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4日来源:发改委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普及,全球迎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当今世界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加速深化、深度集成、融合转型的崭新阶段,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回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带动作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信网络规模迈向新台阶“十一五”期间,信息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综合通信能力增强,城乡宽带信息网趋于完善,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全市数字电视传输网已基本形成,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市。到2010年,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2.87万皮长公里,交换机总容量563.91万门,比“十五”期末增长315.9%;全市电话用户439.39万户,普及率78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41.13万户,比“十五”期末增长135%,普及率60部/百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111.6万户,综合入户率达78.33%;互联网用户32.41万户,比“十五”期末增长427.4%。2、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有效融合,经济发展方式明显改善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较快融合。通过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制造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30%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流程型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达到45%以上,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已超过20%。二是农业信息化深入推进。截止目前,光缆到村工程已覆盖全市2337个行政村,初步建设成了覆盖全市所有村庄的宽带网络。德州农业信息网与有关涉农网站实现了互联互通,各县(市、区)全部建成了农业网站,部分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形成了以市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县农业信息网络为骨干,向下延伸到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网络体系。天地红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易中心服务平台、金秋种业公司的“移动无线实时科技服务系统””等一批项目的建成,为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掌握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服务业信息化逐步加快。互联网接入业务、移动短信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3G网络正在抓紧建设,电子商务服务正在逐步展开。截止目前,我市服务业企业9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接入了Internet;60%以上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等单点应用系统;20%针实施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信息系统;5%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无线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条码技术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加快了我市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步伐。3、政务信息化务实推进,政府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按照统一机房、统一平台、统一网络、统一机构“四统一”标准,建成了市级统一的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和网络平台,部署了协同办公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网站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三大系统一个平台”,实现了13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及140多个市直各部门(单位)百兆接入,全市各大机关办公业务网互联互通,党政机关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基本建立;二是以“中国德州”门户网站为枢纽的政府网站群初步形成,我市13个县市区政府和57个市政府部门及中央、省驻德单位网站100%开通。以“中国德州”网站的门户作用和沟通政府与公众联系的桥梁作用日益突显,广大公众使用政府网站的热情大幅提高,截至到目前,网站日均浏览量已突破1万人次,数据库信息总量超过4000万字,均比历史纪录有了大幅提升。三是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依托市电子政务网建设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法规公文数据库、企业基础信息库,以及政务机关和部门重要业务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6个县(市、区)的县级电子政务平台基本建设完成。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组织领导得到加强,成立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德州市政府投资信息工程管理办法》、《德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德州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试行)》、《德州市政府网站测评指标体系》、《德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等政策规章,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4、社会事业信息化成效明显,加快和谐德州的建设步伐“金财”工程建成了局域网、城域网的网络系统,开发应用了预算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总账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提高了我市的财政工作效率。“金质”工程配备了视频监管车,完成了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了应急处理、在线实时监控的安全监管应急救援体系,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金盾”工程建立了网络传输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等“七大平台”,建立了人口信息库、犯罪信息库等“八大信息库”,开发应用了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网上执法办案信息系统等三十余个信息应用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任务,实现了公安机关管理方式、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金水”工程新建了德州市雨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科学调度洪水、指挥抗洪抢险,确保安全防汛。此外,金农、金关、金卡、金审、金卫、金税等工程也顺利展开,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利局面。5、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五”期末,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仅25家,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利税2.01亿元,利润1.19亿元,截止2009年底,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增至80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2亿元,利税11.58亿元,利润6.09亿元。产业规模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增加55家,主营业务收入增加4.98倍,平均每年增长56.4%;利税增加3.48倍,平均每年增长45.5%;利润增加3.62倍,平均每年增长46.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目录划分,我市企业涉及到9大类、15小类,主要集中在电子元件工业行业(26家)、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21家)、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三大类中(14家),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等为代表的优势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目前,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拥有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二是计算机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0年,在我市工商部门注册计算机服务企业200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计算机服务企业有2家,在300至1000万元的达到21家,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认证企业1家、四级资质认证企业1家,已成为我市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三是软件业发展实现突破。市财富软件公司、天佑博文科技公司顺利通过省“双软”企业认定,实现了我市企业“双软认定”新的突破。6、无线电管理取得了优异成绩,有效保障了空中电波秩序一是有效防范了敌对势力利用无线电进行的破坏举动。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无线电技术插播反动广播、视频信号的活动有时发生,污蔑党的领导,宣传分裂言论,破坏人民团结,我市时刻严阵以待,坚持与敌对势力进行的长期政治斗争。二是较好地保障了军用、民用航空频率的使用安全。加强了与机场通信部门的联系,积极配合边邻地市航空安全,时时进行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保障了公共通信的安全。随时为移动、联动、电信等通讯运营商服务,保障GSM基站、CDMA基站的安全,自2009年1月7日国家3G牌照发放后,积极做好了TD-SCDMA基站、WCDMA基站、CDMA2000基站的保障任务,并为新基站的开通主动服务,创造条件。四是严厉打击利用无线电进行考试作弊,维护了考场秩序。在预防及打击考场作弊、维护考纪的公平公正等各个领域中,显示出了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特殊作用,通过抓作弊现形,收缴无线电作弊工具,不仅给违纪人员形成了极大的震慑,而且教育了考生及家长,较好地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二)存在问题总体来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普及,使我市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同全省发达市相比,我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改造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企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阶段,部分企业信息化应用层次不高。2、信息产业规模小产值低。我市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信息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共享度不高。基础数据库资源比较贫乏,信息资源分布不够合理,“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共享程度不高。4、信息市场发展不健全。信息市场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起步,但水平低,市场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信息市场发展水平低,信息市场体系不健全。5、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我市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还没真正形成,资金投入不足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6、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健全,个别企业不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重用,造成人才流失和断层。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方针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深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经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努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作出积极贡献。(二)方针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城乡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化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领导有力、体制合理、发展协调的信息化建设格局。需求主导、稳步推进。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发展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促应用,稳步扎实地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互联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互联互通,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走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发展道路。鼓励创新、产用结合。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应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深化应用、确保安全。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种手段,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把信息安全放在信息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三)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结合我市现状,争取到2015年底,把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