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系统概念记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心理学试题类编内部资料注意保存考试答题方法要诀填空题填空题目较具体,答案单一靠记忆;低吟三遍不拗口,第一感觉最满意。选择题认真审题明题意,答案标准思确立;扣题依标慎作选,去伪存真有主见。问答题问啥答啥简述理,述而不论要切记;准确完整要点全,讲清道理紧扣题。作文题动笔之前先构思,审题立意是关键;设计一个好开头就是成功一大半。计算题一步一步列式算,作答格式有规范;关键步骤写清楚,单位符号莫弄乱。改错题改错之前先判断,细心查找错词句;正确表述关键处,不得改变原题意。辨析题概念区别与联系,循序分述讲梳理;概念之间找关系,综合归纳求同异。实例题指出体现何原理,理题相扣作分析;论证充分要全面,莫执一端是非偏。论述题针对题目展原理,事实原理两结合;事理交融结构紧,论点论据相统一;正反两面来论证,引证事实作依据;正反命题都表态,首尾照应成一体。一、解释概念术语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2、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有自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4、反映:是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5、反射:是有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应答,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6、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先天就有的用不着学习就会的反射。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形成的。8、动力定型:由一系列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0、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11、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212、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13、注意的范围(广度):是指在一瞬间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14、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这几种活动上。1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把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时间的长短。16、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对注意对象的专心程度。17、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8、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9、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20、感受性:是指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也就是人的感觉能力。21、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大小的范围。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22、适应:是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23、知觉的选择性:是有选择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辨出来。24、知觉的理解性: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理解当前事物,并用词语表示出来。25、知觉的整体性:是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认识。26、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27、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28、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知觉。2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30、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31、识记:是反复感知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32、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33、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34、机械识记:是对学习材料没有理解,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35、意义识记:是在对学习材料的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36、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37、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38、超额学习:也叫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进行到超过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39、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作为经验在头脑中保留和巩固的过程。40、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41、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接触时能够识别出它。42、回忆(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当前而能在头脑中呈现出它的映象。4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44、追忆:是利用事物多方面的联系去寻找线索进行回忆的过程。4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46、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想象。47、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想象。4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49、创造想象:不依赖现成的描述和示意,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50、幻想;是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51、理想: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可能实现的积极的幻想。52、空想:是一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可能实现的消极的幻想。53、灵感:是人在用全部精神力量解决所思考的问题时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54、原型启发:是人在思考问题时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给人以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做原型。35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56、集中思维: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或最佳方案的思维方式。57、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58、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思维过程。59、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结合成整体而加以思考的过程。60、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多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61、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62、概括:是在思想上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63、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具体运用于实际,进行深化和验证的过程。64、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65、概念同化:是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去接受一个新的从属概念。66、变式:将概念所包含事物的各种形式加以变化,以排除无关特征而突出本质特征。67、定势:是先前的重复性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8、态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内在心理倾向。6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愿望而产生的态度的内心体验。70、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愿望而产生的态度的外部表现。71、情操:是带有理智性的与正确的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高水平情感的综合体。72、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73、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状态。74、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75、焦虑:是因遭受心理上的冲突或挫折而发生的一种紧张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76、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77、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78、美感:是人根据一定审美标准在评价客观事物及人的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79、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80、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81、毅力:是人的精力长期奋发,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以达到既定目的的能力。82、动机冲突:是指人在确定目的的过程中,因受到两种以上动机的支使,而这些动机又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83、品德: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84、良心:是人对自己行为所进行的反省和评定,如感到满意、自慰、内疚等。85、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86、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87、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88、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89、意义障碍:是个人因对某些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不能正确理解而发生的心理抗拒。90、角色期待:是指团体中多数成员期望或要求某一成员做出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91、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现象。92、心理相容: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彼此相互容纳和行为上协调一致。93、集体舆论: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集体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94、从众心理:是个人受群体舆论的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495、威信:是一种能使人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96、个性: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97、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98、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99、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性积极性动力的源泉。100、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力和内在原因。101、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102、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103、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意义和结果的兴趣。104、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个性倾向。105、志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106、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107、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的价值的观点和信念。108、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种,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109、元认知:是人对自己头脑中产生的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自己主观内心世界的认知。110、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必备心理条件。111、智力:即人的智慧能力,也称一般的认识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特征。112、才能: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称为天才。113、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俗称脾气、脾性或禀性。114、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15、智商:即智力商数,是表示个人智力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通常用IQ来表示。116、情商:即情绪商数,是表示个人情感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通常用EQ来表示。117、毅商:即毅力商数,是表示个人意志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通常用AQ来表示。118、发展:是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119、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理成长发育的成熟程度。120、学习:是个体获得生活经验并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121、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内在原因。122、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倾向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123、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124、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比较熟练的接近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25、动作技能:是借助骨骼肌肉运动实现的接近自动化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126、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127、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28、学习策略:是指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计谋和方略。129、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学习者找到它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联系,并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130、发现学习:是指不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有所发现,然后作为个人的知识成果加以储存。13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门课程。132、观察学习:是“通过示范进行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133、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5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134、诱因:是指能够满足需要的外界条件或刺激物。135、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在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