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应当知道伦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了解什么是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解当代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的规范伦理学研究状况,从宏观上对伦理学这门学科有所认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含义;当代美国、前苏联与中国的规范伦理学研究情况。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四、思考题:1、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的含义2、规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3、试比较当代美国与中国规范伦理学的异同五、参考书目:1、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一章导论一、伦理学的含义及其产生、发展的一般概述:(一)伦理学的含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道德现象进行哲学考察和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二)伦理学的产生、发展简介:1、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基督教伦理学——康德的道义论伦理学——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元伦理学在西方历史上,系统的伦理学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古希腊,经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三人不断推进的过程。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主要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构成,他们关心自然界是怎么来的,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然而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雅典兴盛的顶峰和随后的衰落,看到了雅典卷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带来的许多道德问题,而雅典的民主制度也遇到危机,于是,哲学到了苏格拉底这里有了一个大的转向,即由天上转向人间,由自然转向社会,由主要关心世界是怎样来的,转向关心人应该往哪里去,即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价值目标,拥有什么样的德性,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应当如何安排等等。(他生活简朴,为人勇敢、大度,品行中表现出一种很高的道德坚定性和纯洁性。“助产术”、“知识即美德”、“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等)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有关人及其道德、政治的思考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一个正义的人是否也是一个幸福的人?中间主要是有关个人正义与制度正义的联系,一个正义的理想国家将是怎样的。最后归结到个人灵魂的不朽和永生幸福。亚里士多德是系统的伦理学学科的创立者,在他的代表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系统地阐述了一种高尚的目的论、完善论和德性论的伦理学,这是对后世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传统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十分重视对伦理学问题的探讨,后来的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都把哲学分为三部分——即物理学(自然哲学)、逻辑学和伦理学。伊壁鸠鲁学派认为,这三者中伦理学才是目的,前两者都是手段。斯多葛学派则认为,整个哲学好比一个果园,逻辑学是整个果园的围墙,物理学是园中的果树,伦理学才是果园中的果子。他们又认为,哲学好比一个蛋,逻辑学是蛋壳,物理学是蛋清,只有伦理学才是居于这个蛋中心的蛋黄。可以说,在古希腊,伦理学不但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简直成了哲学的核心。2、中国:儒家的孔子—孟子—西汉董仲舒—二程等宋明理学家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二、当代伦理学界对伦理学的分类:(一)描述伦理学(二)元伦理学(三)规范伦理学第一节描述伦理学一、描述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一)含义:依据经验描述的方法,从社会的实际状况对道德进行经验性的描述和再现,也叫记述伦理学。与传统规范伦理学相比,既不研究行为的善恶及标准,也不制定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是依据其特有的学科研究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分析、科学分析。(二)类型及理论:1、道德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的道德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的道德事实,根本指导思想是——把道德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构成部分和要素,因而受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一类社会现象来看待。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作品分析、走访、座谈等,通过对社会与道德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的考察,研究和“测定”社会的道德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向。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社会道德信息进行社会学分析,从而揭示出道德形成、发展和运行的社会学规律,展示社会的道德风貌,进而探明社会道德完善的途径。研究内容2、道德心理学: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科学.根本任务是通过研究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社会道德心理发生和运行的过程及一般规律,揭示人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社会舆论和传统文化等形成、发展的心理学规律。(1)道德意识的心理形式。(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2)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欲望—动机—意志—行为—结果。)(3)个体道德心理的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社会成员道德心理状况)(4)社会道德心理的运行规律。(社会习俗、传统风尚、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制度对个体道德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此外还包括道德人类学和道德民俗学等理论。二、描述伦理学的性质和特征(一)性质:经验实证性科学——站在纯客观的立场上,采取经验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获取大量的事实材料、科学资料和客观信息再现道德的社会本性、心理学规律、民族特征、人类学特点等。(二)特征:1、以经验描述和分析为伦理学的研究方法。2、边缘性和综合性。3、理论与实际的近似性。三、描述伦理学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为规范伦理学研究提供经验材料(二)为伦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三)对规范伦理学加以印证和检验(四)提高规范伦理学干预生活的能力第二节元伦理学一、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一)元伦理学的含义:meta-ethics,20世纪西方伦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伦理学理论。