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渗透德育教案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教案课题:前后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教学内容“前后”教具学具准备主题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设计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有几个人?”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前后”的感知和认识,同时感受家庭的温暖]动手操作,深化感知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引导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前后”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前后”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3.引导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全课小结(略)《时分的认识》渗透德育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2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3教育学生要从小学会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重点:1学生知道1时=60分。2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教学难点:认识非整时、半时时间,做到会读会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教具:课件、教具钟表、学生自带小闹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你们还记得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时针、分针、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学会看懂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那老师考考你们好吗?复习:1看看小明的一天(课件演示,说出时间,并说出是怎么看的)2、给出3个时间,让学生用手里的小闹钟拨一拨,看谁拨的又快又准:4时30分、8时、5:30(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拨一个时间,拨完出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实物投影),说说是怎么拨的,时针、分针的指向,为新课铺垫。)总结: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好要好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时分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新课1请同学观察课件中的代表(课件),观察后回答问题:(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2)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3)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重点提问钟面上有60个小格是怎么得出来的。(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有12个大格,也就是有12个5个小格,等于60个小格。)2感受1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分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听1分钟音乐。1分钟能写几个生字(对学生进行教育,写的太快不一定写的好)课件演示1分钟还能做什么,让学生体会1分钟体会后学生说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小结:同学们,1分钟能做很多事,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3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分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呢?(5分钟)从12走到3呢?从12走到6?从12走到9?从12走回12?分针走一圈,时针怎么动呢?(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板书)所以他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板书=)学生读1时=60分,反之,60分=1时。4例1(课件)读时间,学习写时间的两种方法:1、用汉字“时、分”来表示。2、像电子表一样用中间有“:”的方法来表示。5例2(课件)出示非整时、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出来的。教师总结看时间的方法: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分针走到几就是几个5分。时间的写法。注意6:05的写法,两点后不够两位就补零。三巩固练习1练习1(课件)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书110页“练一练”连线(实物投影题目)提示学生先读出时间在连。说出每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并写出来。画一画四总结上了这节课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都知道时间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后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不要浪费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德育渗透教案课题: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学习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德育目标:1、创设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分析综合,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思想。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教具:容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投影所出示的一个粮仓:农民伯伯想计算粮仓的体积,怎么办?生答:先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再计算上面圆锥的体积【德育点评析: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体会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2、圆柱体积怎样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板书:V柱=sh【德育点评析:对圆柱体积推导过程的自然复习,为后面对比圆锥体积推导,渗透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铺垫。】二、提出问题。1、那么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呢?2、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哪个圆锥体积大?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德育点评析:利用两个圆锥体积的对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在矛盾冲突中引出新知。】三、解决问题。1、实验准备。(1)新的数学知识总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认为圆锥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几何体比较容易?(2)讨论:怎样转化成圆柱?(3)实验所用的圆柱和圆锥是随意选取吗?你有什么想法?【德育点评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经历从猜测——实验——证明——应用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2、实验。(1)出示思考题:比一比两个容器的底面积大小相等吗?量一量两个容器的高相等吗?动手实验后,想一想你手中圆柱与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德育点评析: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思维有序,学会认真观察,学会总结归纳,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实验【德育点评析: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3、汇报。(1)多数组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2)少数组的圆锥与圆柱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出现几倍关系的都有。4、小结。看来,我们不能从理论上将圆锥转化成圆柱,但通过实验,大家从偶然的现象中发现一种必然规律:多数组选择这样的两个容器有什么关系?若在等底等高前提下,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圆锥体积=3(1)×圆柱体积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V锥=3(1)sh“sh”表示什么意思?“×3(1)”呢?5、归纳。我们得出了圆锥体积公式,你能完整叙述推导过程吗?【德育点评析: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倾听,对不同的意见善于归纳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自己的实验猜想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6、引申。大家对用实验方法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有什么质疑?引导生质疑:是否准确,有无误差?师介绍: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些偶然现象中发现必然规律。但实验必定不科学可信,需要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方能广泛应用此规律。圆锥体积公式的逻辑证明早在公元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更(祖冲之的儿子)就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证明,而欧洲直到十七世纪才有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提出证明,比我国晚了十二个世纪,即1200年。这部分证明过程将在高中立体几何第一册P104~106页学习。【德育点评析:精心创设的质疑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揭示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数学史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四、实践应用。1、求一个圆锥体积应知道什么条件?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已知什么?求什么?2、怎样改变第一个条件,也能求出圆锥的体积?R=2d=2c=6.28【德育点评析:圆锥体积计算较为繁琐,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干净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五、反思质疑。1、学习了什么?应用什么数学方法?2、还有什么问题?六、延伸提高。1、测量开课时的两个圆锥底面半径和高,检查它们体积谁大谁小。其余生测量手中圆锥体积。【德育点评析:再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开课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严谨思维习惯。】2、判断。(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1)。(2)圆柱体积是30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10立方厘米。(3)圆锥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也越大。成什么比例?(4)把一个圆柱钢材6立方米,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体积是2立方米。剩余部分呢?3、思考:(1)“中友百货”前的圆锥体积怎样求出?(2)教室长12米,宽6米,高4米,怎样放一个圆锥,体积最大?(3)我们研究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1),那么等底等体的圆锥与圆柱高有什么关系?等高等体的圆锥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下节课研究。投影:等底等高→V锥=3(1)V柱等底等体→h锥=?h柱等高等体→S锥=?S柱(4)发散:生活中你发现过哪些现象有一定规律?【德育点评析:延伸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七、作业。P43/做一做P44/4十几减9德育渗透教案课题:十几减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4,第2页做一做,练习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