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郭晓东/肖星/房亮CCGUOXiao-dong/XiAOXing/FANGLiang【专题名称】旅游管理【专题号】F9【复印期号】2008年08期【原文出处】《旅游学刊》(京)2008年5期第38~41页【英文标题】OntheImpactoftheNewVacationPolicyontheSpace-timeStructureofChina'sDomesticTourismTrafficandTourismDevelopment【作者简介】郭晓东,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研究所博士,讲师;房亮,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研究所。(兰州730000);肖星,教授,广州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旅游研究与规划策划中心主任。(广州510006)【内容提要】时间因素对旅游流时空结构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新出台的休假调整方案,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的演变趋势和对旅游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休假调整方案对优化旅游流时空结构和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缓解我国国内旅游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引导旅游开发方式转变,促进区域旅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休假制度/旅游流/时空结构/旅游开发1引言2007年12月14日,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之后,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并发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和休假方案。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做出首次修订,本次调整方案是第二次修订,与首次修订方案相比,此次节假日调整方案增加了传统节日,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旅游活动与国家法定节假日及休假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出台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发布,将对我国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和旅游开发产生重要影响,对促进国内旅游持续和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的影响分析2.1对国内旅游流时间结构的影响与1999年首次《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订方案相比,此次休假调整方案对国内旅游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国内旅游流时间分布即旅游流时间结构的影响上。首次修订方案出台后,催生出春节、“五一”、“十一”3个旅游黄金周,迅速释放和“引爆”了国民积蓄已久的旅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适应了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发展趋势。但与旅游黄金周相伴的旅游流时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性,加剧了旅游供需矛盾并引发出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质量、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许多问题,暴露出黄金周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弊端,引起了旅游界的高度关注与讨论。图1两次修订方案形成的旅游高峰及其时间分布新休假调整方案对国内旅游流时间分布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法定假日中端午、清明、中秋三个传统节日的增加及其可能形成的连休,增加了国内旅游者选择出游时间的自由度,使旅游者可能避开旅游高峰,在更为广泛的时段中理性选择出游时间,从而有效分流以往高度集中于旅游黄金周的旅游客流;②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施,可使享受带薪年休假的职工在小长假、黄金周之外的其他时段外出旅游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削减与平抑旅游高峰,促进旅游流在时间尺度上继续“削峰填谷”,增强旅游流时间分布的均衡性与平稳度;③新休假调整方案打破了旅游流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黄金周的格局,将形成法定节假日与周末连休三天的小长假、黄金周和职工个人带薪休假并存的新局面,对优化旅游时间结构具有积极的影响。为了定量分析与比较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假日调整方案可能形成的旅游时间分布的均衡性,研究中引入了碎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对于测量年旅游时间分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假设一年中每月可集中旅游的天数为(i=1,2,…,12),≥3,则可定义:I即碎化指数;代表每月可集中旅游天数占全年可集中旅游总天数的比重。当等于1时,I值最小,全年旅游时间分布高度集中;当所有都相等时,I值最大,全年旅游时间分布绝对均匀。均匀度指数为基于碎化指数从时间单元个数角度对其进行改进而形成的,即:(3)式(3)中,J为均匀度指数;n为时间单元的个数(本文以月为时间单元,即n=12)。J值越接近1,全年旅游时间的分布越均匀;J值越小,全年旅游时间的分布则越集中。根据两次假日调整方案及可能形成连休的天数与年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得到年旅游时间分布的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见表1)。由计算结果可知,碎化指数I[,2]>I[,1],均匀度指数J[,2]>J[,1],表明第二次修订方案所形成的旅游时间分布的碎化程度与均匀程度均高于第一次修订方案,其差值分别达0.617与0.178。2.2对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旅游流是指游客在空间区域内的迁移现象,狭义的旅游流仅指旅游客流,而广义的旅游流包括游憩流,以及与此相关或伴生的关联流如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货物流、文化流等[1]。旅游流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地区旅游流分布不均衡所形成的层级系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学者已对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流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受旅游景区(点)吸引力空间差异与传统旅游黄金周耦合作用的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分布具有高度的集中性。一方面,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高低使得绝大多数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总是偏向于选择知名度高的景区(点);另一方面,黄金周假日的实施为游客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远距离出游提供了可能。国内有学者利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1999-2003年),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内旅游流的产生与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内旅游流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天津、河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山东、四川、陕西、重庆等14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2],特别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和“中国旅游胜地40佳”等中国著名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的集中指向地。