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1.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2.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3.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4.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5.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6.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7.品德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8.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9.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10.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12.德育价值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13.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14.慎独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15.德育功能德育功能是指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二、辨析题1.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3.德育的本质是育德。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5.道德从根本上说就是指人的品德。6.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7.在学生获得道德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德育内容具有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内容也不会发生变化。9.德育方法主要是指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10.德育主体最根本的是指受教育者。11.德育价值也就是德育活动必须达到的德育目的。12.说服教育法是德育的最基本、最常用方法。13.德育的本体性功能是指其所具有的社会性功能。14.在对人的道德区分上只有“道德”与“不道德”,没有“道德”与“更道德”。15.杜威的“道德的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没有实质性差异。三、简答题1.贯彻生活化德育理念的基本要求。(1)在性质上:凸显生活性;(2)在目的上:实践道德生活;(3)在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4)在方式上:通过实际的生活;(5)在师生关系上:强调主体间的对话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德育能够改变人性,使人成为人;(2)德育能够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人的发展定向;(3)德育可以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让人的生存和发展变得更加的顺畅;(4)德育可以培养人的道德人格,使人顺利地实现道德社会化;(5)德育可以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道德智慧。3.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4)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发展的过程;(5)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具有相对独立性;(2)知、情、意、行具有辩证统一性;(3)知、情、意、行具有不平衡性;(4)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5.简述作为德育主体的教育者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1)遵纪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6.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德育原则;(4)学生的年龄特点;(5)德育的主客观条件。7.简述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之间的关系。(1)区别:本质不同;客观性不同;阶级性不同;(2)联系:德育规律是德育原则制定的理论依据;德育原则则是德育规律的客观反映和具体体现。8.主体性德育理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1)道德的主体性本质;(2)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3)符合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4)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9.德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德育政治价值最主要的表现是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2)德育可以促进政治文明,引领政治活动的道德方向;(3)德育可以调节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稳定和谐;(4)德育对政治不起决定作用.10.把“有道德的人”作为德育目的的核心问题有何德育价值?(1)为每个人的发展注入了丰厚的精神动力资源,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2)为人的道德发展设定了一个普遍性的价值坐标;(3)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时代风范,使人生的意义更加鲜明和突出。11.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哪些?(1)顺序性与阶段性;(2)不均衡性与个别差异性;(3)稳定性与可变性12.德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德育的文化维系价值;(2)德育的文化提升价值;(3)德育的文化发展价值;(4)德育的文化创新价值。13.德育过程本质的观点。(1)特殊精神生产说;(2)双向认识活动说;(3)社会传递与个体生成统一说;(4)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统一说;(5)再生产道德主体说;(6)发展人的活动说;(7)“育德”过程说。14.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摆事实,讲道理,疏通思想;(2)启发自觉,循循善诱;(3)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4)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15.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要求有哪些?(1)目的性和针对性;(2)启发性和诱导性;(3)真实性和知识性;(4)注意把握时机;(5)讲究语言艺术;(6)以诚待人,耐心细致.四、案例分析题(一)做班主任时有这样一件事让李老师记忆犹新。在三年级的一个学期,李老师班从别的学校转来了一名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好,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不仅上课不遵守纪律,而且老师说他就不服,跟老师对着干。与其他同学的隔阂也越来越大,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与同学吵架。后来,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只要是老师一说他,开门就走,还经常不上课,去电子游戏厅,甚至天天都不写作业。针对他的情况,刚开始,李老师就严厉的训斥他,找他的家长,可是一点儿成效也没有。后来,李老师发现这种严厉的训斥并不起作用,他虽然不说话表面上好像承认了错误,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错误,更不会去改。于是,李老师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在学习上对他降低难度,作业单独给他留少一点儿,并且及时给他讲解,再与家长密切配合,慢慢的作业都能交上来了。有进步及时的表扬他,帮他树立在同学面前的威信。通过与其谈心交流思想,李老师了解到他父亲经常打他,于是,他在学校就愿意打同学,终于找到了原因。李老师先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慢慢的他不打同学了,也和其他同学融洽了很多。并且当他犯错误时,不急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先了解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情况好转了,他能安稳的坐在教室里上课了。请根据这个小故事,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学生是不是一个品德有问题的学生,为什么?2.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学生的特点。3.分析李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什么?4.对这个学生的教育你还有什么有效的措施?5.这个小故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二)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天,他看到同学小平有一本连环画他以前没有看过。于是,在放学前他偷偷地从小平书包中取出来带回家。不料,第二天,小平就向班主任告诉了此事。班主任对小明在全班进行了批评,并要求他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品质。此后小明渐渐地变得不爱说话,学习水平也渐渐地下降。到学期末,他向父母提出要求转学,否则,他就要退学。请根据这个小故事,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拿小平连环画是不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陈述自己的理由。2.班主任对小明拿书行为的处理是否妥当,你的观点是什么?3.小明不爱说话和学习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述自己的理由。4.你对小明转学的态度是什么,陈述自己的观点。5.这个小故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三)前苏联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校园里开出了几朵很大的玫瑰花,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学生来看。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一个小女孩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他便问小女孩是什么原因。小女孩羞愧地告诉他,奶奶病得很重,她不相信校园里有这么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是想让奶奶看看自己说的没错。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立即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在上述故事中,苏霍姆林斯基运用了什么德育方法?该方法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是什么?(四)在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里,学生们很顽皮,经常把图书馆的门踢破。校方将木门换成了铁门,可仍无济于事,过不了多久,铁门还是被踢破。为此,校方很头疼。后来,学校来了个新校长,他得悉后,下令将破铁门换成了崭新的玻璃门。大家都很费解,认为这个校长脑子糊涂了。可奇怪的是,玻璃门没有被踢破过。有人去问校长,校长笑笑说:“装铁门就意味着对学生们说,看你们还能不能踢破?”充满了挑战的味道。而装玻璃门则意味着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爱护这道门的。将信任放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还会不会踢?播种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嘛。上述案例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该原则的含义及运用要求有哪些?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