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德育与班级管理》2015.12.22第一章德育与德育功能第一节什么是德育一、“德育”一词的由来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二、“狭义的德育”与“广义的德育”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义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简言之,德育就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一)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的基础与根本是什么?选择题)道德教育指的是关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西方所谓的“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我们的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又大于道德教育。2(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三)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即人们常说的“三观”教育。(四)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有人认为德育除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等。以至于人们打趣说:“‘德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这就是德育概念“泛化”的问题。实践证明,德育概念泛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校德育不能承受其重。第二节德育的历史发展大体上都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等几个阶段。一、习俗性德育及其特征在学校教育产生以前,原始社会中存在习俗性德育的德育形态。习俗性德育是指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它与人们的劳动、生活融合为一体。二、古代德育及其特征3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三、现代德育及其特征现代德育则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现代人的思想品德为目的的德育。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品德密切联系。与古代德育的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相反,现代德育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征。第三节德育的功能(重点)一、德育功能及其分类在德育的众多功能中,我们认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功能最重要的体现。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表现出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一)德育的政治功能在德育的多种社会性功能中,政治功能是首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阶级)关系的再生产;2.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3.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4.政治行为的引导。(二)德育的经济功能德育的经济功能就是德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特定思想政治道德素质4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它的宏观作用是通过德育形成一定经济文化、经济思想、经济道德,以此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它的微观作用是培养劳动者的主体意识、科技立国意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时间观念以及劳动积极性等,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德育的文化功能德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在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即指文化的选择、文化的传递、文化的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都依赖于文化功能的实现而实现,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认清学校德育的文化功能,有利于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克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倾向。1.德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功能2.德育具有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学校德育不仅为政治服务,而且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三、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题)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内涵丰富,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读。我们认为,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功能1.形成和发展品德的内容结构2.形成和发展品德的形式结构53.形成和发展品德的能力结构(二)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对认知能力的强化与抑制。学校德育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好此功能,有助于学生个体认知发展,达到个体智能发展的又一新高度。1.认知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2.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与控制作用;3.德育对认知能力的强化和抑制作用(三)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德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学生个体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姿态,拥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等。(四)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具有发展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享用的功能。所谓德育个体享用的功能即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案例思考】“巴比晚宴”慈善并不仅仅给接受善举的人们带来了物质救济,同时也会给做慈善的人带来精神的满足和享受,正如比尔盖茨说的,慈善是让别人快乐,6自己也快乐。从理论上分析,我们得出多种德育功能及其多方面的表现,但在学校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并非如此多能或者说这些功能并没能充分发挥,其原因是什么呢?根本的原因在于德育功能的显现或发挥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保证的。如德育目标要合理、科学定位,如果德育目标定得太高,我们就会觉得学校德育实效低,德育功能没能实现。又如德育效果,有时它能及时呈现出来,有时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甚至几年才能呈现出来。德育效果的这种滞后性,会使人怀疑德育功能。【思考练习】1.辨析题(1)德育即道德教育。(2)德育的政治功能是德育最重要的功能。(3)德育功能就是德育目的或德育效果。2.简答题(1)如何理解德育概念内涵与外延?(2)如何理解现代德育的特征?(3)为什么要重视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第二章德育目标与内容第一节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涵义德育目标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7的品德规格。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选择题),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它影响整个教育目的的实现,决定着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对整个德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协调和评价的作用。德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有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一)符合一定的教育思想;(二)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三)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一)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演变(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1.时代性与继承性;2.基础性与层次性;3.现实性与超越性;4.统一性与个体性。第二节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与德育目标相应的德育内容的教育,德育目标才能实现。一、德育内容的涵义德育内容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的教育对象必须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德育内容给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哪些品德指明了方向,是完成德育任务,8实现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二、确立德育内容的依据(一)符合德育目标的要求;(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品德发展水平;(三)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四)符合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五)符合民族文化传统。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爱国主义认识;2.爱国主义情感;3.国际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紧密相连的。(二)理想和传统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就是指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青少年拥有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三)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观点对青少年进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情感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不可缺少的。集体主义教育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培养集体主义思想;2.培养热爱集体的精神;3.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四)劳动教育9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2.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3.勤奋学习,艰苦奋斗。(五)纪律与法制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是指用法制和纪律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进行纪律与法制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增强纪律与法制观念;2.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遵守公共秩序。(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让学生拥有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必须用科学的世界观解决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三观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七)文明礼貌的教育文明礼貌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文明礼貌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懂得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01.学会尊重他人;2.学会宽容和理解;3.礼貌用语、举止文明。(八)个性心理品质教育1.自我意识的培养;2.情感品质的培养;3.人际交往的培养。四、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一)生存教育;(二)生活教育;(三)生命教育(选择题);(四)安全教育;(五)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思考练习】1、辨析题(1)德育目标就是教育目的。(2)德育内容必须服从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2.简答题(1)什么是德育目标?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2)我国确立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3)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4)如何看待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第三章德育规律与原则(重点)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促进他们建构和提升思想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虽然广义的德育或德育过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但此处的德育过程专指学校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有区别吗?(辨析题:德育过程就是思11想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就联系而言,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是教育促发展的关系。从区别来看: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的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德育过程中,学生只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影响。其三,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也可能偏离或背离。根据相关的研究和对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分析,大致可以归纳出如下规律:(1)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2)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或源泉;(3)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思想品德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