旅游流空间指向与分布的巨大差异,不但形成了旅游热、温、冷点的明显反差,加剧了旅游供需矛盾,造成旅游地接待能力的严重不足与浪费,而且最终导致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区域旅游非均衡现象加剧,严重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与第一次修订方案相比,新休假方案中旅游黄金周的数量由3个减少为2个,而3天小长假的数量由1个增加到5个。由于可支配时间对旅行距离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旅游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可旅行距离的远近,因而新方案实施后将打破以往旅游流分布的空间格局,使近、中、远程旅游流比例与空间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小长假的大幅度增加,将明显刺激与扩大近程旅游流所占比重,对缓解旅游供需矛盾、均衡旅游流空间分布、优化旅游流空间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假定旅游客流总量按旅游天数(法定假日及可能形成的连休天数)呈比例分配,且旅游黄金周与小长假分别对应于中远程客流与近程客流,则两次假日调整方案所对应的旅游流空间比例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中远程客流与近程客流平分秋色的空间格局(表2、图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析并未考虑带薪休假旅游者的旅游空间行为及其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同时,旅游空间活动与旅游流空间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上分析仅仅是从时间因素的角度分析法定假日调整对旅游流空间结构及旅游流时空耦合关系的影响。图2法定假日调整方案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3新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开发的影响3.1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新休假制度的实施,将打破以往旅游空间垄断格局,在时间因素的驱动下促使旅游流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进行适应性调整与再分配,对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和缩小区域旅游空间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法定假日的调整将明显增加近程旅游流比重,从而促进客源市场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更加重视对本地旅游市场的开发,积极开发适合本地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对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法定假日的调整与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将会使潜在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自主性得到提高,增加彰显旅游者个性需求的散客旅游的比重,以往温冷旅游景区(点)将成为不同类型潜在旅游者的选择,从而刺激温冷旅游景区(点)旅游业的复苏与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3.2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文化要素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与灵魂。传统节日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寄予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祝愿,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具备超乎寻常的社会和历史认可度。家庭团聚、清明祭墓、踏青春游、龙舟竞渡、兰汤洗浴、中秋赏月等传统民俗文化以及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学意趣,不仅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发展[3],而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因此,新休假方案中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增加,对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3.3提高旅游活动质量,引导旅游开发方式转变旅游活动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活动。美学家叶朗说过:“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4]。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者通过对旅游客体进行鉴赏、体验和评价,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然而,考察与分析黄金周旅游实施以来旅游活动的过程与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多数旅游距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审美活动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线路“点多线长”、旅游过程“旅多游少”,旅游欣赏与体验“走马观花”,旅游活动“来去匆匆”,旅游活动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这种旅游现象的形成固然有旅游者审美素养和旅游开发水平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然而,旅游时间的限制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5]。新休假方案的实施,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旅游时段,旅游者将会在更为广泛的时段内理性选择出游时间、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合理安排旅游活动,使旅游者在从容之旅中提高旅游审美活动质量并满足其个性精神需求。适应这种变化,旅游企业将更加注重旅游产品内涵的挖掘,促使旅游开发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进而促进旅游休闲方式的转变。图3时间因素对旅游系统演变的影响4结语旅游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系统。系统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系统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时间因素作为影响旅游系统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但影响到旅游流时空分布及其结构特征,而且还通过对旅游主体旅游行为的影响而对旅游开发产生重要影响。既反映出旅游活动明显的时空双重特征与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也反映了旅游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敏感性。休假方案的调整,对优化旅游流时空结构,缓解我国国内旅游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旅游开发方式转变,促进区域旅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未来我国旅游的发展,应更加注重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满足新休假制度背景下个性旅游增长和旅游休闲方式转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休假制度,努力提高旅游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的协调度与旅游系统的结构功能,从而推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杨国良,张捷,艾南山,等.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12):1281-1289.[2]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2):293-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