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视角和一些路径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能力。其实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本文拟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为切入点,探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维视角与实现路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托,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有诸多的衡量尺度,其中最根本的莫过于效用尺度。从一般意义上讲,实效就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实效性则是指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与开展这一活动的目标进行比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但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仅从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意义上探求实效性的内涵无疑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追寻的实际效果不仅包括具有具体形态、容易被评估和测量的物质成果,还包括抽象的、不易被准确评估和测量的精神成果。虽然这两种成果同属于价值事实,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但是人类精神实践活动显然更具复杂性,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多重价值认定的问题。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说,就存在三种效用的认同:第一是外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认同,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效的认同;第二是内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认同,即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认同;第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实效的认同。所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必须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出发,才能科学地认识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受早期教育、家庭环境、社区氛围、经济条件、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复杂的趋向。因此,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关注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高校学生受到来自社会上和国际上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的出现,改变了原来高校学生上学不用缴费、毕业不愁分配的做法,致使学生思想和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变化,出现认识上的模糊,行动上的茫然,产生忧虑、焦躁、不安心理,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就业岗位和就业渠道多样化,必然引起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及不良风气更直接、深刻地冲击着当代青年的心灵,使部分青年学生迷茫、困惑,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关注高等教育自身新变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改革开放以后,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迅速向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新模式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由传承型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实现了由模本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由灌输式教育向辨析式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自主型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这种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却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而明确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目标,虽然思想政治课时和活动不少,但实际效果欠佳,难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解读社会需要和社会要求的视角,目的在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提高教育价值实现的程度,满足社会对个体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的需要。(1)从个体的视角解读社会需要任何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都可以还原成个体对思想政治品德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对象视角解读社会需要,就是要把社会需要还原成个体需要,让个体认识到在社会需要中包含着自己的需要,社会需要是自己需要的集中表现形式和升华。(2)从发展的视角解读社会要求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从发展的视角解读社会的要求,就要让个体认识到社会要求即规范的手段意义和发展的目的取向,同时还要把约束个体的发展、保护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发展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也就是说,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社会规范的传输和接受,更要关注个体的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走进个体内心世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三.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些路径(1)要在观念上有所创新。创新决定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观念创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以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易于产生某些逆反心理或相反的作用,而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轻视个人修养,忽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在内容和方法上,比较多的单纯向人灌输这样或那样的具体规范,不善于把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同锻炼道德选择能力结合起来,这样虽有短期的效果,但从长远看,必然导致麻木、脆弱、甚至虚假、逆反的道德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为道德失范。(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创新。它不仅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基本上体现了受教育者个体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关于个人存在、意义生存、幸福生活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却被淡化、忽视或遗落了,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的低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其性质和目的内在地规定了其内容在突出社会化的同时,还要体现“一切为了受教育者,为了一切受教育者,为了受教育者的一切”。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基本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在取向上还应偏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①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关怀为中心,在遵循个体生命、生理和心理规律和原则基础上,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并在个体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和谐关系的教育。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倡导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学会生存的教育”,也是“学会关心的教育”,其核心是把受教育者个体的生命价值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健全的生命意识作为教育的核心,把养成良好的珍惜生命的行为作为教育的目标。②交往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行,人类社会在交往和不断重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遭遇到多种多样的交往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交往困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扩张、信息经济的联网和生态环境的互动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时代更是如此。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推动着当今社会发展为一个全球交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在呼唤交往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方面的创新,最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要开拓新思维,占领新领域,贯彻四个基本点,即,“认识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方法求实效。设置“认识停靠点”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解决“针对性”“时效性”问题;设置和创制“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解决“多样化”“现代化”问题;创设“心灵交流点”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和目的,解决“感召力”“影响力”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在治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础工程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灵活性、交互性、覆盖面广的特性可以让人们自主选择或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以万计的受众可以同时直接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局限性,它可以为人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主体的创造性提供最好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冯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2]马智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3]李清.从主体间性理论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4]吴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维视角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