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导论资料-感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感觉一、感觉概述(★考点:2007-6、2010-77、2011-4)1.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作用(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3.感觉的种类(1)根据感觉刺激来自机体内部还是外部,可把感觉分成两大类:外部感觉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指肌肉运动感觉、平衡绝、内脏感觉等(2)近刺激与远刺激:远刺激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近刺激指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比如一束光从灯泡上发出,这空气中传播的光波便是远刺激,而经过我们眼球各种折射和调节,神经细胞上所接受到的便是近刺激了)4.感觉的测量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感官引起的,但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映,这个刺激范围便是感觉阈限,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测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个体的注意状态、态度、年龄等(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可表示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即韦伯分数。这就是韦伯定律。感觉通道不同,韦伯分数就不一样,韦伯分数越小,该感觉道的感觉就越敏锐,韦伯定律指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3)费希纳对数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了对数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都有重要意义,但他所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为事实所否定,且他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所以对数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度时才适用。(4)斯蒂文斯幂定律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了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关系的幂定律,也叫乘方定律。他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为:P=KIn,其中P代表感觉大小,I代表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数。乘方定律在理论上说明了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实践上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了依据,但是用数量估计法所得到的乘方定律,受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向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刺激条件下,某种感觉的乘方函数的指数不是恒定的。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反应的凝缩:强度加倍,并不使知觉到的明度加倍,而只能引起微小的变化。5.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持续的刺激作用而导致的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升高(暗适应)或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感觉后像感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滞留一段时间的现象(电影)。同原有感觉相同的为正后像,与原有感觉相反则是负后像(色觉一般为负后像)(3)空间融合空间融合是指不同刺激的反映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单一的感觉的现象。(色光融合)(4)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两种,同时对比是由于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周围部位较弱的刺激,如马赫带;先后对比例子有先吃糖再吃西瓜就很难吃出西瓜的甜味。(5)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一种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声光音乐会);另一种现象是感觉补偿,如盲人的听觉会比常人敏锐;还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的刺激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红黄是“暖色”。二、视觉(★考点:2009-5、2008-4、2015-6、2012-4、2015-5、2012-5、2007-5、2012-66、2008-5、2014-8)1.视觉的含义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复杂、最重要,也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得到高度发展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视觉起主导作用,是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视觉是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380~7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低于380nm的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高于780nm的红外线、雷达、广播频带、交流电,我们都是看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不到的。2.视觉现象光线的基本特征有:波长、强度、空间分布和持续时间。视觉系统在反映光的这些特性时,便产生了一系列视觉现象。(1)色觉属性色觉即视觉系统对物体颜色的反映。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性,指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视觉效应。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波长,对于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对于物体表面来说,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性反射。白光是由可见光谱上所有波长组成的一种混合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可产生由红到紫的各色光谱,这种现象叫色散,经过色散后不能再继续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光谱上波长长到短的顺序: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紫。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取决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普肯耶现象:棒体细胞与椎体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感受性不同所导致的明度感受性差异。其实质是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向短波方向转变,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比如:夜晚看蓝花会觉得比红花亮-是因为夜视觉也就是棒体细胞占主导作用。(2)颜色混合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是一种加法过程,即各种波长的光相加,同时作用于眼睛,是不同色光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用红、绿、蓝三种原色光按照一定比例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混合可以得到光谱上任何一种颜色,色光混合定律如下:①补色率:任何一种颜色与其互补色的适当比例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那么混合的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②间色率:任何两种非互补色相混合,都产生一种混合的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③代替率:任何不同颜色的光混合产生的颜色相同的混合色,可以相互替代,如A+B=C,X+Y=B,则A+(X+Y)=C。颜料混合指不同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之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然后作用于人的眼睛的过程。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的感受性偏低;色盲分两种,全色盲患者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失去了对色觉的感受性,这种人一般没有锥体细胞系统。局部色盲患者缺失了对某些颜色的感受性,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3)视觉对比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分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如一张灰色的小正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比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暗。颜色对比是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如一个灰色的小正方形放在蓝色背景上,它将略显黄色;放在黄色背景上,它将略显蓝色,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4)马赫带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马赫带可以用视觉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加以解释。(5)视觉适应暗适应是指人眼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都参与暗适应过程,但作用的大小及其作用的阶段不同。早期的暗适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应由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完成,之后锥体细胞完成暗适应过程,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整个暗适应持续30-40分钟。另外飞行员戴红色护目镜能保护暗适应,这是因为红光可以相当有效的刺激锥体细胞而几乎不能刺激杆体细胞,在戴上护目镜之后,杆体细胞就几乎处于暗适应状态了。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人眼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一般来说暗适应时间较长(40分钟),明适应很快(几分钟)。(6)视敏度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即视力。V(视敏度)=1/a(视角)视角:物体通过眼睛节点形成的夹角。(视角越大,视力越差)最小视角为1分度。(7)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颜色视觉一般产生负后像。例如,注视亮着的电灯,然后闭眼,就会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这是正后象。如果继续注视,便会有一个黑色的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这就是负后象。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负后像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8)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我们看到一系列的闪光,当每分钟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感到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在视觉中,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现象。例如,使用交流电的日光灯,虽然每秒钟闪动约100次,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它是断续的。刚刚能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产生闪光融合的原因是:视网膜在光刺激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又需时间停止反应,而闪烁频率超过感受器启动和停止兴奋速度时,神经反应就会相互重合、叠加在一起。刺激强度低,临界频率就低,随强度的增加,临界频率明显上升。亮度与闪光融合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关系。(9)视觉掩蔽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视觉掩蔽是指某个物体因另一在空间或时间上与其相邻的物体的呈现而导致可见度降低的现象最常见的例子——抢镜头,或者电影电视中的穿帮(一般人是看不出穿帮的,穿帮之处被遮蔽了;这是空间上的遮蔽);时间上的经典案例是:给被试者呈现一个20毫秒长的瞬时红光刺激。之后,在原来的地方马上呈现一个20毫秒的绿光刺激。被试者报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的不是一个红色闪光紧接着一个绿色的闪光,而是一个黄色闪光。3.视觉的生理基础(1)折光机制——眼球眼球包括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这三种屈光介质加上角膜便构成了眼睛的屈光系统。(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网膜为三层,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第二层含有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棒体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窝周围及视网膜的边缘,对光有较大敏感性,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窝,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细节,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是对光最敏感的部分)中央窝附近有个对光不明暗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聚合成视神经。光线作用于感受器,视觉细胞中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变化,它所释放的能量能激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