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课题为《三角形的特性》。说教材:《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并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经历。以此为基点,以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初步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初步会在三角形内画高。难点:初步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并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运用”的过程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下来重点来说一说教学流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导入新课是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有一个比较好的导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提问: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这时学生要能会说出很多的例子,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通过多种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明确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在此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接下来是教学环节二:提出问题,揭示特征和定义。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首先请同学们动笔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你能试着标出它的边、角、顶点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展示汇报,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我在黑板上板书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要求学生跟同桌说说自己画的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产生了各种说法,哪种说法更准确呢?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评价评价,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并提问: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线段、围成),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在这里应该作一下说明:通常,为了表达方便,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边说边在黑板上的三角形上标出A、B、C,并强调: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这里可以拓展一下:还可以表示成什么?第三个教学环节是:主动探索,认识底和高。在这一环节我从“猜一猜哪个别墅是长颈鹿的别墅?哪个是小松鼠的别墅?”引入三角形的高,让学生自主探索。(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同桌合作利用三角形学具,先找一找三角形的顶点和它的对边,然后试着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一条高。(2)让学生交流画高的方法,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画的方法,并明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它对应的底,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第四个教学环节是:巩固练习,提高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新知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师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