坛里一些在德国生活比较有体会的,有见解的帖子!大伙看一下,也能了解一点!原帖:这次去德国呆了几天(第一次),初步体会到了德国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规律,那太阳底下喝咖啡的悠闲真让人羡慕,对比国内的挑灯夜战和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我不禁感慨,国人如此努力,为什么学术、技术差距还这么大呢?究竟是输在哪里了呢?到德国一趟,我感觉印象最深的不是优美的环境和古老的历史(我们也曾经拥有过),而是人们的观念和习惯,真的和东方有很大的不同。。。回帖一:第一就是德国人的工作理念和东方人确实不同,他们永远都是享受第一,工作第二赚钱要建立在不牺牲休闲的基础上典型的症状是度假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接听工作电话和收发电子邮件的第二就是德国掌握了比我们更发达的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德国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生产效率极高的投资密集型技术型的工业工人可以用很低的劳动量来取得相对较高的效益核心技术需要强大的科研单位和高等教育做后盾这与德国的教育水平也是息息相关的第三就是工会体系工人们每周工作量并不是企业老板一家就能说了算的工会使得工人有更多的维护自己权益的筹码当然同时也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升高,某些行业经营的不稳定等等问题比如DB罢工经常使得德国铁路系统几乎瘫痪当然不得不提最近的汉莎飞行员罢工事件,其影响就不言而喻了回帖二就加班加点工作这件事,从技术上说,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1.人力资源上,德国强调创造型员工的塑造,那么对于这类员工必须赋予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创造的机会,这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在操作层面上,他们的工作被赋予特定自我管理时间,在没有工作成绩压力的前提下,员工被鼓励探索自身工作以外的内容。你会看到,中国式的满负荷工作并不被强加于员工。从整体上来说,赋予员工更多的自由时间,使其不被拘泥于工作任务的机械性完成,这有利于创造性工作。赋予部分自由支配等工作时间,带薪休假,充分享受家庭生活,本质上来说都是创造性考虑。2.现在很流行的话题是雇主品牌。如果你选液晶电视,是选SONY还是飞利浦?如果你选择工作,是选择在SONY还是在飞利浦?这是不一样的。德国企业作为一个吸引人才的品牌,他要通过员工来表达自己作为雇主的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人才是一切财富真正的来源。那么善待自己的员工,就是吸引人才最直接策略。工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钱,哪个资本家都有足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员工对生活以及可预见的未来满意。你是否愿意在西门子工作?还是你选择华为?3.接着西门子和华为的问题。实际上,很多欧洲的思考方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和社会文化相关。比如,日本企业的许多著名管理策略曾经在德国试行,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被证明完全失败。这说明了亚洲文化对西方企业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的水土不服。日本人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工作狂,不仅仅是管理层,连最低级的员工都是。(从这个角度比较,中国人也没什么可抱怨的。)那么中国的人力管理方案到底应该是什么,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员工当你赋予他创造的自由时,他可能理解为这是懒惰的机会和管理的疏漏之处,甚至会为自己小聪明而沾沾自喜,。。。这对企业和员工自身都是不利的。回帖三这首先是因为德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的平均工资也并不是非常高,但他们不需要担心生一场大病就把自己的经济拖垮、不需要担心失业了会活不下去、不需要担心也许将来无法养老,而这些,是我们在国内即便高收入人群也要担心的。此外他们也没有疯狂飙升的房价要面对。其次,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处于一个基本饱和的状态。当家里每个人都有车了,他还要追求什么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这几年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了。不进则退,是德国人自己也在抱怨的,尤其是对比着中国的蓬勃,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有个帖子转了一部分德国某次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大概是“德国人的平均值”之类的,其中收入一项非常说明问题,中产阶级比例很高,这是社会富裕和安定的标志。