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5名同学,如果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但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课题:分数乘整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计算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46+46+46=15+15+15=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2.引出课题。520+520+52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授1、利用520+520+520教学分数乘法。(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520)(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520×3)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211,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列式:211×3=)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3-5、教学例2(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56×12=425×100=9×718=45×35=18×16=20×34=13×0=58×16=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一个数乘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二的3—10题。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314×4520×7713×26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4-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15×14(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15的14,由此得出15×14这个乘法算式表示“15的14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15×14=120,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15×14=15×4=120(4)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A、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B、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4出示例题: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每分钟可飞行103km,32分钟飞行多少千米?(1)读题,理解提意。提问:通过蜂鸟每分钟可飞行103km这个条件,要求几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如果不到1分钟,求32分钟飞行多少千米,也是用乘法计算吗?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板书:103×32(2)计算提问:怎样计算更简便?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强调书写形式。-5-小结:约分时,分子和分母一定要约到最简,再分别相乘得到最后的积。(3)学生尝试练习。提问:照这样的速度,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追问: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小结: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三、课堂练习1、完成“做一做”的题。2、完成练习二的5—7、9题。3、完成以下练习。(1)14×25=56×34=712×314=23×910=29×310=54×18=411×114=59×34=(2)、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行驶了全程的57,行驶了多少千米?(3)、一个果园占地20公顷,其中的25种苹果树,14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各种了多少公顷?四、作业:练习二的3、4、8、10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6-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第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第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第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1)出示:35×16×5,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110+14)×4,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律,因为110×4和14×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课堂练习1、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2题。2、完成下列各题。(34+58)×32(59+59)×1454×18×16(59+29)×31012×(14+13)四、作业:练习三的第1题。教学反思:-7-2、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四的第2、3、7、8题。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1)20的520是多少?(2)6的37是多少?2、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新授1、教学例1: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话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25是多少)(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500×25=1000(平方米)三、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2、3、7、8题。四、作业:练习四的1、4、5、6、9题。教学反思:-8-第二课时课题: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的第2、4、5、7、8、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9。(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23。(3)一条路,已修了89。2、口头列式:(1)32的25是多少?(2)120页的815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78,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二、新授1、教学例2: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绿化隔离带可减少原来的18,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然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3)线段图表示完整以后,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18=80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