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块认知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感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感觉的分类从感觉器官来划分可分为:从感觉器官来划分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皮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阀限1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阀限: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2绝对感受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3差别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4感受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2)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视觉的感受性的提高;“如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例:暗适应:由明2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如视觉后像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如盲人的听觉更灵敏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的暖觉(二)知觉◆概念: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要理解似动知觉的四种形式: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4.社会知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近因效应5.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在感知实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2.模像直观: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形成表象。33.言语直观: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方式。◆感知规律在在直观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涵义:观察是人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称“思维的知觉”◆观察力的培养:························2011简答(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前提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具体的观察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观察结束后,引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6)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二、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记忆的概述◆含义: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时间0.25~1秒——容量9~20bit(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1min内——72组块(米勒提出了组块概念,认为信息是以组块来计算的);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办法。(3)长时记忆——1min~——容量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4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有意编码中的语义编码。2、按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划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3、按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程序性知识记忆4、按有无意识参与,分为有意记忆、无意记忆◆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精确特征(最重要)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提取存储再认或回忆or编码保持识记◆识记:1、识记的概念: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2、识记的分类:按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按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的方法,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保持与遗忘1、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2、遗忘概念: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的恢复或提取都叫做遗忘3、遗忘规律: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在遗忘了。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校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5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5、遗忘的原因:前摄抑制、厚摄抑制、双重抑制◆回忆和再认1、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从新呈现出来的过程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2、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他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1、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2、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2011简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度,过度学习达到50%◆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校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7、掌握复习的度,过度学习达到50%6三、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想象概述◆想象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分类(1)按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按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分为幻想、理想、空想(3)按内容是否新颖,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二)再造想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再造想象概念:根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的产生条件:1、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三)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概念: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务叫做原型)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7、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四)想象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7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6、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四、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一)思维概述◆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借助媒介来认识,如号脉(2)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规律概括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如定理、法则◆思维的类型:(1)按照思维发展水平——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灵感现象)(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常规思维(运用已学公式解答)、创造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人类知识最基本的成分)、判断、推理◆思维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多角度思考)与深刻性(深入、抓住事物本质)(2)思维的独立性(不盲从他人伽利略)与批判性(不受自己情绪、偏爱影响)(3)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与敏捷性(思维迅速且正确)◆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二)思维的过程8系统化与具体化抽象与概括(经验概括与科学概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基础)(三)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1)流畅性。观念多(2)灵活性(变通性)。多角度,如报纸可以拿来折飞机(3)独创性。不寻常不常规,如曹冲称象◆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提供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头脑风暴法(2)直觉思维训练(3)发散思维训练(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措施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9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问题和问题解决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2、问题解决: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3、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检验假设提出假设(关键)理解问题发现问题(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010简答1)问题情境;2)定势和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和动机;6)另外,个体认知结构、个性特征、问题的特点六、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含义: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按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意志)(二)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1、注意的广度(范围)——同一时间内,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时间的长短3、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分配——教师最重要的注意品质(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防止外部干扰,如保持教室的安静(2)讲究教学艺术,如声音抑扬顿挫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集中10(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如上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