这是我们国家即便有多少人上富豪榜、可现时阶段还难以企及的发展水平。同样,支撑德国经济的,并不是那些大企业,而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说到德国的产品,他们的学术在世界上并不突出,他们的科研也算不上尖端,MadeinGermany能那么响当当,靠的是质量,质量的保证来源于他们的技术工人。德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是非常低的,但是他们的中等职业教育非常出色,最初延迟A380供货的技术问题后来是由技术工人解决的,而不是工程师。但是拿德国的教育体系搬到中国不会成功,因为中国的社会观念容不得职业教育,这里话就长了……(诺儿说一下:德国的高等教育是宽进严出,所以说入学率非常低有点笔误,应该是毕业率低,重质量重数量,德国的科研比美国不如,但比下还是有余的,光德国的洪堡大学就出了29位诺贝尔获得者,他们的职业技术教育非常出色,这一点非常认可)回帖四我觉得从一个方面也能看出一些本质的问题,就是对效率这个词的理解。如果你用一个月盖了一座房子,三五年之后就要大修,或者你用两年盖一座房子,一百年也不用修理,你说哪个效率高?在很多细节方面,我们觉得德国人效率低,但是最后如果能产生高标准的成果,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其效率就高的不得了,其中节省的社会成本不可想象。极端的来说,就是你在忙忙碌碌的生产次品,而他们在慢慢悠悠的生产精品,如此而已。举个例子:法兰克福机场当年预备盖3号航站楼,花了至少5年时间考察周围可能对植被河流空气产生的污染和影响,对付当地居民抗议2年半,图纸设计修改2年,招标n年,现在还没盖完。同时期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已经完成了立项动迁招标动工完工迎奥漏水各个环节。诺儿说一下:)回帖四说到的问题,之间诺儿还一直抱怨着德国工人施工速度实在太拖拉了,看他们那样盖房子我都着急,现在看到这帖也认可了,质量才是第一,一个月盖起来的房子,虽然提高了效率,却浪费了社会成本,想想我们的豆腐渣工程还少吗!!)回帖五上面几个楼总结的很好,德国企业很多都有几十年的技术和企业文化的积淀,很多产品都含有先进的技术含量,科技密集型企业永远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高的多的多。回到德国人的工作态度问题,就我看到的大部分人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虽然家庭肯定是第一位,但对待工作的态度也绝不含糊,平均在公司里待7,8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很多领导阶层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每天12小时我想二战以后,任何国家,只要是在不懈的努力,不走弯路,都可以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比如德国,日本。走弯路的就比如中国,苏联。相比日本,德国更不容易。因为日本有美国撑腰,而德国二更多的是靠自己,而且还赔了不少战争赔款。回帖六楼上有人说,是躺在先人基础上。这话也不错,二战后,50年代,整个欧洲,德国算破坏的很厉害的。但是德国人挺过来了,他们先人吃苦几十年,到了德国合并的时候,确实又已经领先于欧洲了。想想那时候,我们的先人们在干啥?如果非要说客观原因,我想有几个,1,德国人口比较多。2,德国有德国精神。或者说民族危机感。因为身处欧洲内陆,没有天然屏障,西有英法,东有苏俄。3,相对于东欧南欧,德国距离法国,英国比较近,工业革命的影响力大。欧洲基本上是越往西,工业革命程度越深。相比较德国的其他国家,法国:贵族气太浓,没有德国人的农夫精神。法国人都以为自己贵族,所以肯辛苦工作的法国人比起德国太少。波兰:封建性太浓,工业革命影响小。地理位置又差。两边大国,所以发展不起来。意大利:自从罗马帝国消亡,基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同样原因,工业革命程度浅。其实意大利地理位置不错,可惜封建程度太深了。封建过后,实力不行,就全民黑帮了。至于工业革命为什么从英国发起,这个问题,相信无数史学家讨论过了。我就不用多说了。说的有点远,有关如何向德国学习的问题。中国和德国有一点类似,都是大陆国家性质。但是在反封建的开化程度上,差别太大。我说现在中国还是半封建社会,这种封建是在人心里的,是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改变?革命?还是政体的变革?我想在现有的中国政治体制下,想实现德国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更激进的政体变革,都需要更多的民主和更高效率的政府。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先。否则别的国家的经验拿来也实现不了。看我们工会职能,大家不觉的好笑么?西方工会确实有效,但是在中国可能实现么?我说不可能的。总结一下,中国和发达国家差的最大的就是反封建。官本位思想,缺少民主。而中国人的封包袱又太沉重,太沉重。。。。这个,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才能改变。以后几个帖子是诺儿个人觉得总结的比较好的,要我个人也说不了这么全面!大部分说法我还是比较认可,有的比较偏颇了点,但总的还算客观!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