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析题(1)德育即道德教育。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的德育。我们的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又大于道德教育。(2)德育的政治功能是德育最重要的功能。在德育的众多功能中,我们认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功能最重要的体现。在德育的多种社会性功能中,政治功能是首要的。(3)德育功能就是德育目的或德育效果。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功能最重要的体现。2.简答题(1)如何理解德育概念内涵与外延?(1)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2)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3)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2)如何理解现代德育的特征?古代德育的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相反现代德育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征(3)为什么要重视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功能a形成与发展品德的内容结构b形成与发展品德的形式结构c形成与发展品德的能力结构(2)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a认知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b德育对认知活动的支配和控制作用c德育对认知能力的强化和抑制作用(3)德育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功能a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体发展的基础b影响个体的个性心理倾向性c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4)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1、辨析题(1)德育目标就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有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德育内容必须服从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与德育目标相应的德育内容的教育,德育目标才能实现。2.简答题(1)什么是德育目标?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德育目标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a时代性和继承性b基础性和层次性c现实性和超越性d统一性和个体性(2)我国确立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a符合德育目标的要求b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品德发展水平c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符合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d符合民族文化传统(3)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文明礼貌的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4)如何看待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一)生存教育;(二)生活教育;(三)生命教育(选择题);(四)安全教育;(五)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1.辨析题(1)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就联系而言,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是教育促发展的关系。从区别来看: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的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德育过程中,学生只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影响。其三,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也可能偏离或背离。(2)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2015)错。由于学生在知、情、意、行每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在德育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开端。(3)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是无法兼顾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该条原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4)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惩罚。疏导原则v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5)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可以的。(2015)错。我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任何形式的体罚都是违法或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2.简答题(1)为什么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和导之以行”?德育过程不能固守既定的程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变通,采取多种开端。正所谓“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如对于道德认识模糊或错误的学生,可从晓之以理入手;对于不知该怎样行为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则须从导之以行开始;对于那些存在情感障碍或逆反心理的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方能见效;至于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则须首先锤炼他的意志。(2)怎样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并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矛盾,其他矛盾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主要矛盾,因此,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3)为什么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主要取决于人才成长的长期性首先,品德的形成不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努力和反复并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从思想品德的形成来说,德育过程并未终结,它总会通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产生个体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新的品质,再通过新的活动交往,产生新的个体内部矛盾运动,再产生新的品质,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与再教育,不断实现思想品德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次,不良品德的矫正更难。在矫正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由于逆反心理或意志薄弱,“屡教不改”并非鲜见,“一错再错”已成常态,当此情形,教师唯有持之以恒、反复引导,方可使其迷途知返,回归正道。综上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4)在实践中应如何贯彻疏导、知行统一、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等原则?1)导向性原则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c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原则a晓之以理,启发自觉b树立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示范c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3)知行统一原则a联系实际,讲清理论,提高认识b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c言传身教,知行统一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a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使之成为教育力量b有的放矢,加强个别教育c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转变影响集体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a爱护、尊重、信任、理解学生b严格要求学生c民主平等,一视同仁d爱之有度,严而不苛6)长善救失原则a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学生b发扬优点,克服缺点c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7)因材施教原则a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b针对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c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a统一校内的教育力量b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1.简答题(1)什么是德育模式?当代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种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对复杂抽象的德育理论的简约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德育经验,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v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灌输式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2)比较皮亚杰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p96)四个阶段:一:无律阶段(0~4岁)二:他律阶段(4~8岁)三:自律阶段(8~10岁)四:公正阶段(10~12岁)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出,儿童的道德倾向是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p98)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3)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4)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1.辨析题(1)班级管理过程就是教师管理学生的过程。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载体,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有效地处理班级内的各项事务,以达到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管理班级是无法兼顾的。第一,班级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学校领导、教师等外在管理,而且还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第二,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三,班级管理活动的展开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并朝着某一既定目标发展。(3)2.简答题(1)班集体是怎么形成并逐步发展的?1.松散的群体阶段;2.联合的班级群体阶段;3.初级班集体阶段;4.稳定的班集体阶段;5.优秀班集体阶段。(2)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3)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包括哪些?课堂教学管理(4)作业管理(4)如何正确运用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班级目标管理策略班级管理的激励策略班级制度规范策略班级弹性管理策略1.单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部的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班主任应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在:A.1958年B.1993年C.2006年D.2009年(2)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不包括:A.共同的奋斗目标B.家长委员会的成立C.良好的人际关系D.健全的组织机构2.辨析题(1)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只有消极作用。严密的组织规范,正确的集体舆论,(2)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创建班级文化墙的活动。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集体中活动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所在3.简答题(1)简述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一)全面了解学生(二)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三)班级常规管理(四)班集体建设(五)个别教育(辩析题)(六)指导班级活动(七)与家长沟通合作(八)班级工作总结与学生“操行”评价(2)如何建设班集体?一、班级文化建设(一)通过制定班级目标,形成班级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二)通过美化班级环境,净化班级成员的生活和心灵空间(三)通过创设班级标识,彰显班级个性文化(四)通过发展班级特色,形成班级文化传统二、班级制度建设(一)班规的制定(二)班规的执行三、班级组织建设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整合班级资源(一)整合科任教师资源(二)整合学生家长资源(三)整合社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