又叫分析伦理学(analyticethics)或批判的伦理学、伦理学的认识论、伦理学的逻辑。由英国哲学家摩尔开创。“元伦理学”一词最早由逻辑实证主义者使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认为限于研究道德规范和行为善恶等具体问题的规范伦理学没有科学意义,主张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自称是高层次的、不涉及道德现象具体内容的形式研究。(二)类型和理论:1、直觉主义元伦理学:强调对道德的直接认识和把握(1)价值论直觉主义*主张“善”是最基本的伦理概念,伦理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对“善”本身的含义加以分析;*坚持“善”的性质的单纯性和不可分析性,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认为直觉是认识“善”的唯一形式。(2)义务论直觉主义*“正当”、“责任”、“义务”等义务性概念是伦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最高范畴;*义务概念具有客观自明性,因而是不可定义的;*义务的直接自明性决定了义务只能为直觉所直接把握。罗斯开列七种“显见义务”——忠诚的义务、赔偿的义务、感恩的义务、公正的义务、仁慈的义务、自我完善的义务、勿行恶的义务。——直觉主义元伦理学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从分析基本的伦理学概念和术语入手,强调依靠直觉得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语词的独特2的不可分析性,把道德直觉视为高于一切形式的经验主义方法和理性主义方法之上的道德认识的方法。从而使伦理学从规范性科学转变成为纯理论性科学,开创了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对峙的局面。2、新实证主义元伦理学:关注对道德的科学求证情感主义*科学的伦理学仅仅研究道德语言和逻辑问题;*道德是人的情感(情绪)的表现;*伦理判断是不科学的伪判断。语言分析学派主要研究:*道德语言的用法;*道德概念和判断的功能;*道德判断的根据和标准a道德判断须具有普遍性——使人们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同样的行动;b道德判断所依据的道德原则具有普遍性;c道德判断必须考虑到一切有关者的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的利益。二、元伦理学的性质与特征(一)性质:以语言学和逻辑学为依托来研究道德现象的逻辑分析科学(二)特征:1、以逻辑分析为道德研究的方法;2、“科学主义”的“中立性”和“超规范性”;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三、元伦理学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开阔了伦理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二)元伦理学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有助于对道德理解的深化;(三)提高伦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增强其社会实践作用。第三节规范伦理学一、规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一)规范伦理学的含义: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探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本质和评价标准的理论。在西方主要有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两大流派。(二)规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1、价值论——关于善和恶的学说。围绕道德上的“善”的概念,研究道德上善恶的含义、性质、来源及其本质,研究人们怎样看待行为中的善恶即如何评价行为的善恶,即善恶的价值标准等问题。2、义务论——关于责任、应当的理论。*神学义务论——基督教的摩西十戒*目的论义务论——功利主义*道义论义务论——康德的义务论3、德性论——关于做人应该具备的品格、品德的理论。*古希腊“四主德”——智慧、公正、节制、勇敢*儒家——“恭、宽、信、惠、敏”,或“温、良、谦、恭、让”“父慈、子孝、兄爱、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二、规范伦理学的性质和特征(一)性质:注重价值分析的规范科学,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的结合。(二)特征:1、以价值分析方法为道德研究的基本方法2、以“应然”统摄“实然”的规范性3、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规范伦理学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整个伦理学体系的主体和核心(31)第四节当代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的规范伦理学一、美国的规范伦理学(一)美国规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道德原则和规范*弗兰克纳——仁慈原则、正义原则*蒂洛——人道主义规范体系:生命价值原则、善良原则、公正原则、说实话或诚实原则、个人自由或平等原则2、道德品德——慈善、正义、诚实、忠诚、勇敢、正直、良心、智慧等(二)美国规范伦理学的特点:1、理论繁多、派别林立。*派别:实用主义(杜威)、存在主义(巴雷特)、弗洛伊德主义(弗洛姆、马尔库塞)、现代功利主义(布兰特、图尔闵、辛格)、社会正义理论(罗尔斯)、基督教境遇伦理学(弗莱彻)、基督教伦理学(芬尼司)*理论类型:美德伦理学(品德利己主义、品德功利主义、品德义务论之分)义务论(行为义务论和规则义务论之分)目的论(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2、道德原则规范的构建服从于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理想。个人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人道主义规范伦理学是其主流。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互补。4、道德规范的社会作用多尊重于个人生活。二、前苏联的规范伦理学(一)前苏联规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忠于共产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为主要原则的道德原则规范的体系。2、道德范畴。善恶、义务、良心、荣誉、尊严、幸福、正义等(二)前苏联规范伦理学的特点:1、对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自始至终、一以贯之。2、以服务于共产主义价值理想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其方法论指导。3、道德原则规范的优先性与与阶级利益是根本一致的。4、强调道德主体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注重研究道德意识的内心机制。三、中国的规范伦理学(一)中国大陆的规范伦理学1、与前苏联规范伦理学同质2、规范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应用伦理学一体3、注重道德规范的层次性研究4、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二)台湾的规范伦理学——新儒家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学的继承,基本上是将中国传统美德赋予新意;主要有:忠、孝、仁、爱、信、礼、廉、耻、勤、俭、谦、让、清心寡欲、奉公守法、克尽己职。1、以传统儒家的心性哲学(人性论)为其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2、属于实用的规范伦理学。3、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伦理道德的传统特色。4、中西混合的价值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规范伦理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西方古典规范伦理思想及中国古典规范伦理思想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了解马克思主义新规范伦理学的产生及其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体系结构。二、重点与难点:1、中国古典规范伦理思想的特征2、西方古典规范伦理思想的特征3、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体系结构三、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