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德州市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4日来源:发改委“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建设体育强市、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宗旨,以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立完善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以及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全面建设幸福德州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二、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十一运会成功举办和开展群众体育、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解决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建设幸福德州为目标,实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一)群众体育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社团、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体育俱乐部经营组织为支撑的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城市达到50%以上,农村达到30%以上;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的建设全民健身体系的任务。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健身设施网络。用3至5年时间,市和各个县(市、区)分别建成1处相应规模的全民健身中心或健身广场、体育公园;以“篮球进村工程”为载体,每个乡镇建成1块球类项目健身场地和健身路径,每个行政村建成1套包括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等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时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健身设施。逐步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建设,2015年前市县两级要分别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具备条件的大中型健身场所要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乐陵、庆云两县(市、区)均设立体育指导中心;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单项体育协会,并积极向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过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每年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举办德州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继续实施篮球进村、乒乓球进机关、健身路径进社区、围棋进学校“四进工程”。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要积极改善职工、群众健身条件,广泛开展学校体育、老年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机关、学校、企业等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或职工运动会。(二)竞技体育调整优化运动项目布局。以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争创好成绩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田径、皮划赛艇、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射击、乒乓球、武术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球类等项目,不断提高我市竞技体育实力。加强优秀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水平教练员引进政策,强化教练员培训,建立教练员梯队建设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新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切实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运动技能培养,保证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2015年前,全市要建成15个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每个县(市、区)要建立150人以上规模的“三集中”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市、县(市、区)体校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制。市体育、教育部门要定期联合举办全市青少年锦标赛、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各县(市、区)体育、教育部门要定期联合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青少年运动会,中小学每年要组织学校春、秋两季运动会,发现、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市、县(市、区)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文化课教育纳入教育部门管理;体校学生实行双重学籍,升学实行文化课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市、县(市、区)体校学生在参加市级以上赛事并取得成绩的,在升学加分等方面享受教育系统同等政策。中小学要支持做好优秀体育品牌。(三)体育产业逐步建立起以体育器材生产经营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市场和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为支柱的体育产业体系。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1、加快建设乐陵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以乐陵市为中心,建成全国环境最好、规模最大的集体育用品研发制造、销售集散、体育旅游休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进而把乐陵建设成为综合性体育产业城市。2、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业和竞赛表演业,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优势,将体育健身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着力打造若干精品项目。积极举办承办各类国内国际体育赛事。积极申办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加强体育产业调查统计和统筹规划,逐步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育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运行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构建多业并举、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以建设基层活动站点和体育健身俱乐部为重点,加快发展健身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快推进体育彩票销售网络建设,创新营销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销售规模。加强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各地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不断提高场馆综合效益。积极扶持体育用品业发展,创造更多知名品牌和企业。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单位和个人从事与体育有关的新兴产业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从事与体育有关的新兴产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产品、服务、项目和企业给予扶持。(四)体育场馆建设市、县(市、区)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社区、乡镇、行政村建有健身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十二五”期间,市级要完成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体育场、游泳馆、射击馆的建设。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1处包括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的体育设施。新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按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并在选址、立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因城乡建设需要改变体育场馆设施功能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并先行在适当地点新建,拆迁和建设费用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五)体育人才与科研体育人才资源总量到2015年达到7860人,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64.2%,主要充实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和体育科研人员队伍。建立完善德州市体育科研中心和德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提高竞技体育运动与群众体育活动的科研水平。三、主要措施(一)增强创新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十一运会德州赛区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建设体育强市建设的意见》(德发[2009]20号),紧紧抓住我市承办十一运会的难得历史机遇,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把“用发展经济的思路发展体育,用经济创收的杠杆推动工作”作为全市体育工作的总抓手,树立和落实“群众体育由政府办向社会办发展,竞技体育由专业化向职业化发展,体育产业由国有化向民营化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运行管理机制。(二)强化责任意识。要不断提升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体育队伍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发展德州体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基层单位,实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对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三)增强人才意识。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强化依托人才求发展的理念,把求才、知才、用才、育才作为建设体育大市的重要手段,立足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促进德州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提高服务意识。要树立体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经济建设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扶持民营体育产业发展,为我市民营体育产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